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漓尽致。
在人物的写作特色上,司马迁进行了大量的语言描写,通过人物曾经说过的话,来 往的书信,或者是史料上记载的,甚至是经过自己亲身考证的民间传说来进行人物思想, 性格,甚至是外貌的描写。比如在范蠡给大夫文种的劝说信中是这样写的: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 共乐。子何不去?”[1](卷四十一,第十一) 通过这封信,我们可以从勾践的外貌上看出他的性格是十分阴险狠毒的,因为在古
代,认为脖子长的很长,并且嘴巴尖尖的人是属于阴暗狠毒的,非常有心机城府的。从这 一处的外貌描写就可以得知范蠡对文种的告诫不无道理,即勾践是一个只可以共同经受磨 难困苦,而一旦拥有了荣华富贵就不会,也不允许与别人共同来分享。甚至会除掉曾经在 一起相互扶持的人。再往深究,我们也可以看出,司马迁在一些语言,记叙中,夹杂了对 于人物的肖像描写,而肖像的特点又是与人物的性格密不可分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的。 简而言之,肖像描写在书中重在烘托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段肖像描写是出自他人的介 绍而来的,并且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手法,使得我们非常轻松就能在脑海中想象出所写人物 的大致形象。这一点,司马迁做的非常巧妙。
在人物性格的描写上,司马迁通过娴熟的语言描写。对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语言进行 细致的记载,并且通过人物不同时期语言的变化,使得人物的思想性格变化自然而然的发 生变化。这正是史学不同于文学的地方,在逻辑过度上高度的真实,严谨。这也体现了司 马迁对于史书撰写的认真,客观的态度。下面这两段分别发生在勾践被俘时期以及以后消 灭吴国政治稳定时期:
1.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1](卷四十一,第十一)
2.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 我从先王试之。” [1](卷四十一,第十一) 通过第一段语言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勾践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对人的态度是比较友论文网
善,恭敬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有求于人,不得已,必须这么做。然而到了第二段对话的时 候,越国已经消灭了吴国,勾践自己也洗刷了自己多年来的屈辱。在这个时候,范蠡所告 诫文种的话,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的发生了。勾践运用了一个巧妙到不可推卸的理由达到 了自己的目的。通过人物的语言,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勾践的性格,配合上时间的推进, 勾践的性格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变化。正是这些准确的描写,为我们尽最大可能还原了一 个真实的勾践。而勾践的野心,阴谋也正是通过语言来表露出来的。司马迁对人物语言的 把握可谓是炉火纯青。我们可以从中摸索出这样的线索:语言,行动,外貌→思想性格。
再加上人物的生平经历,把人物描写得既生动饱满又不离真实。用了最精彩的笔墨,描写 还原了一个最客观,真实的人物。仅仅通过一两句最关键的话,便可以恰到好处的表现出 人物的个性,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特色之一。或者说司马迁对于《史记》中人物的 描写、表现的基本方法是通过人物语言、行动来侧面烘托。
司马迁对于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还用了强烈的对比。我们的例子依然是 上文说到的 1,2 两段引文。第一段话中勾践话的是虚心请教的,这表现了他当时谦虚恭 敬的性格态度,而这也是时势所迫。第二段引文中勾践的话则显得那么残暴蛮狠,无情无 义。其凶狠的内心暴露无遗。同一个人的不同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通过 不同时期不同的语言之间的对比,深藏在人物内心的性格特点就这样暴露了出来。同样的 不失真实、客观。类似的,还有不同人物的语言,行为在《史记》中也会经常出现对比的 情况,以此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相似的例子在《史记》中几乎随处可见,这也是古代传记 文体经常使用的手法。 《史记》中的阴谋家形象及其写作特色以勾践赵高郑庄公为例(2):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8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