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意义上,心理资本的研究在国外得到了强烈关注,实证研究也比较成熟,相较而言,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则较少,西方的研究要应用于我国,在引进时就应当对该理论做好本土化的探索,新生代农民工是具有较高原土特色的群体,把心理资本这一理论应用在他们身上,有显著的本土适用意义。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由关注开始,进而探索,再以心理资本为视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敬业度进行研究和讨论,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心理现状的分析,研究积极的心理因素对其敬业度的影响,这从理论意义上丰富了新生代农民工敬业度的研究内容。将新生代农民工敬业度作为心理资本的一个结果变量进行研究,对心理资本的作用范围也提供了数据参考。
现实意义上,如何卓有成效地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走出城乡二元制的桎梏,调整心态,更好地融入城市、有效工作,是一个社会上下普遍重视的话题。本文发掘和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索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敬业度的心理资本因素,提出对策与建议,进而促进其深度融入城市、实现自我价值,也满足当今我国产业升级、高附加值经济对以技能人才为主的劳动力结构的需求。[[5]和震;李晨。破解新生代农民工高培训意愿与低培训率的困局[J]教育研究,2013。2:6-8。]
0。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是开展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利用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相关书籍、学位论文、杂志和网站,收集有关心理资本和新生代农民工敬业度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本文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和初步构思。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本研究的关键方法,主要信息的收集、相关数据的分析都需要建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心理资本和新生代农民工敬业度研究有关成果的基础上,编制出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调查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资本和敬业度的实际情况和相互关系,以期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3)访谈法。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密集度高的企业中高层进行访谈,获得新生代农民工绩效水平、工作满意度、敬业度、人际关系状态以及整体心理资本水平等各种相关信息,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资本和敬业度水平,为进一步从心理资本视角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敬业度及培育机制奠定基础。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
1。1新生代农民工
1。1。1新生代农民工概念
2012年,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在进行工作汇报时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具体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16周岁以上,农村户籍却在外地从事非农工作的打工者。由于“新生代农民”的概念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时代变迁,“新一代”会变成“老一代”,加上90后农民工的数量还不能自成一派,所以官方文件、媒体,以及部分学者都习惯将80后、90后的农民工放在一起,统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综合以往研究,“新生代”用动态定义会更合适。因此,本文采用全国总工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即20世纪80年代出生并成长于农村,有农村户籍,年龄在16—35岁之间,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或21世纪初进入城市,在城市里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户籍人口。
1。1。2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从群体数量上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例逐年下滑,但数量仍然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占3。5%,21-30岁占30。2%,31-40岁占22。8%;群体中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 2010年所占比例为65。9%, 2014年所占比例为56。5%,持续下滑,其平均年龄也由35。5岁上升到38。3岁。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由此可以推断出,36岁以下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1。5亿人,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 心理资本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敬业度提升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2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