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2)

时间:2018-03-05 16:23来源:毕业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增长,许多人自然而然的得出这样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幸福感水平不断地提升。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增长,许多人自然而然的得出这样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幸福感水平不断地提升。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温晓亮等人通过对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1900年~2007年这段时间内,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下降趋势 。关于这一奇怪的现象,国外学者称其为“Easterlin悖论”,可以肯定,这种 “Easterlin悖论”在中国也是存在的,然而关于这一悖论的解释却没有统一的答案,学者们的研究与解释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差异。然而,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有一点必须承认,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基尼系数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超过了0.4,在本世纪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0.496 。毫无疑问,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财富并没有在我国居民间平均的分配,而这种不公平的分配直接造成了我国城乡居民间、城市居民内部间的巨大的收入差距。本文要考察的正是这种收入差距,亦即所谓的相对收入对个体的幸福感的影响情况。
2  文献回顾
2.1 收入与幸福感的相关理论
    围绕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详细的理论探讨,概而言之,可以从绝对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两大方面进行理论梳理。
2.1.1绝对收入与幸福关系的相关理论
传统经济学认为收入的提升会带来生产可能性和预算线的增加,使个体达到更高效用无差异曲线,进而导致个体满足感的提升。持类似理论的学者还认为,更高的收入水平的个体的基本需要更容易被满足,获得更高幸福感的可能性增加,因此,会感觉到更幸福 。
与传统经济学类似,现代经济学也认为,幸福即效用。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学研究者倾向于简化问题,将经济收入作为影响效用的唯一因素。他们认为个体的效用取决于个体的消费,因此,收入的提升带来了消费的提升,从而使个体收获更高的效用,最终导致个体幸福感的提升 。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抛弃了经济学派关于收入提升直接导致幸福感提升的简单化认识,于是,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问题进入学界的理论视野。例如,奚恺元认为,经济的发展确实有利于幸福感的提升,但是,许多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感也有很大的影响,显然,经济因素不是唯一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讲,经济水平的提升,导致收入因素对幸福感影响的下降,从而导致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的突出。在经济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需要一定程度上不能被满足,经济水平的提升对幸福感有较强的正向影响,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对幸福感的影响开始削弱。其他一些学者认为,虽然收入提升了,但其它影响个体幸福感的因素处于变动中,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即“幸福悖论”是由于遗漏变量所致 。
还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对这种现象给出了解释。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种是适应机制理论,另一种是欲望理论。适应机制认为,一方面,个体对环境具有适应特性,对收入水平的变化,亦是如此。收入的提升,在最初阶段确实会带来幸福感的提升。但是,一段时间后,个体已经慢慢的适应了这种变化,也就是说,收入增加之初带来的强烈的幸福感会慢慢淡化,人们对经济条件改善的适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幸福感逐渐恢复到一个稳定的水平。另一方面,个体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某种刺激上,当个体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后,先前的刺激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便会慢慢消失,随着经济水平的改善,收入增加不再是生活中最迫切,最重要的因素。个体对收入水平的关注也会发生转移,因此,收入的提升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慢慢消失 。 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053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