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要求,负面清单要视情不断及时更新完善。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也通过视频会商、调度和培训等多种方式,部署调度各地尽快推进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实落地。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2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各地进一步加大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重点对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问题开展整治,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解决群众投诉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实到位、落地见效。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金冬雁表示,目前疫情防控的难点就是,越要求精准,对科学水平要求越高,对疾控部门第一手材料的精确性和及时性,都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要做科学防控,要做精准防控,肯定是难过“一刀切”的。
媒体:有城市创新词 混淆对防疫认知
除了要科学精准地控制住疫情,多位专家表示,争取到民众的理解和信任,既考验着防疫部门和基层管理者的智慧,也关乎二十条措施的落地效果。
“一是要坚持防疫信息的公开透明,二是要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满足其正常生活、就医需求。”前述公共卫生专家称。
他举例称,当前,在取消中风险区之后,一些地区因疫情发生后,传播链不清、疫情存在扩散风险,而将部分区域划定为临时管控区,这些区域的人员流动、经济社会活动因此受到限制。如果经疾控部门研判有必要,需要对公众告知划定依据,以及解封条件和时间,如果是加码行为,应该立即停止。
对于高风险区,要让居民有知情权,也要保护好感染者的隐私。他对此建议,当出现有居民因确诊而需要被闭环转运的情况,需要在保护确诊者个人信息的同时,明示确诊者是何时、何种情景下被发现的,是否属于“不纳入风险区域判定”的豁免条件等,以避免变相的层层加码和不必要的群众恐慌。
金冬雁表示,目前也需要呼吁民众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新冠病毒,在原始毒株流行时期,的确有不少患者出现肺炎,在早期的诊断标准中,也需要有影像学证据才能得到确诊。但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了,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是轻症或是无症状,临床症状也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消除新冠恐惧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也是必须要直面的任务。”
从公共卫生法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李广德认为,“防疫既要保护感染者个人信息,又要对公众透明公开。”一方面要保护个人信息和病人的隐私,一方面防疫部门的决策和措施要公开透明,要向公众解释清楚,尤其是现在的治疗过程和用药情况,要详细公布,以消解社会恐慌。
媒体:有城市创新词 混淆对防疫认知
“消除社会大众的恐慌,也必须针对病毒本身及其治疗情况,让社会大众认清病毒。”李广德告诉第一财经。
为了进一步推进二十条措施精准落地,李广德建议,应当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扩大有效监督的途径。“在疫情防控中,行政权力被滥用,是因为没有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也没有有效的救济机制。此外,很多事关公民基本权利的管控权力被违规下放给社区组织,加剧了权力滥用的形势。应当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扩大有效监督的途径。”
媒体:有城市创新词混淆对防疫认知(4):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10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