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静脉置管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 腋静脉置管;早产儿;静脉营养
早产儿由于吸吮困难、生活能力差、经口喂养不能满足其热卡的需要等,常需要持续静脉营养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但由于静脉营养渗透压高、刺激性大,经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置管保留时间短,且容易出现静脉炎;而PICC置管虽然保留时间长,但技术难度大、导管价格昂贵,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保证早产儿静脉营养的顺利输入,我科对需要静脉营养的早产儿采用腋静脉置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9年1月至6月对需要静脉营养的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2例,胎龄28~34周,体重0.98~2.46 kg;对照组48例,胎龄28~35周,体重1.00~2.44 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材料 留置针均使用苏州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Y型,24*22G,0.9% NS 2.5 ml冲管后备用),以及3M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透明敷贴。
1.3 操作方法 (1)腋静脉穿刺:早产儿取平卧位,头偏向穿刺肢体对侧,穿刺上肢外展上举,与胸壁侧壁呈110°~145°,充分暴露腋窝,在上臂内侧近腋http://www.youerw.com/窝0.5~1 cm处见静脉走向,作为腋静脉穿刺部位。助手在腋窝上方用消毒棉签绷紧皮肤,使之充盈,常规消毒皮肤,消毒面积直径在5 cm以上;操作者站在穿刺肢体同侧,左手绷紧腋窝外侧壁皮肤,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2 mm,送留置针套管,同时撤针芯,注射器回抽回血好,推注0.9% NS 2 ml,观察无渗出、堵塞后,用透明敷贴固定,注明穿刺日期与时间,连接静脉营养液。(2)头皮静脉及四肢静脉穿刺:按照常规程序进行穿刺。
1.4 护理方法 两组护理方法相同,均严格无菌操作,采用输液泵匀速输入静脉营养液,输液完毕均用0.9% NS 2 ml,正压封管。
1.5 保留置管成功的标准 以置管保留3天以上无渗漏、堵管、静脉炎、脱管发生为保留成功的标准。
2 结果
见表1。腋静脉置管组的留置成功明显高于对照组。腋静脉置管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并发症少、经济、实用的优点。
3 讨论
3.1 效果分析 虽然静脉营养渗透压高、刺激性大,但腋静脉属大静脉,血流量大,血流速度快,输入的液体随血液快速进入循环,减轻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其管径粗,留置针套管进入血管后呈漂浮状态;同时腋静脉位置隐蔽,不易被早产儿抓掉,安全性较高,不影响活动,有利于长时间留置。而头皮、四肢静脉血管表浅、细小、静脉回流速度慢,局部血表1 两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效果的比较管壁受药物刺激后容易并发静脉炎;其管壁薄、通透性高,易导致液体外渗;且上、下肢静脉置管多选择关节处,早产儿在哭闹、活动时易使留置针在血管内打折、渗漏、脱管,大大缩短了留置时间。
3.2 穿刺后注意的几个问题
3.2.1 观察 由于穿刺部位使用3 M透明敷贴,增加了可视性,能及早发现并减少并发症。敷贴更换视情况而定,每24 h更换延长管和头皮针,只要静脉回流好、输液通畅、无静脉炎发生,穿刺部位可以不更换。由于腋静脉位置隐蔽,少量液体外渗不易发现,应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下至腰际间范围的质感,发现渗漏、红肿等及时拔针。局部处理:先用4 ℃冰盐水冷敷20~30 min,间隔3~4 h重复1次,使炎症局限;24 h后给予局部涂喜疗妥软膏,以促进血运,加快炎症吸收。
3.2.2 预防堵管 每次更换头皮针时,应排尽管内空气;更换药液时,应将留置针内回血冲干净,以免在留置针管内形成小血凝块,引起堵塞。
3.2.3 预防穿刺入腋动脉 穿刺腋静脉需直刺血管,穿刺角度<30°,以免刺入腋动脉。如误入动脉,应立即拔出,并按压穿刺点5 min,以免出血。
3.2.4 正确有效的封管是保证输液通畅的关键 输液完毕均用0.9%生理盐水2 ml,正压封管。静脉营养支持是早产儿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使用腋静脉置管操作简单、经济、安全性高、易于护理,又可解决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为持续静脉营养、及时准确用药提供方便,在临床工作中可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俊萍,邹萍,王梅,等.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天津护理,2005,13(4):234.
2 肖艾青,谢立华,等.腋静脉留置针在极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5):99.
3 李余红,谌丽,吴开峰,等.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临床应用.吉林医学,2007,28(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