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刘春等人就干旱、盐分和温度胁迫三个诱导条件,探究了植物代谢的改变情况。其中提到了海藻糖的合成机制,并表明拟南芥中海藻糖水平在干旱条件下有小幅上升;而水稻在处于盐分和寒冷条件下,其海藻糖水平瞬间增加。这些均能证明海藻糖能正调控胁迫耐受性。[11]
2014年,方华等人探讨了酿酒酵母在耐受乙醇胁迫中所产生应激机制,其中提及海藻糖在乙醇胁迫下对酿酒酵母细胞的保护。研究表明,在乙醇胁迫下,海藻糖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增强,从而积累海藻糖。[12]
而国外对于海藻糖的研究比起国内更早更广泛,包括海藻糖的作用机制、代谢调控和应用研究等[13.14]。
1988年,Mackenzie等研究了一株酿酒酵母,发现其耐受性与胞内海藻糖含量密切相关,表明在酿酒酵母细胞内的海藻糖可能也具有抵御高渗胁迫的功能[15]。
Tony D'Amore等人在1991年研究了长期储存在冷藏下的低浓度啤酒中的酿酒酵母菌株,通过测定其细胞活性以及海藻糖含量,他们发现酵母菌株在高浓度葡萄糖的条件下所拥有的发酵能力必定与其含有高浓度的海藻糖有关[16]。
Comes等在2002年分离出两个酵母菌株,它们能在热击条件下大量积累海藻糖。研究者们采用特殊的培养工艺,通过调节多种降低生长速率的因素,如营养饥饿,提高温度,干燥或冷冻等造成海藻糖的积累,导致其含量增加,使酵母细胞内海藻糖的含量达其干基的15~20%[17]。 海藻糖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2):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2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