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从紧的货币政策對就业的影响【3003字】

时间:2023-02-28 13:05来源:毕业论文
从紧的货币政策對就业的影响【3003字】

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1引言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百分号,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百分号。商品零售价格上


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1引言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百分号,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百分号。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百分号,2008年的前五月,全国消费物价指数(CPI)比上年同期上涨了8。1百分号,通货膨胀率的高居不下,经济发展过热导致了私人财富论文网的不公平分配或者流失,给国家带来了极不稳定的因素。近年特别是2007年以来,国家通过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的措施来减少货币供给,全年前后加息6次,1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累积上调1。62个百分点和1。35个百分点。显然,国家试图通过从紧的货币政策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以达到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减少货币供给是否能够成功地降低通货膨胀率,即使能够降低通货膨胀率,那么是否导致失业率的上升?本文先是通过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数量论和菲利普斯曲线来描述货币供给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再结合现阶段所实施的从紧货币政策来论证这种政策对就业影响是与理论不相符合,以及分析造成理论与实际不相符合的原因。

2货币供给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2。1货币数量论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出现大萧条之前,人们对货币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货币数量论中。而在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中,流传较广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的交易方程式“,或者是数量方程式“。

费雪方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著作货币购买力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也称交易方程式。早期的货币需求观点是由交易方程式发展而来的。该方程式表明货币量(M)。货币流通速度(V)。物价水平(P)与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T)之间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MV=PT(1)

费雪认为,货币只是交易手段,因而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不过是对这种交易手段的需求而已。这一方程式表明:购买商品与劳务的货币支出流量应当等于被支出流量所购买的商品的货币价值,即货币支出总额应当等于以货币计算的商品价值总额。显然,费雪交易方程式表明M。V。P。T这四个变量的逻辑关系。此外,费雪又认为,V是由技术上和制度上的结构及习惯所决定的。因而在短期内是不变的T为充分就业下所实现的交易量,亦为一常数。因此,物价水平决定于货币量,并强调说:正是这个关系构成了货币数量理论。“[1]

正如前面费雪所认为的,V是由技术和制度上的结构及习惯所决定的,同时在短期内T是不变的,因此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货币量M的供给减少只能对物价P产生作用,即使是有:

P=MV/T(2)

又因为V,T都是固定的,所以P与M成正比。不妨记为:P=kM,其中k=V/T。

所以当货币供给减少□M(□M>0)时,物价下跌,因此由价格下降所引起的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变化为:

所以货币供给减少□M使得通货膨胀率降低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率,那么减少货币供给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货币数量论说明了,控制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最终控制了通货膨胀率。如果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给稳定,物价水平也将稳定;如果中央银行迅速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物价水平也将迅速上升或下降。[2]在此理论下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央人民银行通过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的措施来控制高通货膨胀率应该是有效的。但事实上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将T与V设为固定不变的参数。至于这种理论与实际上的差异将在后面具体分析。

2。2菲利普斯曲线

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的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形式说明了通货膨胀取决于三种力量:预期的通货膨胀πe。失业与自然率的背离即周期性失业u-un以及供给冲击v,这三种力量可以表述为:

π=πe-β(u-un)+v其中β>0(5)

又假设人们根据最近观察到通货膨胀来形成他们的预期(即适应性预期),因此人们会预期今年的物价会按去年相同的比率上升。[3]这样预期通货膨胀πe就等于去年的通货膨胀率π-1,代入(5)式得到:

π=π-1-β(u-un)+v(6)

2。3货币供给与失业率的关系

将π-π-1=代入(6)式并解出u得到失业率与货币供给增量□M的关系式:

由于□M<0,且α<0,所以从(9)式可以看出,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货币供给量减少,在短期内导致了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同时也伴随了失业率的上升(即就业率的下降),所以失业率与货币供给量成负相关关系。

3现阶段从紧的货币政策与失业率的关系

2007年国家多次大幅度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等从紧的货币政策手段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按照上面利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所推导的结论可以得到如下结论:2007年比2006年相比,(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低于2006年,同时失业率上升。事实上,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比2006年上涨4。8百分号,而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百分号,仅比06年下降0。1百分号。正如上面的数据所表明的,与2006年相比,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更高,失业率降低,没有出现前面理论上所分析的:货币供给减少,导致通货膨胀率下降和失业率的上升,这与前面的理论相矛盾,故在现阶段从紧的货币政策并没有降低通货膨胀率,也没有降低就业率。

4产生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这种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矛盾并不能说明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就业率的没有影响。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首先,理论上,尽管2007年国家多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货币供给,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8月10日发布的7月份金融运行报告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8。39万亿元,同比增长18。48%,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略有提高;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3。62万亿元,同比增长20。94%,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别高3。46个百分点和0。02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05%。[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尽管利率上涨。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但是M0。M1。M2均有大幅度的上涨,绝对数量增加。所以,即使利率上涨使企业贷款的成本上涨,他们也仍然能够获得一定数量的贷款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就保证了失业率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其次,在资本投资市场上,2007年中国股市一路高歌猛进,上证指数一度突破6000点,中国整个股市处于大牛市状态,资本投资市场的资金流动异常活跃,这为不少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据统计,2007年,股票市场成交量放量增加。全年累计成交460556。2亿元,为2006年总成交量的5倍。[5]显然,在投资市场上,资本的流通速度加快。这样一来,货币的流通速度只要满足:

MV

那么在短期内不变的T为充分就业下所实现的交易量的情况下,物价指数P必然上涨,导致了通货膨胀上涨,又进一步降低了失业率,相应地提高了就业率。

第三。由于货币供给量的减少,部分企业因为贷款成本过高或者不能成功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这部分企业不得不减产或者停止生产,使得社会总产品T减少(比如2007年全国猪肉供应严重短缺),如果这种减少的速度快于货币供给的减少速度,那么即使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由

可知,物价仍然上涨,从而产生通货膨胀,由于工资刚性和企业与职工的就业协议合同,不会使企业轻易地辞退职工,因此也同样能够促进就业率的上升。

最后,影响就业因素还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与国内生产总值成正相关关系[6],而2007年GDP同比增长11。4百分号,所以就业率理应上升。

总之,从紧的货币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经济发展过热,但它并没有在短期内达到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目的,也没有在短期内显著地影响的就业率。因为就业本身还要受到来自除货币供给的其他以上因素的冲击,也就是受到货币供给与失业率方程式中的的冲击。因此,仅仅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上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会降低通货膨胀率,降低了就业率来分析当前从紧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

要降低通货膨胀率,不能仅仅依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来实现,还要借助其他的一些财政。行政手段来防止经济发展过快过热,比如,通过税收和法律手段规范证券投资市场的资金流通速度;完善和加强资产流动管理制度,打击地下资金的非法流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引导和干预作用,使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从紧的货币政策對就业的影响【3003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291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