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累积叠加(ARB)过程示意图[9]
以铝合金5038为例,由于再结晶会消除积累应力,因此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温度低于再结晶温度。温度过低也会导致延展性和粘结强度不足。同时由于临界变形量会随着温度降低,存在一个极限温度值,超过该数值材料将不能良好的结合。如果轧辊的比温度低于0。5,一次轧制能实现的厚度减少将>50%,这意味着材料能不经过再结晶就完成界面复合[12]。理论上如果轧制道次数无穷大,就能得到细度无限大的晶粒。举例说明,如果持续轧制七道次,那么厚度就减少为初始厚度的1/128,厚度能减少99。2%同时等效塑性应变是5。6;当轧制十道次时,最终厚度将减少99。9%而等效塑性应变为8。0,即通过ARB能方便得到超细晶材料[9]。
以铝合金6061为例,图2为未经处理的原始铝合金材料微观结构,图3为进行了不同道次累积叠轧后的铝合金微观结构图。
图2 未经处理的原始6061铝合金微观结构图[10]
当轧制至第三道次时,有明显晶界的细晶开始出现,随着轧制次数的增加,细晶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当第六道次轧制时,试样平均晶粒直径尺寸约为500纳米;第八道次轧制时,试样平均晶粒直径达到310纳米。轧制次数越多,细晶的尺寸和长宽比越小。当第八道次轧制结束后,试样的强度能达到363MPa——是原始合金的三倍。另一方面,在第一道次轧制后材料延伸率急剧减小,之后每一道次轧制都有轻微减少[10]。在多次轧制过程后,合金层之间的复合界面由于剪切带变形会形成波浪状颈缩[13]。
图3 累积叠轧后铝合金微观组织图,其中(a)为一道次,(b)为三道次,(c)为五道次,(d)为八道次[10]
ARB存在以下一些优点:保证足够大应变量下,通过ARB方法所得到的复合界面会结合得更良好 [9];仅使用常规的轧制设备并且能生产大型板状材料[11]等。但同时ARB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处理过后材料的延展性变得非常低,当轧制次数过多时材料会有产生边缘裂缝和中心裂缝的倾向,虽然退火能增加延展性但它也会降低材料强度[10]。ARB实验多采用两种材料复合,但也可以采用两种以上材料复合实验[3]。
1。2。2 高压管扭转(High-Pressure tube twisting,HPTT)
To th等人[14]在HPT的基础上又提出了HPTT的方法,在HPTT中材料壁厚内仍然存在应变梯度。
以铝管为例,实验原理装备见图4。HPTT实验要在室温1GPa准静水压力条件下进行。试样被放于芯轴上,然后再套上一层额外的芯轴。在轴向施加一个很大的静水压力确保试样被完全约束住。在测试的第一步——轴向压缩——材料流入在内外芯轴间留出的间隙,在扭转外芯轴时试样要获得足够的摩擦力需要一定的内应力,这些细薄的边缘层对于产生这种内应力很重要。这同Ref提出的方法[14]根本上的不同在于,此种方法直接将轴向力作用于试样上端与下端,因此能减少达到相同内应力状态所需的轴向力[14]。
图4 HPTT原理设备图[14]
试样取自内外径分别为18和20毫米、高度为8毫米的A1050铝合金管材,与模具紧密配合。在测试之前,需要将试样在400℃下加热20分钟后水冷以获得大量均匀散布的平均尺寸约为24微米的等轴晶,晶粒结构见图5[15]。
图5处理之后的试样材料晶体结构[15]论文网
HPTT最有趣的特性在于通过简单的一个操作就能提供很大的应变量,虽然在试样长度上有限制,但经过变形后的管状样品尺寸较大,便于观察试样内部显微组织和织构,同时利于进行相关的力学性能测试。纯铝经过HPTT后得到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见图6。图6的应力—应变中卸载了三次(因为设备的极限扭转度数为60°),必须强调在HPTT测试中测到的扭矩是被逐渐增加的突起所影响的。突起在轴向逐渐扩展,并且增加了样品与外芯轴之间的表面联系,在扭转过程中毫米量级的突起一直在增长,这是测得的扭矩比不含突起的塑性变形试样所要求的要高的原因。HPTT期间的轴向力对于材料的塑性流动并无贡献,塑性流动只与所施加的应力的剪切分量有关[15]。 不同纯度金属铝复合管材制备及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3):http://www.youerw.com/cailiao/lunwen_146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