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习惯的形成,相当于纠错这种行为的习得,我们可以把它归类到学习中去。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我们可以知道,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纠错习惯,可以对学生施加强化或者惩罚,来达到预设的目的。在强化或惩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纠错习惯。 论文网
《儿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中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以及自我调节。幼儿的自我评价具有以下特点:依从性和被动性、表面性和局部性、情绪性和不稳定性,且大部分幼儿对自我的评价往往偏高,这是因为儿童还没有把自己以及自己的表现与他人比较。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他人的交往互动,儿童的自我意识会更全面、客观、准确,对自己的评价由外部转向内部,但这种向内的认识仍然处于初始阶段,仍然存留有上一阶段的特点。所以我们再进行研究的时候,要把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
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纠错方面的相关研究也比较丰富,多数集中在错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意义、老师以及学生对待错题的正确态度、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纠错方法与原则、如何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等方面。
李晓丽老师(2008)在《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中指出,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堂听课习惯、作业练习习惯、合作学习习惯、课后复习习惯、课外学习习惯、应对考试习惯、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卫生习惯等八个方面。纠错行为一般出现在练习、作业和考试之后,在作业或卷子发下来后,学生会对错题进行订正。由此可以看出,纠错习惯属于应对考试习惯和作业练习习惯。
范敬飞老师(2012)在《小学体验式纠错教学研究》中对纠错教学展开了论述。他通过对中学与小学知识特点、学生特征、错误影响和对中学与小学纠错目的、原则、策略等内容的比较,研究了学习错误产生的原因、类型等,确定了小学学习错误的专有特点,以及小学纠错教学的特殊性。从他的观点里我们知道了小学学习错误是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的。虽然在初中、高中阶段错题本已经比较普及,但我们仍然需要对小学生的纠错习惯进行单独的探讨。
以上两位从不同的方面对学习习惯和体验式纠错教学进行了研究。李晓丽侧重于各种因素对学习习惯的影响,范围较大。另外,她通过比较语文、数学、英语各科成绩的差异,来论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良好的成绩的必要条件,重在说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范敬飞侧重于通过探索,从理论上分析小学体验式纠错教学促进知识学习的机制,设计出小学体验式纠错教学的思路与框架,是站在教师施教的角度,对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完善。
这些研究大多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思考,为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各种原因以及应对策略,较少涉及纠错的主体,那么学生的纠错习惯现状如何呢?
“纠错”,《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纠正错误。在本文中,纠错主要指小学生改正自己数学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习惯”,《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习惯属于经过多次的强化等,最终形成的关于某种行为的条件反射。在本文中,习惯主要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所形成的、在纠正错题这方面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行为。文献综述
小学生数学作业纠错习惯的调查研究(3):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19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