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要发挥更快更好的临床疗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为它不仅要有质量好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还要有好的中医配伍和中药煎煮等中医中药技术,现浅谈如下。
1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同一品名的药材,其来源、产地、采收季节不同,以及不同的炮制方法都影响其质量和临床疗效。
1.1 药物的来源和产地 由于本草记载不详,传之有误,或地方用药习惯不同,造成一药多基源或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等现象的普遍存在。药物的来源、产地不同,则药物的成分以及成分的含量也不同,发挥的临床疗效也不同。如柴胡,历代文献关于柴胡的品种、功能、主治的记述有较大出入,后世对柴胡的临床应用也不一致。目前国内习用的柴胡,主要分为南柴胡、北柴胡两大类。南柴胡类中包括软柴胡、川柴胡、红柴胡三种,原植物名狭叶柴胡,主产于江苏、安徽、四川等地,入药以带根的全草为主。北柴胡又称硬柴胡,原植物名长茎柴胡,主产于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入药以根部为主。南北柴胡同属伞形植物,其有效成分有相同之点,但由于品种、产地、入药部分的不同,因此也有特殊的一面。南北柴胡虽都具有解热疏肝之功,但其特性不同。南柴胡功偏于“升”,能于升散中解热疏肝;外感在表在上兼清阳下陷者用之最宜。北柴胡功偏于“降”,能于疏降中退热泄肝;临床上其疏导邪气,解表退热的作用优于南柴胡,故邪在半表半里有肠胃积滞见证者,用之最宜[1]。又如市购不同产地降香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降香油),得出不同产地的降香药材其降香油的含量差异较大,以广东、海南产地降香含量较高,其降香油性状、薄层斑点强弱均有差异[2]。
1.2 药材的采收季节 中药的采收是否适宜合理,直接影响着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因为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药用部分所含有效及有害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也往往有较大差异,故药材的采收必须在适当的时节采集。一般来讲以入药部分的成熟程度作依据,也就是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节采集。如根及根茎一般以秋末或春初采收,《本草纲目》曰: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于下”,且“春宁宜早,秋宁宜晚”;全草类大多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动物药因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时间也不同。如鹿茸必须在春季清明节前后雄鹿所生幼角尚未骨化时采收,而蛤蟆油则于秋末当林蛙进入冬眠期时捕捉,等等。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1.3 炮制因素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工艺的确定以临床需要为依据。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临床疗效。
1.3.1 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的化学成分组成相当复杂,中药治病是发挥多成分的综合作用,各成分间有的起协同作用,有的起拮抗作用。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水浸,以及加酒、醋、蜜、盐、药汁等辅料处理,其化学成分可能会发生量变或质变,某些成分的含量增加或减少甚至消失,或者生成新的化合物。如各种生物碱具有不同的耐热性,根据这一点,日常工作中炮制川乌、草乌时,经烘、焙、煨、炮等干热处理或蒸煮等湿热处理,可使其剧毒的双酯型乌头碱类水解或分解,生成毒性较低的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类和几无毒性的乌头原碱。总之,中药经过各种不同的加工炮制处理以后,其所含各类成分均有可能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只有很好地了解这种变化,并将之运用于临床,才能使药材发挥出最佳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