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民歌简述
(一)传统民歌的定义
传统民歌是相对于创作民歌而言的,它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劳动生活中,为表达情感、反映生活或传授知识而口头创作、口头传唱的一种歌曲形式。由于它的产生和传播方式的特殊性,故而它的音乐在形式上有着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在情感方面也较为真挚、自然、粗朴、直率。所谓“劳者歌其事,饿者歌其食”,生活化是传统民歌首要的,也是最本质的特点。我国著名学者梁启超在他的《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序论》本文来自优^文~论(文!网,毕业论文 www.youerw.com 加7位QQ324'9114找源文
一书中说道:“歌谣是不会作诗的人,它将自己一瞬间的情感用极简短、极自然的音节表现出来,并无意要将它流传,因为这种天籁与人类美性最相契合,所以好的歌谣能从传唱,另千年不费。”哲学家马克思也曾说过:“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这正是给民歌做出的最好的评价。传统的民歌是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吐露,也是人民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正因为这些特点,民歌才能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历久弥新。
(二)方言与民歌的关系
所谓方言,顾之川在《方言词考释》中写到:“方言是一种民族共同体的地方性变体,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流行作为当地人民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1]。民歌的形成与发展与人民的生活、劳动及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两地不同俗,异乡不同音”,我国地域广阔,语系丰富,民歌形式也丰富多彩,各地区民歌都独具特色。所谓“言为心声,歌为言之补充”,而传统的民歌又都是由方言来演唱,可见民歌与方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民歌的旋律、节奏及重音都与当地的方言一脉相承,民歌的情感非方言不能表达,很多音乐研究着都认为把任何地方的方言加以抑扬顿挫,节奏与音调加以控制地读出来,就与当地的民歌十分相像。李晋东先生在他的《方言色彩区与民族色彩区的共性探讨》一书中说道:“就其民歌的产生情况来说,每一首民歌的歌词是依存于当地方言而立足的,方言既是民歌的依存与渊源,同时也是民歌依存的载体和表象”[2]。杨荫浏先生也在《语言音乐学初探》一书中系统的由音韵学知识讲起,仔细分析汉语的声、音、调、句逗等与民歌的关系,并指出“民歌不仅承载着方言的语音语调,语法词汇,而且还将方言的各个因素音乐化,程序化”的观点[3]。因此,用普通话或者用其他地方的方言来演唱当地民歌一般都不能精确地表现和传递民歌的风格与神韵。这也就是当今时代传统民歌备受欢迎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