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出电影院时没有察觉影片有些什么不足,那就证明这部片子没有让你感到厌倦。这样的电影往往是基本成功的,就好比我们平时不会关注到自己的胃有没有消化不良的症状,而只有当你感觉胃部不舒服时,才是胃有问题出现的征兆。同样的,一部电影,如果看完以后没有感觉,说明它还不算失败。至少《猩球崛起》是这样的。虽然它的场面不够大,故事不够新颖,好在导演并没有让这些成为票房的绊脚石,在编剧的协同下又为好莱坞式的中等大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猩球崛起》算不上大片,从它的票价和票房就可以直观地判断出来。但是,高票房只能说明某部电影好看,并不表示它有多少看点。当然,普通大众的审美意识没必要为了电影做这样的提升,电影产生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愉悦大众,如果强加给观众一定量的审美意识,未免太强人所难。所以至少在目前,票房还是导演们最青睐的法宝。从电影的历史看来,高票房只能说明该导演善于分析市场,但他到底多少了解电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猩球崛起》没有失败,还是得益于它精确的剧情。说精确,是因为故事的发展是那么的合情合理,虽然带有很浓厚的好莱坞韵味,但这丝毫不影响故事的演变发展。影片通过讲述了一个猩猩的成长,侧面反映人类在文明进步中的反思,为了表现这个主题,导演安排猩猩充当一个平民英雄,在经历一系列有点突兀的事件后强大起来。然后,带着猩猩的使命,与人类展开一场殊死搏斗。它们甘愿以牺牲换取自由的战斗,是在文护自己作为动物的尊严,它们不为别的什么,只是想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理解到这个层次,基本立意也就随之升华,即便人类可以无限放大自己的智慧,请你们尊重生命,尊重周围的一切。人类可以打破很多自然规律,也可以创造很多新的自然规律,但唯一不能改变的,是这个星球最本质的力量:生命。我们不反对进步,但我们反对一切以牺牲他人为代价的进步。影片能将主题阐释到这个地步,已经足够让观众买单。
不过,为了配合这个主题,特效、演员、剧本、音乐等等都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是中国电影普遍存在的一个诟病。即便有一个好的剧本,不是被演员糟蹋,就是被编剧糟蹋。我们不像美国,美国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东西,他们的进步只能依靠精密的推理分析,他们会在咖啡厅里反复思考英雄成长的最佳模式,他们会在工作室里反复模拟功夫动作的最酷表现,他们会带领自己的团队亲身经历剧中的场景,他们注重的不是演员有多少名声,他们基本不考虑成本但往往收益大于成本。而事实上,中国的电影题材是取之不绝用之不竭的,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基本都走模块式路线,虽然可能剧情会有所不同。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真实存在的英雄救已经不计其数,随便拿出一个,都是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部作品的。比如《赤壁》,看完它,高兴的是中国电影的编剧得益于一位在好莱坞打拼多年的导演,总算可以在编剧上看得舒服多了;伤心的是,看完之后,依旧找不到电影想要表达什么,如果现在回想剧情,倒是可以清晰看见它更像是对历史的陈述。吴宇森如果将《赤壁》的主题表现为曹操这位英雄的塑造,或者对历史的反思,或是对大场面大特效的突破,他都有可能比现在的《赤壁》更出色,不至于在国外掀不起大的波澜。我们看到李小龙的成功,是他将中国功夫这个酷酷的东西通过电影传遍世界。而当今的中国电影,太过强调模仿,但又担心被人看穿,造作地加入一些中国元素和一些不大不小的特效,然后随意拼凑一些无关痛痒的剧情,将片时不断拉长,将票价不断抬高。说到票价,一直是我觉得最可笑的地方,既然有些片子可以挣好几个亿,就没必要开那么高的票价,中国电影现在越来越多票房过亿的片子,挣钱可以如此轻松,国家居然也没有任何意见,全当是为了刺激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当然,这一点无可厚非,不过我倒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中国所谓的大片,一开始可以高价,但当票房超过成本一半以后,国家就介入,要么之后免费放映,要么将受益全部上缴,用于为电影事业发展。可惜啊,这笔买卖制片人肯定不干。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但凡只顾眼前利益的人或者集团,基本都走不远,做不大。
从音乐的角度看,《猩球崛起》依旧不失为大片,虽然还是有很多好莱坞式的雷同,但这样的雷同让人听着舒服,这就说明好莱坞式的很多东西仍然是我们研究并学习的一个方向。
值得庆幸的事,《猩球崛起》没有加入爱情的元素,片中英雄的成长是为了同族而不是为了爱情,这样一来,导演在剧情分隔上可以更加集中,观众也更容易抓住重点。这样说来,中国的很多所谓大片,真不知道为什么非得出现一个女的,非得出现一段隐讳的爱情,然后为了爱情为故事做推进。表达爱情,如果总是这么千篇一律,是不是显得中国的导演太过狭隘?导演们企图用大场面掩盖这样的不足,可往往观众并不买单,绝大多数观众还是抱着图个乐的态度支持着这些“中国希望”,至于他们要不要回馈社会、回馈粉丝,那就全看他们的心情了。做导演,首先不能被舆论所麻痹,被利益所诱惑。做导演,就应该像杜琪峰那样,哪怕四年出一部低成本的《文雀》,也不愿意砸钱拍毫无意义可言的场面。而且,翻拍历史的导演简直玷污了中国历史,以后这样的题材实在应该限制,麻烦导演们开机之前先问下自己,拍出来的东西想表达什么主题,还是想借历史的名头随意套用一个现代剧本?
我很欣赏《花样年华》,因为他够大胆,可以将爱情缠绵到这个程度;我欣赏导演敢于尝试的勇气,电影投资是有风险的,尝试的代价是死亡或者新生。中国导演这么多,往往都是小导演在做创新的尝试,因此也死去一大片,而大导演们一个也不敢站出来,实在是悲哀的。
我为这样的悲哀感到不幸,我不愿意看到他们的消失。
《猩球崛起》在美国的层次估计和《投名状》在中国的层次相当,而我们很少听到类似《投名状》这样的电影在国外有人排着长队去看。这是中国导演们的悲哀,更是国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