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李学生》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朴实、有些怀旧,就像八十年代的老电影。电影虽然没有时代大片惊险刺激,但看到最后不知不觉的流眼泪了,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发现身边的人,特别是老人、女人眼睛湿润了。电影还是蛮感人的。
电影主人公李学生因为给妻子看病,照顾久病床前的父亲和年幼的女儿无法出去打工,没有生活来源借了乡亲们许多外债。为了还债被迫听从父亲的建议背井离乡到温州打工。尽管他刚到陌生城市就感受到世态的炎凉,工作不好找,坏人多,提醒别人丢失财物还好心没好报,被人冤屈误会。但他始终相信有恩一定要报,做人要有诚信。当他的第一个老板因车祸赔款要延期付给他年终工资时,他选择了同情理解并做伙伴们的工作延缓老板的经济压力。当他带着伙伴们一起找工作,还想到要有福同享,不能只考虑自己,在他的坚持下带着伙伴们一起学技术不偷奸耍滑,本分做事感动了老板,影响了身边一群人。从老板到老乡到工作伙伴,大家都信任他,在他积极工作热诚肯干带动下,公司完成了一批批订单,老板的生意好了,大家的收入也上去了,家里的欠款也还上了。
就在日子越来越好,生活步上正轨的时候,一次外出当他发现两个孩子在铁轨上玩耍,而火车的汽笛声越来越近的时候。李学生毫不犹豫冲上去,救下了男孩子,可是当他把第二个孩子推出去的一瞬间,火车在他身上碾过,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论文网
一个好人走了,丢下了年迈的父亲,未成年的孩子,爱他的人。他的乡亲、老板、伙伴、同事都舍不得他走。我也看哭了,真是好人…….
为了谋生,剧情由此变得生编硬造,像李学生两次与女主的相遇都是女主包包问题(且不说两个人在大温州相遇的机率,就是包包被偷包包不见这种接着发生的机率都微乎其微,除非你设定女主就是个大大咧咧丢三落四的人还勉强过得去)——其实你要女主与男主连着碰到也能设计得巧妙点的,只是现在的编剧实在太懒太蠢;找工作这个也显得编剧不懂生活,工厂要招人都会在门口贴有告示甚至挂横幅(很多工厂长年招人),不是逢厂就问人家明明说不招人还求人招;而进制衣厂这个设计也十分地编剧痕迹,编剧以为干制衣这行学几天就能上岗呢,却不知道平车、冚车、钑车等工种都得师傅带着,心灵手巧的都得一月半月才上手,熟手就更需要时间;还有老板不会接了大订单才考虑找人手赶工,为了完成单子,要真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往往选择发外单代工;还有还有像车错货这种,拆线补救还是小的,很多直接就废了,损失可谓惨重;李学生去求老板的竞争对手的情节也显得儿戏。富贵的设置是为了烘托李学生的好人好事,女主的设置是为了感情线(现实中的李学生事迹太少要拍90分钟不容易所以必须加戏),但这两个人物一个演得太过,一个则未入戏已结束。
电影做了相当大篇幅的改编,真实的李学生,妻子早死,再婚(老婆在乡下照顾老人孩子),他进的是鞋厂,虽然也救过火,但没有什么美女老板妹妹青睐。
李学生救下两名儿童壮烈牺牲,这个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是在令人动容。影片不只是单单讲述李学生救人的故事,而且还包括李学生的生平事迹。编剧万济江老师在谈到编写剧本时说如果只是写英勇事迹就会显得特别狭义,并不能完全展示人物性格形象。所以影片大部分都是李学生的事迹,在餐厅打工,带领兄弟姐妹找工作,帮助老板完成订单,在火场里面搬出煤气罐等,最后才讲的是火车下救人的故事。影片这样安排恰到好处,人物形象塑造非常丰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展示商丘好人形象。 电影《李学生》观后感1000字: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3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