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6280字】

时间:2023-05-09 22:38来源:毕业论文
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6280字】

提要: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的基石,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2009年通过修改法律确立了现行的五项法律制度,但是该制度目前仍存


提要: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的基石,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2009年通过修改法律确立了现行的五项法律制度,但是该制度目前仍存在:总量目标未以立法形式明确。并网技术标准缺乏。分类电价制度与费用补偿制度的立法前瞻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借鉴国外可再生能源运作成熟的相关法律制度论文网基础上,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完善建议。

关键字:能源;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

能源最终将由化石能源时代发展过渡到可再生能源时代,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各国在针对经济危机而推出的救援计划中都不约而同地把绿色投资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作为实体经济的突破口,希望通过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带动经济全面复苏和持续发展“[1]。2012年1月16日第五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开幕,主题是推动可持续创新“,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可再生能源未来的发展和挑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出了到2030年将全球使用能源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一倍的目标。但是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进程,可再生能源未来几年的发展路径几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对于而言,正如2011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中国的能源安全:前景,挑战和机遇里提到的:中国改变现有的能源供需结构存在很大困难,化石能源依旧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几十年,中国的能源结构仍将以煤炭为主,但中国的水电。核电。风电和天然气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长期看,中国应该构建一个技术创新导向的煤炭清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体系“②。相应地,可再生能源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善则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经之路。

2005年以前,主要是通过部门规章和政策来给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制度支持。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以下简称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6年1月1日施行,从此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纳入了法制轨道。200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修改后的可再生能源法形成了五项新的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总量目标制度。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分类电价制度。费用补偿制度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制度。为了有效施行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相关部门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的规章和政策。就整个制度的演进来看,首先是立法形式的变化,由2005年前由部门规章与政策予以规范演进到现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反映了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视,以强制性的高位阶立法形式代替之前的部门规章与政策,法制的统一,更利于可再生能源各项法律制度在全国实施;其次是立法内容的变化,从2005年之前的零打碎敲“式立法到统一可再生能源法的制定,再到首次修改,以及细则与配套制度的出台与即将出台,都反映了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表明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定与信心,此次修改的可再生能源法确立的五项制度是在总结之前经验与教训基础上确立的。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法的首次修改,既保留了原有科学合理的内容,删除并修改了无效的内容,还增加了新内容,从字眼表述上看既有有变化的,也有无变化的,但是实质上都有了新的内容。2006年起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受该法影响,自2006年起,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止跌回升“[2]。然而,要想给予可再生能源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对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

1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制度问题。

1。1问题所在:未以立法形式明确且目标偏低。

2009年12月修改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总量目标制度,但没有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总量目标,该法第七条规定,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由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总量目标是一个必须实现的国家目标,是一个强制性的规定。是一个大国,各项情况相当复杂,并且地域差异很大,作为一个反映国家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决心和力度的具体体现的总量目标应当是通过权威的立法来推动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各地区统一的认识和行动。如澳大利亚于2001年4月通过了自己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法,在这部立法中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全国增加9,500Wh(2百分号)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产值达到40亿澳币。从最终的效果来看,正是因为通过立法明确了政府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投资者才清晰地了解国家支持的重点所在,引导了投资的方向,使总量目标得以实现。

不可否认,目前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大国,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到2010年底,的水电装机已经达到2。13亿千瓦,世界排名第一,风电并网运行容量超过了31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占全球产量40百分号。达到了800万千瓦。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目标是: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15百分号,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1。4百分号。目前,正在制定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也将可再生能源作为了重点领域,虽然规划没有正式发布,但国家能源局已透露:到2015年,风电将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加上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以及核电等,2015年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①。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010年达到10百分号,2020年达到20百分号,2050年达到50百分号。按照目前的能源战略规划,可再生能源在2010-2050年期间的发展将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种差距与中国未来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远远不相适应。考虑到规划与实际实施结果可能还存在差距等因素,这种落后会更加显著。

1。2解决对策。

从可再生能源法的最初立法与后期修改来看,立法行为始终未能突破几个传统立法观念的束缚,如立法的综合性。原则性。指导性等等,另外也反映了整个立法过程中矛盾与利益的博弈与妥协。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没有强有力的立法总量目标的目标“,势必会被最终的效果大大的打个折扣。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九五“期间,原电力部就曾经提出到2000年风电装机达到100万千瓦的目标,但以上目标因没有立法的强制性而最终没有实现。报喜不报忧“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通过可再生能源立法,提出了自己的强制性可再生能源目标政策,如2004年德国在其制定的关于重新调整电力领域可再生能源法的法律中提出:制定本法旨在促进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所占的比重,至2010年至少提高到12。5百分号,至2020年至少达到20百分号“。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行动计划,通过立法的强制性手段保障可再生能源战略目标的实现“[3]。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与发展目标是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的具体化,具体指导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为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许多国家都提出了较高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如丹麦,2012年年初公布了自己国家的2050年能源发展战略,提出到2050年将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的战略目标,其中2020年化石燃料消耗将比2009年降低33百分号,一次能源消费量比2006年降低4百分号,可再生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超过30百分号,交通领域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百分号“②。当然,目前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丹麦的战略目标是严重的不切合实际。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发展目标制定偏低,实践中已严重阻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就风电发展而言,风电普及速度全世界第一,已成为全球风电行业发展的领头羊,然而正是由于国家风电发展目标偏低,导致电网建设不足,难以满足风电发展的速度,客观上又抑制了风电的发展。当前,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尚未正式公布,笔者建议,根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适当调整并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规划与发展目标。

2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问题。

2。1问题所在:并网技术标准缺乏。

可再生能源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电网企业应当与按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建设,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并网协议,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符合并网技术标准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发电企业有义务配合电网企业保障电网安全“。此款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必须符合并网技术标准,在保障电网安全的前提下,与电网企业签订并网协议,只在达到上述条件的,电网企业才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在这些条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并网技术标准的问题。

当然,对于并网发电项目提出技术标准是保障电网安全的需要,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不应有例外,并且并网技术标准应当是强制性的国家标准,才能确保上网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不会对电网构成威胁,以保障电网的安全,但是却没有这方面的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以风电为例,2001年前曾经就运行。检修。安全规程等制定过相关的技术标准,但其内容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风电大规模的开发需要,这意味着之前的这一技术标准已经过期。当下,关于风电的各项技术标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很多关键性零部件的标准也还没有发布。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空间,随之也影响了整个能源的供给。2011年夏天,电荒问题再次引起关注,但实际上西部风能却未能施展拳脚“,没有强制性的并网技术性标准使得风能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利用率,也在客观上阻碍了风电行为的发展动力。

2。2解决对策。

全额收购主要是在电网覆盖范围内,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履行并网协议来解决[4]。“法律中规定全额收购的是符合并网技术标准“的电力,由于并网技术标准的缺乏,电网企业可以理直气壮地以安全为由拒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而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则无抗辩的理由,这就导致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难以落实。国外风电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并网导则且强制执行。并网导则明确规定了风电场应具备的有功/无功功率调节能力。低电压穿越能力等性能指标。德国针对大规模风电并网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其要求高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对各种并网技术指标做出了明确规定,并通过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保障执行“①。

没有并网的技术性标准并不意味着现在没有制定标准的能力。笔者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发电设备制造商等多方共同参与,尽快制定并网技术标准。标准的制定既要参照国际标准,也要考虑可再生能源产业现状,制定出符合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同时,尽快出台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的实施细则,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整体经济性,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拓展空间。当然,还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售电侧将逐步开放,电网企业全额收购义务的履行将面临经济上的挑战[5]“。

3可再生能源分类电价制度与费用补偿制度问题。

3。1问题所在:立法前瞻性不足。

为了给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制度支撑,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分类电价制度与费用补偿制度。其中分类电价制度规定在了可再生能源法第十九条,根据这一法律条文,价格主管部门有权按照可再生能源类型和地区分别确定上网电价,根据制定的不同技术种类和不同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水平,确定价格的适用期限,调整办法等。目前适用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6年1月公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办法中规定了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两种形式,并对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和海洋能发电等)的定价机制都做了具体的规定。随后200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下发了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对风电价格管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2011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通过发改价格(2011)2618/2619/2620/2621/2622/2623号提高了向除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以外的其他用电征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而费用补偿制度的立法内容则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电价附加,电网企业依照上网电价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所发生的费用,高于按照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计算所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由在全国范围对销售电量征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偿;二是计入电网成本,规定在可再生能源法

第21条;三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即如果电网企业不能通过销售电价回收的费用可以申请基金补助。

立法上设置以上两项制度的初衷,不外是考虑可再生能源的自身特点。在,可再生能源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加之受技术和成本的制约,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较低,尚处于弱势状态,在短时期内无法与传统的能源相抗衡,因此短时期内采用这种一边倒式“的利益趋向是有道理的。但从长远来看,未对此两项制度做弹性规定,则反映了立法的前瞻性不足。首先来分析分类电价制度,该制度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作为一种强制性措施,由政府制定可再生能源的价格,短期来看此种制度可以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是长期来看这种制度破坏了市场竞争规律,扰乱了能源市场的公平竞争,因此分类电价制度只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初期的临时性促进手段。分类电价制度强调可再生能源项目本身的利润,在中国发电集团较为强势的情况下,会弱化企业提高科技水平。降低成本和竞争的意识,长远来看不符合电力体制深入改革引入竞争的目标,而且采用分类电价制度,政府需要准确估算项目的核算成本“[6]。就费用补偿制度而言,由电网企业全额收购符合要求的可再生能源的电量,而后电网企业又有费用补偿这一稳定的来源,这样会使可再生能源产业失去提高技术。改善管理。降低成本的动力。另外,立法前瞻性不足还体现在可再生能源法中的费用补偿制度仅仅针对电网企业,没有充分考虑到电力市场将不断开放,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会直接与大用户以及独立的售电企业进行交易的问题。

3。2解决对策。

立法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律制度很容易导致朝令夕改“,立法的稳定性受到冲击。实际上,此次可再生能源法的修改仅距该法出台四年,除了显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迫切心情,立法时某些制度的前瞻性不足则是被迫修改的主要原因。

笔者建议,对可再生能源法中的分类电价制度与费用补偿制度进行阶梯式“立法,即结合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立法形式的明确,以总量目标的时间点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不同比例为分界点,在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阶段分别设计分类电价制度与费用补偿制度的不同内容,扶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直至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能够与传统能源相抗衡时,再依可再生能源的不同种类。逐步取消分类电价制度与费用补偿制度。以上的这一修改思路在可再生能源法中立法不宜过细,具体的可操作性内容与程序应当体现在各级别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与发展目标中。

4结论与讨论。

为了共建一个绿色且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未来,必将为发展可再生能源做出自己的努力,因为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的完善可以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总量目标制度应以立法形式予以明确,并制定具有长远目标的发展规划与发展目标,尽快出台并网技术标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的落实,考虑立法的前瞻性问题,对分类电价制度与费用补偿制度进行阶梯式“立法。近几年来,的能源消耗非常巨大,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7]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能源支持重要组成部分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毕竟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金乐琴。后危机时代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10(11):24-27。

[2]赵振宇,范磊磊。可再生能源法规。政策分析及其对发电结构的影响[J]。可再生能源,2010,28(4):5-9。

[3]韩芳。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J]。可再生能源,2010,28(4):137-140。

[4]薛惠锋,王海宁。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回顾及展望[J]。中外能源,2010,15(3):33-36。

[5]唐敏,徐解宪。新能源与电网立法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J]。华东电力,2010,38(5):593-596。

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6280字】: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16576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