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准备 不打没准备的仗
创业社的十几个成员开足马力,没有人脉就一通一通电话慢慢培养“感情”,没有让人信服的成绩,就用诚意和努力打动对方。“当时,我们一学期就筹备别人两年的工作量;遇到大型活动,连开两个礼拜夜车,每天睡三四个小时也不稀奇。”回忆那段“艰苦岁月”,黄菲告诉记者,社团高昂的斗志着实打动了不少企业家和创业路上的前辈,虽然学校远在奉贤,对方依然愿意来校参加活动开设讲座。
不仅如此,因为有过去的“前车之鉴”,所以社团对究竟开展什么活动才能吸引人,下了好一番功夫调查。创业不是一门纯理论的学问。像美国,学生从中学开始便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尝试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再由企业界资深人士带领体验“仿真”创业。有如此准备,他们在踏出创业这一步时,走的从容了许多。
在国内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有不少问题有待改善。其中有创业者自身的能力心态问题,也有社会、学校没能为学生打好基础,导致创业者两眼一抹黑,像只孤零零的小鸟冲进了创业这片“瓢泼大雨”中。黄菲说,“我们先要做的,不是盲目鼓励同学一股脑去创业,而是帮同学认清什么才是创业。”
创业不该打没有准备的仗。为此,社团每月办一次小范围的创业者沙龙,每学期举办两次大型的创业课堂活动。请来那些肚子里有“真材实料”的知名企业家或正在创业路上的前辈,帮助渴望创业的同学理清自身优缺点、认清市场风险、了解创业的步骤、挖掘时下流行的创业项目等。就在今年9月,社团请来了乐格网、米饭网、英腾网的三位CEO,分别以“大学生的互联网创业时机”、“我的互联网成长之路”、“创意与创新——是否重要?”为小主题举办了一场针对时下流行的网络创业的讲座。
同时,只有讲座可不行,不和实践结合怎么能擦出创业的“火花”。所以,“企业零距离”(分名企零距离、初创企业零距离两种)这个项目应运而生。在创业社的联系下,一些创业团队来到企业实地观察企业的日常运营,和CEO面对面交流,直观地感受企业文化。2010年第一站,创业社带了一批同学来到沪江网上海总部,与CEO伏彩瑞面对面互动,收到了不俗的反响。
创业帮 你们并不孤单
Creation创业社的名气一炮打响,入社的同学几乎翻了翻,荣誉也接踵而至,先被授予了上海市市级优秀社团、2011年又荣获创业周中国站校园十佳合作伙伴称号。
但黄菲告诉记者,荣誉只是虚衔,社团内部并未引起轰动,因为大家知道,得奖只是肯定他们的工作,没有真正帮助到创业团队,就不能突出“创业”社团的价值。黄菲告诉记者,有天凌晨,她像往常一样点开一封邮件。邮件不长,是一个创业团队寄来的,希望通过创业社给他们提供资源和信息上的帮助。“这是我们社团接到的第一份创业团队的请求,那一刻,绝对比我们拿到任何奖项都要激动和兴奋。我二话没说,把这封信转发给了其他成员,大家的反应和我一样,觉得我们的付出得到了认可,一种价值感油然而生。”
开了个好头,随着社团搜集到的校园创业团队信息和寻上门的创业团队不断增加。短短一年多,扶持的创业团队达到七支,如Simple wind团队(Android系统应用开发); Fast god团队(校园早餐网络订购);环保餐盒材料研发;Spyzd网络社区等。
因为人手不足,社团不能对所有的创业团队一对一沟通。为此,他们想了个法子,成立了一支项目团队,先对申请者进行初步筛选,联络后询问需求,再由专人加入到这些创业团队中,参与他们的工作例会,跟进创业进程,这个项目取名为“创业帮”。 大学生创业社社长采访稿(2):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2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