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药食气味理论发生学思考
摘要:采用发生学研究方法,对先秦两汉时期的典籍文献所载有关药食气味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考究其与《黄帝内经》药食气味理论形成的关系,旨在揭示药食气味理论发生的基本情形。
关键词:黄帝内经;药食气味;发生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末年,乃中医药学的奠基之作,记载了先人们积累的丰富医药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其内容浩瀚广博,该书虽然仅记载13方,20余味药,但所记述的有关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药食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处方用药规律等问题,奠定了药食气味理论的基础,几千年来一直指导临床用药。但是,药食气味理论的发生基础如何?本文拟从先秦有关文献进行整理挖掘,探讨如下。
1史前时期有关药食气味的记载有关远古时期的传说也有许多,传说伏羲氏是早期畜牧业的创始者,神农氏则是原始农业的发明人。《帝王世纪》有“伏羲氏……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整夭枉焉”;。“黄帝使歧伯尝味草木,典主医药,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淮南子·修务训》有“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宋代刘恕《资治通鉴外记》载:“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由此可以看出,人类最先对药物http://www.youerw.com的发现是亲身品尝出来的,在尝百草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某些植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而用之于药。《搜神记》有“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毒及寒温气味所主”;。《帝王世纪》又有“黄帝命雷公、歧伯论经脉……雷公、桐君处方饵”;。药物的性味则是品尝过药物的人分析总结而记录下来。在我国远古时期,人类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而很多植物和动物往往都可入药用,药、食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另外,许多中药也是与食物同时起源的。早在《山海经·西山经》中有记载,“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赤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以及“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名曰薰草,……佩之可以已疠”;。随着捕渔业的兴起,人们逐渐发现了更多的肉类,而后人们又发现了动物药。“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和“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里,……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继肉类之后,通过人类采矿和冶炼,而摸索总结出矿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