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范文 >

塞罕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19-02-17 19:58来源:优尔论文
们一直在媒体上、在网络上学习塞罕坝精神,真正身临其境,才发现那里美得如诗如画,才切实感觉到心灵的震撼,每一棵树的背后,都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三代塞罕坝人,用他
们一直在媒体上、在网络上学习塞罕坝精神,真正身临其境,才发现那里美得如诗如画,才切实感觉到心灵的震撼,每一棵树的背后,都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三代塞罕坝人,用他们的信念、勇敢、奉献、坚守,创造了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建筑了当代人的精神高地。

塞罕坝很美,那里的每一片荒漠,都靠信仰开垦。

无边的荒漠,风沙肆虐,草木难生;严酷的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均积雪长达7个月,极端低温-43.3℃;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很难想象56年前,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人,以怎样的勇气来到这里,又以怎样的毅力和担当在此坚守一生。

“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雨雪来查铺,鸟兽扰我眠。劲风扬飞沙,严霜镶被边。”由于气候恶劣、条件艰苦,许多人都疾病缠身,第一代建设者平均寿命仅为52岁。然而,扎根大山中,理想高于天。忠于使命,勇于担当的创业者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以“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乐观态度,以不断开展技术攻关的科学精神,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坚定理想信念,用自己的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写下了这百万亩绿色诗篇。

塞罕坝很美,那里的每一抹绿色,都靠奉献浇灌。

建场之初,由于没有学校,林场就把库房收拾出来当教室,选派两名职工当老师,孩子们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度过学习时代。第一代创业者中许多人都是大中专毕业生,是当时的天之骄子,他们的下一代却失去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林场有9座望火楼,地势最高的一处叫做望海楼。80年代的瞭望员陈锐军夫妇在望海楼坚守了12年,由于缺少语言交流,他们的孩子到了5岁只会叫爸爸、妈妈。如今的瞭望员刘军夫妇,把孩子送到县城读寄宿小学,在这里一守又是12年。他们的儿子刘志钢,尽管年幼时对父母充满怨恨,长大后却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伟大,来到林场成为一名扑火队员,并立志成为下一代瞭望员。三代塞罕坝人,为林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以自己的无私奉献,开创和守护着一个绿色的传说。

塞罕坝很美,那里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总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色发展终于改变了塞罕坝的面貌,让这里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如今的塞罕坝,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以上,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当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每年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一年的旅游收入可达4000万元。

塞罕坝林场森林资源总价值已达到202亿元,每年带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超过6亿元。塞罕坝的这片绿水青山,已经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

塞罕坝让我想起网络上一句很火的话,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我们只看到北京的沙尘越来越少,我们只看到头顶的天空越来越蓝。我们却未曾想过,这些看似的理所当然,背后有多少牺牲与奉献。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不知道,浩瀚林海的每一棵树,都是几代创业者用汗水泪水乃至血水浇灌;我们不知道,一句简单的“林场建场来从未发生过火灾”,背后有多少瞭望员和护林员倾其一生的孤独守望;正如我们不知道,一句简单的“保持我省民族宗教领域在敏感时间节点和常态下的和谐稳定”,背后又有多少人的付出,坚守和奉献。 塞罕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3029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