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

更新时间:2010-12-28:  来源:毕业论文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一、用诗构筑的生命牧歌——真美

    (一)、借边地生活表现理想的人生形式

    《边城》渲染了远离都市的乡镇的古朴美与山野美。《边城》借描写表现湘西人民淳厚古朴的民风,原始自然的生活,传达出作者所理想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二)、美丽独特的湘西风土人情

    沈从文借美丽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绘制出理想人生形式的画幅。那里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两岸多高山,山中多细竹。近水人家多在桃花杏花里。作家以他那清秀的笔调勾勒出湘西大自然的胜境,并在这青山秀水的处所展开人事的摹写。《边城》这些湘西地方山川风物,民情风俗的生动描绘,不是游离于小说所要表现的理想的人生形式之外的奇风异俗,而是作家理想人生形式的有机构成部分。

    (三)、诗化散文化的小说体式

    沈从文是著名的文体家,以其对小说文体的大量实践并卓有成就而为人所称道。《边城》中,他力图打破小说、散文、诗歌的界限,以论文网http://www.youerw.com田园山水诗般的笔墨描绘着湘西山村古朴和谐的生活和优美善良的人性。作者采用一种舒缓而又优美抒情的笔调,使叙事散文化、诗意化。小说行文散漫自然,开篇大量描写边城山川地理、人情风物,而不是直接进入故事。这种叙述使得小说行文结构散漫,叙述的种种不仅是人物活动的背景,也是生活本身,使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特点。

    当然,作为一部小说,《边城》不可能没有情节,也不可能没有故事。但作品主要写边地美丽纯朴的风土人情,书中人物也不是以刻画性格,塑造形象为目的设置的。对于全书的主要人物翠翠,作家主要写了她在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体验。作家把对理想人生形式的憧憬蕴含在人物、景物、场面的描画中,夹带在娓娓而谈的平静叙述中,形成了沈从文小说文体的诗化与散文化特征。因此,《边城》是小说,也是抒情诗和风俗画。

    

    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悲剧美

    (一)、理想光影下的幻景

    沈从文几乎是倾其一生的热情来诠释湘西世界的美好人性。《边城》中的翠翠是他作品中女性形象创造的高峰,一个集中了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理想的代表。在翠翠身上,沈从文把他对纯美女性的想象推到了极点。沈从文以自然、纯净、活泼、自在、健康作为翠翠的生命元素,他认为这是珍贵的人类精神性格,它具有水一样的灵性,鲜活而生动,凭着简单而单纯的信念生活,自由纯朴地在自然中成长,从自然中吸收生命营养,顺应自然。事实上,湘西这块土地上还有另外现实的一面,自然条件恶劣,女人们需要和男子一样承担沉重的家务活动和更多的家庭责任,经历各种各样的生活磨难。

    翠翠在沈从文笔下是善和美的化身,是人性最坚实的代表,她所传达出来的人性却发人深思。对爱情的含蓄和对自己幸福的隐忍到底是人性的进步还是人性的倒退?有很多研究者对《边城》的真实性以及它的人物原型上进行考察,意在从中为沈从文塑造的湘西世界和人物找一个对应的佐证。《边城》的故事发生地——茶峒确有其地,但茶峒城边清水江却非常窄小,远远容不下沈从义在《边城》中所描绘的那样能够使几条龙舟并排前行;翠翠摆渡的碧溪咀也没有对应之地。于是研究者们认为《边城》只不过是作者对家乡做出的一个心灵的梦而已。沈从文想给读者一个最接近湘西世界的文本,但就连他给予翠翠的最重要的品性都已经不那么可信。

    可以看到,在对湘西风情的赞美之下,沈从文需要翠翠承载的是他对湘西女性的所有美好的想象。把翠翠作为构筑湘西之梦恬静而优美的基础,完成自己对湘西女性的心理“朝圣”,是作者隐含的创作意图。

    (二)、现实碰撞下的尴尬

    毋庸置疑,翠翠的美是沈从文以一双未受城市污染的“乡下人”的眼睛从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提炼出来的。尽管翠翠不符合现实中的湘西风情,但从文本的意义来看,沈从文这种写作方式对当时读者带来的冲击是相当大的。

    《边城》是沈从文在文本上对湘西世界最后的最美的编织和倾诉,《边城》里的翠翠也成了他所能奉出的最后一位出色的产儿。这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深深的遗憾。这种遗憾从何而来?大多数的研究者似乎更愿意从那个时代的政治因素出发,探寻这种遗憾的产生,却忽略了从沈从文自身及湘西的现实因素。l933年冬天,沈从文开始写作《边城》,作品尚未完成便因母病而返乡探亲。这期间,湘西的变化给了沈从文极大的震撼。他发现自己在作品中给予了无比温爱的湘西人民正在将正直朴素的美一点点丢失,现实中的湘西世界早已剥落他想象中的诗意和温情。尽管在《边城》的写作中,沈从文已经感到了现实湘西对自己的压迫,可他还是以自己最擅长的诗意化处理和抒情化叙述为湘西唱出了赞歌。

    三、结论

    沈从文常说“美丽总不免使人忧愁”。《边城》里,最后的那一场雷雨淋湿了所有美丽的意境和希望。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终究是经作家提纯净化过的俗世,它高出了现实,成为想像和梦幻之中的带有浓郁浪漫色彩的“理想世界”和“精神家园”。这篇作品里笼罩的那种哀愁和忧伤都是现实无法企及理想所暗示出的悲剧性表现。梦幻终会如风流云散,优秀的作家并非要让读者悲叹梦碎幻失后的虚无,而是想通过对真善美的赞颂和好梦醒来时的痛惜给人以启发和追求。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