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浅析人权保障与宪法救济【3447字】

时间:2023-03-08 12:48来源:毕业论文
浅析人权保障与宪法救济【3447字】

[文章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人权意识的增强,国家和公民都越来越重视通过法律形式来保障和实施人权,因此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详细分析了人权保障与宪法救济的发展现状,


[文章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人权意识的增强,国家和公民都越来越重视通过法律形式来保障和实施人权,因此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详细分析了人权保障与宪法救济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有关观念。立法。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宪法救济体制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人权保障;宪法;救济

一。论文网引言

人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丰富,对人权的保障也在历史的进步中发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在一定意义上,宪法就是一国人权保障和发展水平的标尺。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标志着以宪法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权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但是还存在这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给政府的实施和公民权利的保障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人权保障与宪法救济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人权保障概念形成及与宪法救济的关系分析

从199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政府每年至少发表一份有关中国人权的白皮书,介绍中国人权发展的历史。现实状况以及保护措施等内容,并阐明中国政府在人权和人权保护方面的立场与观点,这表明政府肯定了和开始重视人权方面的问题。宪法于2004年进行了第四次修正,其中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第一次把人权写入宪法。人权保障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与强大的生命力。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国家公民权力始终不偏离保障人权的轨道,有必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设计与制度安排来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可能侵害予以事先的预防与事后的救济。

宪法救济是法律救济的一种方式。

当公民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时,其可以通过法律救济制度保护自己的法律权利。但是宪法救济与法律救济又有一定的区别:司法机关依据规范性文件为公民提供法律救济,主要依据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而宪法是这些规范性文件的根本性依据,如果这些规范性文件违反了宪法,就很可能出现这样的后果:司法机关越严格依据这些规范性文件,公民的宪法权利就越受到侵害。因此,就需要为公民提供针对这些规范性文件的救济制度。这种救济制度就是宪法救济。宪法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手段,它在人权保护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三。人权保障与宪法救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人权意识的逐步强烈,国家对人权保障的逐步重视,法律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权保障宪法救济的观念障碍

公民宪法意识是宪法制度与宪法实践在公民心理上的如实反映,因此,一个国家的公民宪法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宪法制度和宪法规范的运行情况。现行宪法实施20多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对宪法的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宪法意识逐步增强,遵守执行宪法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宪法实施保障体制确实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公民的宪法救济意识不强。这就需要加强普及宪法的宣传和学习,使宪法意识深入人心。各级国家领导工作人员要重视和执行宪法,全国人民和一般国家工作人员也应当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论/文/网LunWenData/Com]

要理解宪法的权威和实施不是与己无关,而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安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一是要深入学习宪法,强化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让宪法深入人心,并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开展相关法律的宣传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二是全体公民都应接受宪法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特别是宪法观念,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三是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要紧密结合形势。结合各项工作进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宪法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宪法舆论氛围,形成一个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自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有效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二。人权保障宪法救济的立法缺失

宪法是公民的权利保障书“,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中,将宪法第13条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修宪的意图就是在于,切实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但是如何将应然意义上的权利理念转变成现实中的具体权利,的法制建设目前还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案。同时,尽管宪法列举的公民权利救济权有很多,比如批评权。建议权。控告权。申诉权等等,但却没有规定公民对来自国家机关之外的侵害的救济权,这也说明了制宪的不成熟性。

此外,没有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它是解决宪法争议的一种诉讼形态,即依据宪法的最高价值,由特定机关依照司法程序审查法律的违宪与否,并使违宪的法律失去效力的一种制度。从法理上看,建立这种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该救济方式可以使公民宪法权利在受到法律的侵害时得到保障,从而使权利救济体系逐步完整。

第三。人权保障宪法救济的理论不足

世界人权宣言第八条就规定:人人于其宪法或法律所赋予的基本权利被侵害时,有权享受国家管理法庭之有效救济。目前已建立比较健全的法律救济制度,即司法诉讼制度。行政复议制度。国家赔偿制度。民事调解与仲裁制度等,但现有宪法救济制度仍存在不少空白与缺陷。现行宪政制度尽管预计到法律。法规和规章可能违反宪法,因而主要从保障国家宪法秩序的层面,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的监督和审查问题做出了规定,但是还没有从正面为公民权直接提供宪法救济的角度提供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

第四,人权保障宪法救济的制度弊端

在的权利救济系统中,人大部门。政府部门。法院和检察院都享有权利救济的使命和权力,但是司法救济的一些缺陷,让民众反而放弃了司法救济。这些缺陷主要包括:救济程序繁琐,诉讼时间较长;诉讼费用较多,经济成本太高;司法腐败现象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的形象;司法判决的执行不力,导致司法权威无法得到维护等等。由于中国历来是一个行政强权的国家,因此,选择政府救济的人数高于人大和检察院。

当前宪法在公民权利保障和权利救济方面的制度是缺失的。宪法中的权利规范首先是一种价值宣示,表明国家在人权保障上的基本立场,但是,具体的权利还必须依靠一个权利救济机关来具体行使。公民普通权利的救济可以依靠普通法院来实施,但是,涉及到国家权力对公民基本权利予以侵害的时候,谁来救济公民的基本权利?由于在制度上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宪法监督与宪法救济机构,所以,宪法在公民权利救济方面的作用不大。

四。人权保障宪法救济机制发展模式建议

在现阶段,宪政司法救济十分微弱,效力极为有限,因而完善宪法救济制度十分紧迫。在仍然采用现行的由全国人大提供宪法救济的救济模式前提下,需对其作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第一,进行宪法救济程序的专门立法。程序先于权利,没有程序保障的权利不是权利。现行立法应当规定对人权保障进行救济的各个环节如何运作,如果不加规定,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宪法救济的障碍。

第二,设立专门的宪法救济机构。根据立法的规定,在,提供宪法救济的机构主要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但是由于人大的精力有限,应当在全国人大之下成立专门协助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宪法救济的。作为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性质的宪法监督委员会。

第三,完善人权宪法救济的基本立法工作。现行宪法虽然将人权纳入到保障体系,但条款笼统,原则性有余,具体操作性不强。因此,应细化人权的具体内容,并具有直接的。可以援用的司法效力和宪法依据。

第四,建立完善的立体化的人权保障宪法救济机制。现行宪法规定的宪法监督制度,在宪法监督模式实践中证明难以实行,使得很多违宪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追究。因此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适合现有体制的宪法监督机构,是目前法学界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之,与人权保障有关的法律会越来越完善,一个以人权保障为核心的宪法救济体系将会建立起来。在今后国家各项立法过程中,会更加注意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贯彻落实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并且将适时地对现行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重新进行审查,以宪法为依据进行废。改。立,加以必要的充实。调整。完善和细化,从而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法律轨道。[论星号文星号网]

[参考文献]

1。周伟。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

2。刘冲。人权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

浅析人权保障与宪法救济【3447字】: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14599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