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腹腔镜医学生入门
【关键词】 腹腔镜·医学生·前期培养
腹腔镜外科作为微创外科应用的典范,深受广大外科医师的青睐,其应用范围日益得到拓展。从最初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kecystectomy, LC)[1,2],发展到如今应用腹腔镜行肝叶切除、甲状腺手术及减肥手术等,从普外科手术领域延伸到妇科、胸科及泌尿外科等手术领域,从传统的单纯应用腹腔镜手术升华到近年来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本文源自优文论文网的相继开展,所有这些竟在短短的20年间发生了,足以说明腹腔镜外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一门专业,而且还是一门学科,但她不是独立的,是一门贯穿于所有手术科室微创领域的学问。诚然,腹腔镜需要专门的特殊人群去进一步探索、文系和发展,这就需要培养腹腔镜医学生。学好腹腔镜这门专业技术,当一个真正的腹腔镜外科医师,顺应微创手术是目前外科手术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是21世纪外科升华的历史潮流[3,4],这就需要从腹腔镜医学生入门开始。
1 培养腹腔镜医学生的意义
外科手术是对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其目的是去除病因或者改善生存质量,构建更“和谐”的机体内环境。但外科手术和其他万事万物一样,也存在两面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创伤对生命是一种刺激,它可以使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失衡与平衡的动态过程,作为一种应激,创伤直接影响个体的生存。既减少对机体的创伤又毕业论文http://www.Lwfree.cn/可以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成为外科医师努力的方向,外科微创化程度和手术时间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一个外科医师的技术水平和风格[5]。在医学界里,一所医院要跻身先进行列并参与竞争的必备条件是:1)能否连续成功地完成复杂的器官移植手术;2)能否开展多种微创手术并具备多种微创诊治技能[6]。为了真正达到微创外科的标准,以1987年Mouret完成首例LC为标志的微创外科技术风云骤起,腹腔镜外科也就成为微创外科应用的典范。各医疗单位迫切需要腹腔镜医师,而培养腹腔镜医学生成了各高等医学院校的职责。
2 腹腔镜医学生人群特点
腹腔镜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第一例LC至今也仅20年的时间。而在我国,自独立完成第一例腹腔镜手术到目前也只有短短16年,腹腔镜专业医学生培养尚不成熟,培养腹腔镜人才在高等医学院校里仅限于研究生阶段,本科层次尚无专门课程。所以,腹腔镜医学生背景更显得复杂,从应届本科毕业生到毕业工作多年的临床医师均在其中,他们分析决策适应证的能力各不相同,传统外科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也不相同,因此,腹腔镜教学必须用不同的传授方法以适应不同专业基础的腹腔镜医学生的培养。
3 培养腹腔镜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
3.1 正确认识腹腔镜外科和微创外科及二者关系 腹腔镜外科是通过运用腹腔镜成套设备对机体进行的外科手术,是微创外科临床应用的代表,是微创外科的一个分支,目前意义上的微创外科包括腔镜外科、内镜外科、介入放射外科、定向引导外科和远程医学,甚至还包括显微外科,基因治疗以及即将形成的“纳米外科”等[4]。腹腔镜并不等于微创,正确运用腹腔镜技术有时还是一种美学,比如用腹腔镜行甲状腺手术或减肥手术等即是其中的例证。腹腔镜外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一门专业,而且还是一门学科,但不是独立的,而是一门贯穿于所有手术科室微创领域的学问,与传统手术密不可分,成熟的腹腔镜医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传统手术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3.2 对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及现状的认识 自世界上首例LC成功施行,1991年2 月19日云南省曲靖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荀祖武医师独立完成了大陆第一例LC,成为大陆开展LC的第一人[7],此后的短短十几年间,我国腹腔镜技术开展得风风火火,近年已升华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的水平,但与国际同行相比,我国腹腔镜技术仍较落后,只有树立运用腹腔镜技术为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才能更主动地去开发腹腔镜外科的“更神秘资源”。
4 培养腹腔镜医学生的方法
4.1 培养学生对腹腔镜外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做好一件事情,首先学生自己得培养出对这件事情的兴趣。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外因需要内因起作用”。作为准备入门腹腔镜外科领域的医学生来说,首先要培养自己对这门专业或者说学科的兴趣,查阅腹腔镜相关资料,包括网络的远程教育、图书室里的文字记载以及工作中的现场演示等,让腹腔镜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出对腹腔镜外科的热情。
4.2 巩固传统外科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要点 腹腔镜外科是外科微创化理念下的产物,是现代高科技发展下的必然结果,但她与传统外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腹腔镜外科医师需要有扎实的传统外科理论和操作知识,比如手术的适应证、肿瘤的切除范围和要求以及缝合、打结或止血等操作,对刚入门的腹腔镜医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必不可少而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很难想象一个在直视下缝合、打结都很粗笨的医师如何去用高科技下的腹腔镜进行手术。一个操作熟练的腹腔镜医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传统手术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而对于准备入门腹腔镜外科领域的医学生,必须先巩固传统外科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要点。
4.3 掌握腹腔镜外科技术的特点 腹腔镜外科手术不同于传统外科手术之处在于,前者借助腹腔镜仪器对机体进行“间接”手术操作,后者则是手术医师用自己的双手“直接触摸”患者进行手术。勿庸置疑,腹腔镜医师相对传统手术医师需要有更多的“第二感觉”。因此,腹腔镜外科医师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传统外科技术水平不能代表腹腔镜外科技术水平[8]。对于入门腹腔镜外科领域的医学生来说,应对腹腔镜外科技术的特点牢固掌握才能作到“心中有数”,正确对待。
4.4 熟练掌握各种腹腔镜外科手术器械和设备 腹腔镜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现代高科技的腹腔镜,其设备包括CO2气腹机、内镜电视摄像系统、冷光源、单(双)高频电刀和冲洗吸引系统等[9],另外还应掌握腹腔镜手术中常用的器械,如超声刀、安全性气腹针、穿刺器、单发及一次性连发施夹器、腔内直线型切割吻合器、腔内圆形吻合器、修补缝合器、组织牵开器、圈套器及各种造影器械等的使用。作为腹腔镜医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上述手术器械和设备功效后才能更得心应手地运用它们进行各种手术操作,这也是腹腔镜医学生入门腹腔镜外科领域的必备基础。
4.5 进行腹腔镜模拟训练 腹腔镜手术是在传统外科手术的基础上发展的,是借助于现代高科技仪器进行手术操作的。熟练掌握腹腔镜器械和设备功用并不等于一个外科医师能进行腹腔镜手术,还必须经过对这些仪器的实际操作训练,作为刚入门腹腔镜外科领域的医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从患者身上进行手术操作,而腹腔镜模拟训练便是一个较合适而又必备的入门方法。运用腹腔镜模拟操作训练箱可以进行分离、切割、缝合、打结、肠管吻合和位置感训练等操作,这种模拟训练可能较枯燥无味,但只要有兴趣投入“腹腔镜外科事业”,必将会 “先苦而后甘”。
4.6 进行动物实验 运用腹腔镜模拟操作训练箱进行训练和进行动物实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所有的模拟训练与真正临床实际操作尚有一定差距,比如建立气腹、切割和电凝止血等。但碰到意外中转开腹手术等的演练,运用动物实验是较合适的一种入门演练方法。因为要做到这些,不可能让真正的患者进行“试验”,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临床工作中的实践。
4.7 进入临床虚心请教腹腔镜医师 在对上述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上,作为腹腔镜医学生来说,还应积极、主动到临床虚心向熟练的腹腔镜医师请教有关手术问题,并积极参与手术实战,跟随腹腔镜技术较熟练的老师一起进行腹腔镜手术,从手术器械的准备、机器导线的连接开始,从扶镜者、第一助手到术者逐步过渡,只要多参与这样的腹腔镜手术,量变就会向质变转化,相信一个刚入门的腹腔镜医学生将很快成为一名腹腔镜技术较熟练的临床医师。
5 结语
微创手术是21世纪外科的升华,腹腔镜技术作为微创技术的典型代表,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传统外科医师的青睐,而未来外科医师需具备扎实的现代高科技基础,这不仅要求掌握腹腔镜仪器的操作,而且还要求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微创手术操作,由此,腹腔镜医学生的群体也将会越来越大,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和谐发展的必然,腹腔镜医学生的未来事业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Dubois F, Icard P, Berthelot G, et al. Coeli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reliminary report of 36 cases[J]. Ann Surg, 1990,211(1):60-62.
[2] Soper N, Barteau J, Clayman R, et al. Comparison of early postoperative results for laparoscopic versus standard open cholecystectomy[J]. Surg Gynecol Obstet, 1992,174(2):114-118.
[3] 梁国穗. 外科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临床应用[J]. 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0):707.
[4] 曹月敏.浅谈微创外科新概念[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Suppl):37-38.
[5] 秦泗河.论手术时间与外科医生的手术风格[J]. 医学与哲学,2004,25 (5): 23-24.
[6] 王云亭,何惠宇.微创外科——21世纪外科的升华[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2,16(2):98-99.
[7] 陈训如. 我国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现状与展望[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3,8(4):193-194.
[8] 李靖,杨彤翰, 梁平,等. 腹腔镜外科医师技术培训方法探讨[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27(7):20-22.
[9] 胡三元,元玉忠.腹腔镜外科手术彩色图谱.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