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100-04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密切的今天,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也逐渐地显露出来,众多国家都开始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论文网与调控。近几年来,中国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均超过预期目标。中央人民银行制定的2008年和2011年货币供应量M2是增长速度为16百分号,而2009年和2010年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为17百分号。而在实际经济发展过程中,2008年中国M2的增速为17。8百分号左右,2009年增速高27。7百分号,2010年M2增速为19。7百分号左右,2011年的增速为13。6百分号左右。由此可见,M2在近几年内巨大的偏差说明了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较差。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大大受限,因此,这样导致了中国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货币政策是该国对经济进行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减弱显然对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着很显著的影响。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的不可能三角“的推论,可以认为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固定汇率制和资本的完全流动三者不能兼得,一国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而不得放弃另外一个目标。“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不断发达,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也是大势所趋。由于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有限,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应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且不断完善中国的金融体制,促进汇率水平的市场化进程。
本文影响GDP的几个重要因素即物价水平。货币数量。利率水平以及政府财政支出等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行分析。选取了1980―2012年的数据,分别设定出双变量。三变量和四变量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一)研究方法
结合货币政策对外独立性检验,本文建立了双变量VAR模型,即货币数量对实际GDP,货币数量对物价水平,利率对实际GDP,利率对物价水平;三变量VAR模型,即货币数量。物价水平对实际GDP和物价水平。利率对实际GDP和物价水平;四变量VAR模型,即物价水平。货币数量和利率水平对实际GDP和物价水平。以此来检验货币政策工具是否是货币数量的原因以及利率是否是货币数量的格兰杰检验原因。
(二)数据选择与处理
在模型中,货币数量指标选用的是1980―2012年度的M2值,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实际利率水平和物价水平数据的来源也是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实际GDP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首先,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中搜集到用支出法计算的GDP总值和GDP定基指数(1978=100),然后对其进行平减,计算出GDP总值(1980=100)。由于所收集的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为了消除异方差性,对所有的四个变量中除了利率以外的变量取对数,货币数量为LNM2,物价水平为LNC1,实际GDP总值为LNG。
二。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用Eviews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选择ADF单位根检验,当显著性水平确定为α=0。05时,得到如下结果(见下页表1)。
从下页表1可知,货币数量。实际GDP。物价水平和利率四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可以对其进行建立协整关系。
(二)双变量模型的协整关系和误差检验
采取Engle和Granger提出的EG两步检验法对双变量模型进行协整关系检验。首先,检验其是否为同阶单整,如果是,则建立回归方程;其次,再检验残差序列t的平稳性。若残差序列不平稳,即存在单位根,t~I(1),则回归方程中变量间的协整关系不存在。若残差序列平稳,即不存在单位根,t~I(0),则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存在。所得到的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中的协整结果可以看出,物价水平和货币数量为2阶协整,实际GDP和利率为1阶协整。
在下文中,分别建立双变量。三变量和四变量模型,分析GDP。物价水平。货币数量。利率之间的关系,再将政府财政支出作为外生变量加入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有效性进行分析。
1。双变量协整关系检验。物价水平和货币数量。实际GDP和利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其协整方程分别为:
LNC1=0。287659LNM2-2。130295
LNG=-0。018996R+9。981968
LNC1=0。344039LNM2-0。00000437T-2。63694
从协整方程可知,M2与CPI。R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说明政策目标与变量之间的不稳定因素在长期内可抵消。但在CPI与M2的关系式中,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说明在长期内,货币数量对CPI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比较小;在利率与GDP的关系式中,利率对GDP影响系数很小,并且为负值,说明在长期内,利率对GDP的影响系数很小。
2。双变量模型协整关系的误差检验。分别检验两个方程残差序列的平稳性,结果如下:
(1)物价水平和货币数量的关系。根据残差检验物价水平和货币数量的关系,可以判断出e1不含有趋势项和截距项,所以可对其进行无趋势项和无截距项的单位根检验。在检验的结果中,所显示的t值为-1。9269小于当显著性水平为10百分号时的t值,P值为0。0650>α=0。05。由于本文中所选择的数据为1980―2012年的年度数据,数据选取的数量较少,对实际情况的说明有限,所以可将显著性水平变为α=0。1。当显著性水平α=0。1时,应拒绝原假设,即不存在单位根,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变量物价水平和货币数量的协整关系存在。(2)实际GDP和利率的关系。根据检验结果可以判断出e2不含有趋势项和截距项,所以可对其进行无趋势项和无截距项的单位根检验。
同样,在此检验结果中,显示的P值为0。0015<α=0。05,且t值为-3。3660,小于显著性水平位1百分号时的t值。因此,当显著性水平α=0。05时,应拒绝原假设,即不存在单位根,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实际GDP(LNG)和利率(R)的协整关系存在。
3。用格兰杰检验对双变量模型进行因果估计。由于格兰杰检验对滞后期的要求比较明显,因此采用VAR模型中施瓦兹SC准则和AIC准则确定滞后期。在对物价水平和货币数量。实际GDP和利率(R)以及货币数量与实际GDP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后,得出以下结论:货币数量是物价水平的原因,物价水平不是货币数量的原因;利率(R)是实际GDP的原因,实际GDP不是利率(R)互为因果关系;货币数量与实际GDP无关。
(三)三变量模型的协整关系和误差检验
1。三变量模型的协整关系。在三变量模型分析中,由于货币数量和利率水平对物价水平和实际GDP之间没有协整关系,所以,在三变量模型中对货币数量与实际GDP。物价水平以及利率(R)与实际GDP。物价水平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分析。
对于三变量模型协整关系的检验,本文采用JJ检验方法。首先,对货币数量与实际GDP。物价水平和财政支出(T)这些变量进行JJ检验。从检验结果可以得知,三个变量之间有1个协整关系存在,所以货币数量与实际GDP。物价水平和财政支出这些变量之间有协整关系,存在长期变动趋势。其次,对实际GDP。物价水平。利率和财政支出进行JJ检验,得到实际GDP。物价水平。利率和财政支出这些变量之间也具有协整关系,存在长期变动趋势。得到的协整方程为:
LNG=0。692805LNC1-0。155820LNM2+0。0000039T
LNG=-0。0898496LNC1+0。169728R+0。00000139T
在GDP与CPI。M2的关系式中,GDP受物价水平的影响较大,影响系数为0。693,而与M2之间呈现出反比关系,说明市场中货币数量的增加会带来GDP的小幅度下降。在GDP与CPI。R的关系式中,物价水平对GDP的系数为负值,这与事实不相符合,但是其值较小,可能是由于数据选取数量有限,使结果出现一定误差。在两个式子中,财政支出对于GDP的影响都十分小,可以忽略不计。
2。三变量模型的协整关系的误差检验。对实际GDP对物价水平。货币数量与财政支出的协整关系进行误差检验,得到检验结果为:
ecmt=LNG+0。431391LNC1-0。550192R+0。00000721T-4。554983
ecmt=LNG-0。99692lLNC1-0。029662R+0。00000499T-9。011545
在双变量模型与三变量模型中,利率水平对实际GDP的影响的变动系数均不显著,说明了利率的政策效应可能为内生的,是受到政策的被动变动。
(四)四变量模型的协整关系和误差检验
1。四变量模型的协整关系。在上述的实际GDP对物价水平。货币数量与财政支出三变量中加入实际利率,在四变量模型中仍然使用JJ检验方法对四变量模型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得到的检验结果为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存在长期变动趋势,其协整方程为:
LNG=-0。23023LNC1-0。067945LNM2+0。052059R-0。00000328T
从所得到的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实际GDP受到实际物价水平的较为显著,实际物价水平每上升一个单位,实际GDP会下降0。2302个单位;实际GDP水平受到货币数量的影响较小,当货币数量每变动一个单位时,实际GDP变动0。0679个单位,并且与货币数量呈负相关,但是相关程度较小。利率水平与实际GDP相关系数很小,为0。0521,说明利率水平对实际GDP影响不大,同样,国家财政支出对实际GDP影响更小,说明国家财政对实际GDP影响有限,因此,对于财政政策的使用,应权衡利弊。
2。四变量模型协整关系的误差检验。对四变量模型进行误差修正检验,得出以下方程:
ecmt=LNG+0。507785LNC1-0。0579343LNM2-0。004788R+
0。00000704T-4。303320
在四变量中,利率对实际GDP的影响系数很小,影响十分微弱,并且,随着对实际GDP的影响变量增加,利率的影响效果有变小的趋势,说明了利率对实际GDP的影响没有长期的自动稳定关系;在四变量模型中,对其进行误差检验与修正后,物价水平。货币数量。利率水平以及外生的政府财政支出对实际GDP的影响系数很小,影响很弱,中国货币政策具有独立性有限。由分析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开放条件下,仅仅用控制汇率的方法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有效性其作用是有限的,因此要对中国的金融体制创新地进行改革。发展与完善。
三。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总结
本文分别通过对双变量。三变量和四变量模型进行协整关系的估计与检验以及在双变量模型中使用格兰杰检验分析因果原因,并且将政府财政支出作为外生变量加入模型。在双变量模型的格兰杰检验分析结果中可以了解到,实际GDP和利率水平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三变量模型和四变量模型中,本文采取JJ检验。三变量模型中,分别作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对实际GDP。物价水平与利率对实际GDP的模型;在利率与实际GDP关系中加入物价水平的因素后,利率对实际GDP水平由双变量模型中的较弱的正相关变为较强的正相关;而在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对实际GDP模型中,物价水平对实际GDP是正相关,货币数量对实际GDP的影响是负相关,并且GDP受到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极小,这可能是由于财政支出水平具有滞后效应。在四变量模型中,将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对实际GDP的影响中加入利率因素,模型的拟合优度相对于前两个模型更高,模型对实际经济情况的解释程度更好,并且在对四变量模型进行误差修正后,实际GDP与货币数量和利率呈现了正相关的关系,但是相关系数较小,对经济的影响还是不够显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是有限的。(二)对策建议
1。政府应当控制中国货币数量,从而保持中国物价水平的稳定。保持国家物价水平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出现,物价水平的稳定有利于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2。促进利率市场化,加大利率水平对经济调控的作用。利率是国家使用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利率水平不但会影响国家的投资规模,而且还会影响消费。储蓄以及进出口;就目前的数据看,中国利率水平对实际GDP的影响并不显著,没有明显的长期稳定的关系。由于中国进行了利率的管制,利率对经济的作用还是有限的。从本文得出的结果来看,利率与实际GDP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因此,在稳定利率水平的基础上需要加大利率对经济的作用,让利率市场化,从而让国家的宏观调控对经济发挥更好的调节作用。
3。政府应在财政的投入和支出方面应当适当。本文1980―2012年的数据来看,中国政府财政支出水平对实际GDP的影响是负相关。在宏观经济中,各种变量因素之间具有诸多的联系,财政支出对物价。货币数量和利率等因素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政府的财政投入与支出在经济中具有两面性。总之,在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是应当以市场这个无形手“调控为主,政府的调控为辅,让市场在经济社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在调控时应当权衡利弊,适当地对经济进行干预。
4。在经济发展中还应当关注国际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本文是在紧盯汇率水平的基础上对中国货币政策进行独立性和有效性检验的,并没有考虑到国际上汇率以及经济波动等原因对经济的影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尤其在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状况下,国际经济状况也是影响本国经济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本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状况,从而保持经济的良好发展。
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研究
开放条件下中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洧效性研究【4585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