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中设计语义的运用
前期用户研究
设计师所设计的服装要赢得市场的认可,那么在服装设计之前,必要的用户研究则不可缺少。不少设计师通常进行服装设计时,将设计完全作为艺术创作来创意,对市场与消费者群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将服装作为设计师自我表达的工具,使得服装与市场产生了脱节。服装是为人而设计,服装设计必须考虑到用户的语义表达诉求,成熟的服装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实践时都会对以下问题作出深入思考:服装消费目标人群有哪些?目标人群特点是什么?目标人群对于服装的定位是什么?消费者想要通过着装来表现什么?只有这样多方位的思考,服装设计的目标和价值才能够体现。纵观整个服装史,没有哪位有成就的设计师是在忽视社会风俗和消费者语义表达变化的基础上“闭门造车”而来的,相反,他们都在敏锐把握整个社会的文化走向和用户着装需求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用设计去满足消费者的表现欲望。布瓦列特迎合新一代改革妇女们的自由追求,将她们从紧身胸衣的噩梦中解救出来,因而成就了“世界第一位时装设计师”的美名;夏奈尔又将女装从男性的审美观中解放出来,追求女装的独立而也成为现代时装史的里程碑;“朋克教母”韦斯特伍德的成名也是迎合了70年代初反主流、反时尚的街头文化发展的需要,他们都是通过对文化和社会心理有敏锐把控的基础上作出的设计反应。服装设计从来不是不顾消费者实际购买需求的艺术创作,优秀的设计师总是能够准确预设消费者的需求期待,感知触手可及的文化现象,将最艺术化的服装面貌与最贴切的用户需要完美结合。
中期设计构想
消费者对于服装的消费通常是消费符号化的服装语义,以此来彰显消费者自我个性和自我身份。服装所传达出来的设计语义能否为消费者和同群体内的其他社会成员所理解便显得至关重要,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定势下,设计理念定位太过超前或者过于晦涩都将不利于服装语义的顺利表达。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大背景下,很多国际品牌选择进军庞大的中国市场,而它们在中国的战绩却不尽人意,除奢侈品以外,很多国外品牌的销售业绩总是赶超不了本土品牌,虽然那些本土品牌包装的像国外品牌。这种局面的产生并非是单纯消费心理的问题,虽然中国很多大的服装企业也在追赶日韩、欧美的服饰潮流,但是并不是完全的照搬模仿,而是将国外设计做了很多“本土化”的处理,既不会尾随潮流表现平庸,又让顾客踮起脚尖可以触及得到,创造顾客可以接受的新潮与时尚,在潮流与时尚的风潮中把握了中国人所能接受的“度”。消费者在看待服装时有一个期待视域和接受范围,而他们仅会在这一区域内进行选择。这便要求服装设计师们准确拿捏尺度,“高而可攀”是服装设计师设计实践中对消费者时尚需求不错的选择。http://www.youerw.com
后期设计表现
服装是由穿戴者在相应场景中进行个性化展示的重要外在条件,是人与环境和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服装在人的行为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服装的作用既有社会性的又有自然性的。而服装社会性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其各个设计元素和手段所表现的符号和意义上,服装的意义则是通过服装语言表层意义显现出来的,其通过恰当的设计表现达到消费者个人意义和价值的升华。服装设计的表现既要考虑到消费者所处文化语境下文化的认知度,还要将消费者置于整个大的空间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信息对接,使服装表现能充分促成其语义的生成和环境信息的匹配。例如宴会的正装的设计和选择,即是着装者本人身份、品位和文化修养的体现,又是对不同参会者的尊重,以及整个会场的气氛呼应,都是通过设计表现来促成宴会的和谐。优秀的服装设计有一种气质,人们可以轻易嗅出她的名字,古语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以形写神的服装设计显然更加高明。
符号学理论为服装设计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服装设计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消费直接影响着设计活动,设计也引导着消费的趋向,对于设计语义的分析和把握会使设计师和消费者对服装的理解更为有效,使设计与消费者的对接更为直接,服装的意义和价值的表达更为全面。设计语义的分析和把握将使设计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更为和谐。
作者:杨万豪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