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效评价临床医学论文
1、概念与选择
费效比[5]、价-效比[6]、成本-效益(效用、效果)比,均为投入/产出比。其中,“费”意思为花费或费用;“价”意思为代价(付出、支出)或价钱;“成本”则属于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有作者[7]认为,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很少用到费用的概念,一切的耗费都被称作成本,如营销成本、管理成本等;要将财务管理与会计课程中的成本与费用概念统一起来,一要充分考虑实践中的应用,二要考虑费用与成本的相关定义;广义的成本概念不仅包括会计课程中的“成本”,而且还包括会计课程中“费用”的内容。德语里“代价”这个词的拼写是“Kos-ten”,对应的汉语释义为成本、费用、代价,而代价第一层含义是在经济学的“成本”的意义上,第二层含义则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层面[8]。另外,费用、代价和成本三者均可以翻译成英文Cost,前二者也可以分别翻译为英文Expense和Price。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理解费、价和成本均代表投入,且均采用货币计量。然而,“效”具有三层意思,即效益、效用和效果,概念与应用上有所不同。其中,成本-效益衡量与评价结果中效益要使用货币值[9],但是在临床医学上难以用货币形式进行效益计量或折算,故常常采用效果或效用进行临床医学产出的估算。关于Cost-Effective,有人译为价效或费效[10~11]。临床医学费-效概念包含了成本-效益、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而价-效概念使用较少,其更加专注药物价格与疗效的分析,而费效分析基本成了成本-效益(效果、效用)分析的简称。无论如何,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使用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和成本效益效果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概念更为明晰。
2、等效性评价
在医学实践上,临床等效性评价具有重要的地位。有研究认为[12],新药的疗效与标准有效药的疗效相当或稍微有所下降(等效性评价;临床上可以接受的范围),然而它在其他方面有标准有效药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毒性低、副作用少、价格低廉、服用方便等,这些优势可以弥补它在疗效上的不足。因此,除了疗效评价外,等效性评价也可以进行安全性评价。由于等效性检验界值(δ)源于相关临床专业,或由统计学估计但被相关临床专业所认可[13],故对于普通假设检验,有作者[14]认为若是P>0.05,样本含量也足够大,检验效能大于80%,表明两总体相同,就可以视为等效。P<0.05可分为2种情况:总体不同,但差别在临床认为的差别范围(δ)之内,仍视为等效。若两总体不同,但差别在临床认为的差别范围(δ)之外,可视为不等效。也有作者研究认为[15],可据其研究结果直接利用传统显著性检验方法作出是否等效的判断。但是,应该明确,等效性检验与差异性检验是不同的,差异性检验的目的是推断两个总体是否相等,其检验假设是针对一个“点”,而等效性检验的目的是推断两个总体的差异是否在某个范围之内,其检验假设是针对一个“区间”[16]。因此,差异性检验并不能完全替代等效检验。除了大力推荐等效检验外,尚应该选择进行非劣效检验和/或优效检验,以满足临床研究及其费效评价的需要。在等效性分析时,针对多疗效观察和评价指标(临床终点),对各临床终点的组间差别分别进行单变量检验的缺点,有研究[17]应用改进的HotellingT检验并结合不等效变量的筛选方法,探讨多临床终点的等效性检验方法,可以对多个临床终点同时进行等效检验,该方法合理且操作。
3、贴现率应用
在临床费-效评价(成本-效益、成本-效果等分析)中,应重视贴现率的应用,以确保不同时期发生的费用具有可比性。有作者认为[18],在经济评价中,不同时间发生的等额资金在价值上是有差别的,即资金具有时间价值。资金时间价值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不同时间发生的数额相等的资金其价值是不同的,在不同时间发生的数额不等的资金在价值上却可能是相同的,而资金时间价值的大小通过贴现率予以反映,并建议我国从全社会观点出发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应选择的贴现率取值应为我国的社会贴现率,即8%。研究显示[19],我国现有的对于长期慢性病用药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中,存在健康收益贴现率选择缺乏理论指导,应该贴现而未贴现等一些问题,建议:①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时,应该列出实施医疗干预所花费的各项成本清单及干预的各结果信息,以便政策制定者根据其需要和考虑而制定决策。②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时,应对贴现率的取值进行敏感性分析,以验证结果的稳定性。另外,研究认为[20],当两个时期的成本效果阈值相同时,成本和效果应该使用相同的贴现率;当两个时期的成本效果阈值不同时,应对成本和效果分别选择不同的贴现率进行计算。
4、设计考量
良好设计是研究成功的关键环节,包括统计学设计和专业设计两大部分,应该从研究对象、干预(试验)因素和研究效应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设计。
4.1研究对象
依据研究目的,采用最具权威性的专业性标准选择合适研究对象,注意收集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以及遗传、病情、病程、辅助用药、支撑疗法、经济状况、费用承受能力等在内的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由于meta分析的结论是否合理,取决于所依据的资料来源是否可靠及试验条件是否具有一致性,并且不能取代大样本随机化临床试验在评定疗效时的作用[21]。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强调实施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长时)研究;应该注意进行研究设计的伦理自评价,并且按照规定的途径申报伦理审查。任何涉及人体的研究必须事先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严格履行临床研究的知情同意过程,签订知情同意书,以确保研究对象权益;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若纳入和排除标准过严,则研究样本所代表的总体范围较窄,研究结论的外推性较弱;若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过松,则研究样本所代表的总体范围较宽,研究结论的外推性较强。总之,关于纳入和排除标准,必须遵循科学专业原则,充分保护研究对象权益,并且有利于与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交流。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临床研究,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对于研究结果和结论具有一定的影响性,可以选用适当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充分利用截尾研究数据。但是,对于在研究中发生的“干扰”和/或“沾染”情况,除非研究者能够控制、判别和记录,否则将可能影响研究的结果与结论。另外,关于研究样本估计,有研究认为[22],按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最低样本含量100对,相应的检验效能很低,并建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估计,值得重视。
4.2干预因素
干预(试验、研究)标准化有两层含义:一是干预因素本身的标准化,例如药品成分、剂型、剂量、用药途径、持续时间,甚至药品厂家、生产批号等;二是干预过程的标准化,例如基础治疗措施、知情同意、沟通与指导等。
4.3研究效应
根据研究目的,精选客观、特异、敏感、可靠的效应指标。效应指标既要考虑选择好转率、控制率、生存率、治愈率、死亡率和复发率等,也要考虑选择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的评价指标。同时,要观测和记录治疗(方案)的毒副作用等,以便进行全面的费效分析。临床研究中,除干预因素外,研究效应往往受到许多已知或未知非干预因素的影响。原则上要求采用随机化原则进行研究分组,以使不同组别非干预因素分布均衡化,保证组间的可比性。但是,对于难以控制和均衡的非干预因素或临床上需要研究的重要非干预因素,应该将其纳入研究观测的变量之中加以准确、可靠地测量,并选择适宜的多因素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了解和控制非干预因素对于干预因素效应的影响作用,进行有效的组间干预因素效应差别比较或进行等效性评价。
4.4其他
应该注意选择检查确诊方http://www.youerw.com/法与随访检测方法。前者力求明确诊断,强调临床诊断“钢鞭证据”和“金标准”,避免漏诊和误诊,为后续选择治疗(方案)奠定坚实的基础,后者在于长期观察、随访治疗(方案)的疗效,以便调整治疗(方案),故强调检测手段应该简便、经济、有效、易行,以利于降低研究对象的医疗费用和提升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应该明确费用(成本)范围及其名目,例如治疗(方案)费用、相应检测费用和附加费用等,以便与同行交流与比较。若两组成本(费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则可以直接比较两组的效果、效用或效益;若两组效果、效用、效益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则可以直接比较两组的成本(费用),即同费异效分析或同效异费分析。否则,则应比较两组成本-效果(效用、效益)比,即异费异效分析。关于治疗(方案)费-效评价,除重视临床疗效外,也应该注意研究对象长期治疗的承受力和治疗(方案)的毒副作用,应该考虑影响药物费-效比相关因素,包括干预因素和非干预因素,例如年龄、性别、病情、病程、辅助用药、支持疗法,以及有关的干扰和/或沾染因素影响等。例如在等效的情况下,比较何种治疗(方案)更经济、简便、节省资源和不良反应少而轻,以及更易被患者所接受,综合权衡不同治疗(方案)利弊与得失,然后作出适宜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研究者[23]基于辨证治疗方案多文指标数据和评价指标权重,包含医疗费用,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虽然这种分析方法为加权综合评价值的直接比较,不能进行假设检验,但是其拓宽了费效分析的方法学,也不失为一种费-效综合分析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