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试论《论语》中的“仁”

更新时间:2011-12-8:  来源:毕业论文

 儒学作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中国占统治地位长达2000多年。《论语》属于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同《大学》《中庸》《孟子》被列为儒家四部经典,加上《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被称为人生必读之书,东方《圣经》。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称为“圣人”。由于孔子述而不作,所以我们现在对其“仁”论思想的考查,只能从仅有的其弟子记录他和弟子们言行的书《论语》中发掘。通篇《论语》,“言‘仁’者50有8章,凡‘仁’之处共105次”。国学大师陈戍国先生认为,国学的核心在儒学,儒学的核心在经学。《论语》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博大精深。本文通过结合《论语》中有关“仁”字的经典语句,采用回归文本的思想,重点分析《论语》“仁”的三方面思想内容。

  【关键字】

  论语 孔子 仁

  【正文】

  “仁”字在上古时代就已出现,古人释为“相人偶”,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就是爱,“爱人”。这是儒家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般准则,也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因此,孔子的“仁”是渊源于上古,同时也体现了春秋以来重民思想的发展。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政治思想、道德思想、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孔子的“仁”有多种含义,关于“仁”的论述很多,孔子与其弟子多次谈到“仁”,却从未给“仁”一个明确的定义,而只是针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谈论“仁”的不同方面。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清孔子思想的核心,那就是“仁”,所有的“忠、孝、礼、义、信、温、良、恭、俭、让、宽、敏、惠、勇、智……”都离不开这个核心。

  那么仁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从造字的角度来看看这个“仁”字,它是人类(“人”)与天地(“二”)相统一的存在本质,这种统一的存在和本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存在和本质,这种存在和本质,也就是绝对的善和绝对的道德,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无疑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克己复礼为“仁”

  做到“仁”,首先要克制自己,塑造自己。‘仁’是二人的取义,即不独一己的意思。意即是指尚有他人,深层次是“要顾及他人不自私”。 “仁” 心、“仁” 者的出现,无疑是基於爱心。“仁”宁从构成看就是两个人,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人们如何共处、如何相爱、怎样互助、怎样瓦动。孔于在回答樊迟说“仁者爱人”,仁者不只爱自己的亲属、亲族,而是超越血缘、等级、宗法关系,推而及于“泛爱众”,爱一切人,这样在待人才能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这就贯穿着孔予这种由内向外的不断升华的“爱人”精神。

  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克服自我的各种贪欲,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他的弟子子贡曾这样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真正做到了一日三省自身。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他是十分重视自律的,强调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管理。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论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即克制,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严于律己。由此可以看出“仁”注重严于律己。也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二、核心“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是“仁”的基本精神,要求是爱人,重视人。东汉古文字家许慎 《说文解字》中解释说:“仁者,亲也,从人二。”《中庸》臼:“ 者,人也。”这也就是“仁:者人也,亲亲为上”。《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日:‘爱人。’问知,子日:‘知人”’(《颜渊》)。“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孔子讲:“泛爱众,亲亲仁”(《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事”(《学而》)。《论语》记载: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问道:“‘伤人乎?’不问马”。表明孔子首先关心的是人而不是马,反映了孔子重视人,爱人。

  孔子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谓仁道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换位思考。孔子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是对内,在自己家里。对外呢?那就是要“爱人”。怎样才能做到“孝悌”“爱人”?这就需要加强自身修养,要“克己复礼”,要具备“恭,宽,信,敏,惠”等好的品质,同时为人处事还要小心谨慎,待人以诚,要能够“成人之美”。论文网http://www.youerw.com/

  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者,诚也。即忠实诚信做人,克尽职守做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何为恕?我们还是从造字法角度看,“恕”字上如下心,如在古汉语中有比的意思。所以,恕意为将心比心,即为人处世要有一种换位意识。假如我是别人,在这件事情上我又会怎样做呢?要学会宽恕别人,即宽以待人。展现了“仁”的思想一方面要求我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另一方面要求我们为人忠诚,言而有信,同时我们还要有一种换位意识,学会将心比心。

  三、统治者要“仁”政

  在《论语》中,关于“仁” 的思想还有一方面体现就是为政者怎样治国。因为孔子教育的学生都是学做君子,出仕为官的,那么关于“仁”必然体现在这方面中。

  关于人性问题,孔子讲得不多,只说:“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提出了性与习的关系;孟子在人性问题上却力排众家,坚持并发挥了“性善说”,他认为人天生有“善端”,“端”就是萌芽,人有“四端”,推而广之,就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正是因为有“不忍人之心”,才能行“不忍人之政”,才能可以统一天下。“不忍人之政”就是仁政。

[1] [2] 下一页

试论《论语》中的“仁”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