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十三五的创新政策展望【4780字】

时间:2023-03-02 12:52来源:毕业论文
十三五的创新政策展望【4780字】

十三五的创新政策展望

中图文献号:G322。0文献编码: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5。01。001


十三五的创新政策展望

中图文献号:G322。0文献编码: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5。01。001

1创新驱动的政策体系:理论框架

创新政策是经济。科技。教育等政策的综合体。从技术创新的过程看,十三五创新政策将着重技术创论文网新的两头,即基础研究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综合分析创新驱动的主要困境,关键在于以创业为基础的需求政策。以核心科技为重点的供给政策。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连接面政策。

Rothwell与Zegveld将一般性的创新政策进行了归纳,如图1示,创新政策可以被分为三类,而这种分类方法被广泛引用,成为一种经典的理论研究思路。

图1创新政策工具

从创新过程看,供给面政策。需求面政策和环境面政策都会对创新过程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

1。1需求方导向的政策工具

需求面政策工具指政府通过采购与贸易管制等做法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积极开拓并稳定新技术应用的市场,从而拉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十三五在此方面的重点是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优势,特别是企业家对创新的独立判断,由企业决定技术创新的成果采纳,进一步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随着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加强,技术创新成果只有当其实现产业化甚至规模经济时,才表现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源泉。因此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及规模生产与经营阶段也必须进一步加以重视。因此,需求面的政策应是十三五驱动创新的政策关键:着重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创业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应予以重点关注。

1。2供给方导向的政策工具

供给面政策工具是指政府通过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等的支援直接扩大技术的供给,改善技术创新相关要素的供给状况,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十三五创新发展的关键是进一步推进原始创新。积累核心技术。基础研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也是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的摇篮。经济和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对基础研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许多科学问题都迫切需要通过基础研究从深层次上探求解决办法。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会引发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其中,自主引领是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积极推动源自基础研究和科技前沿的原始性的自主创新,是十三五的供给面政策的核心。

1。3环境方导向的政策工具

环境面亦可称连接面,其政策工具指政府通过财务金融。租税制度。法规管制等政策影响技术发展的环境因素,为产业界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间接推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十三五创新发展的关键是营造创新成果整合的大平台。

继续加强产学研的开放与协同创新,有利于提升创新能力。打破创新资源孤立配置,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国家创新系统中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破解当前遇到的创新困境,成为创新驱动的连接面政策的重点。

2驱动创新的核心的需求政策:持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弘扬创业环境,是十三五科技创新的工作重心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新范式。微创新主要是一些技术和商业化的小改进,它可能带来巨大的变化。自组织创新一般需要自组织的管理模式,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更多地开放,特别是产业的一些空间要向微创新开放。即过去我们主要是突出了国有大型科研机构。国有企业的创新,现在要逐步转向关注民间。个人等草根组织的创新,包括鼓励来自非研发的创新。特别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过程,这既包括用户创新,也包括劳动者的创新。创新从专家学者向劳动者转型非常重要,因此劳动人民参与创新,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实现这个转变,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应纳入个人或民间创新体系,积极鼓励全社会所有人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市场是创新的主导核心机制。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要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让市场真正成为科技创新要素流动的决定力量。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进一步发挥大企业的创新骨干作用。大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具有更强的对技术。人才。资本。商业模式等创新资源的整合能力。大企业不仅要成为本行业的创新骨干,更要能牵头带领中小企业一起干,做好领头羊,以此带动形成创新集群。央企和大型国有企业不仅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更要为国家工业安全。信息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控制力是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重点。为此,围绕创新能力建设,一方面要抓创新资源整合,更要关注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突出技术性。前沿性的研究。推动技术创新由跟踪式向自主式转变,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大投入力度,按主题,成体系梳理关键技术,重点布局基础性。前沿性以及边缘性。渗透性比较强的技术,保持较高的科技投入力度,不断优化科技投入的方向。

第二,以创业促进创新,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创业是打造市场主体的行动,创新创业更是打造能够响应和引领变革的主体的行动。从历史经验看,微软。谷歌。华为。阿里巴巴等今日创新巨头都是从初创企业成长起来的。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关键在于通过创业促进市场主体的繁荣。美国。以色列等十分重视发挥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要积极落实鼓励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强化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提高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回报,引导形成公平。普惠的政策环境。

第三,积极探索激励利于创新的技术交易市场。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环境的背景下,要积极探索在科技成果的展示对接。技术评估。技术交易。要素配置等各环节释放市场潜能,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商业模式的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有利于创新资源流动。高端人才聚集。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

3驱动创新的供给核心政策:强化核心技术。重投基础研究,实现全面创新是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

重新认识和提升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是未来科技创新的关键。过去三十多年,模仿创新是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途径,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制造经验以及合作进行产品开发,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然而产业核心技术的引进与合作已然越来越困难,必须对创新的体制机制进行调整与重构。随着美国政府实施制造回归“战略以及国外发达国家对先进技术的封锁限制,对实现全面技术追赶战略和推动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和危机。尽管中国处于全球科技资源获取和技术引进的优良机遇,但核心技术不能自动获得,产业核心技术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产生。因此,鼓励大学。科研院所。骨干企业从事前瞻。核心。关键技术的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唯一没有实现的目标是产业核心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将技术对外依存度控制在20百分号-30百分号以下,是十三五科技创新的重要指标。中央。国务院2012年9月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这意味着必须通过实施全面技术追赶和局部技术赶超的创新战略,保护和放大过去几十年积累的创新成果,并在局部相对优势区域取得重大突破,这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和关键路径。

加强科技前沿和基础研究是实现自主原始创新的根本。其中,科学作为技术的前端基础,要进一步获得重视,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在研发投入中的比例,是科技投入结构优化的关键。围绕加强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基础研究以发展原始创新能力,迎接以科学为基础的创新“的挑战,也必须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和融合,更好地实现原始创新。工程技术是中国独有的优势,在工程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需要进一步持续投入,不断发挥其优势。要进一步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世界级科学家。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以稳定经费投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资待遇和宽松的研究环境,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从事基础研究。前沿科技的队伍。

走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道路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发展的结构布局。战略重点和政策举措等方面,既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遵循科技规律,又要紧密结合国情和国家战略需求,选择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实际的发展道路,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是要坚持全面创新为基础的自主创新,不仅强调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且也强调需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展相匹配的服务创新。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增强全员创新。全时空的发展力度。加强战略研究。深化科技创新。提升商业创新力度,是加速创新与发展的关键。

4创新驱动的连接面政策的核心是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聚合发展也是新时期科技创新的重要范式。新形势下促进协同创新,设计协同创新体系,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强化国家科研能力,面向科技前沿。国家科研能力是指以学科前沿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中心,具有公共科技特性的基础研究能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和工程技术研究能力。中国现有的研究机构存在规模小。重复建设。与企业功能趋同等弱点,不能很好地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有的反而无谓地耗费了珍贵的科技资源。在进行未来的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创建能够支撑各个产业发展的产业研究院所,为产业技术的重大攻关提供稳定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应集中资源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大规模的国家实验室,从事基础性。长远性和前瞻性。公益性的基础研究和科技前沿工作。

第二,要促进产学研组织研发与创新资源优化协调。相对于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是一项更为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是形成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1+1+1>3的非线性效用。美国的硅谷“把创新型企业。研究型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服务型企业等紧密连在一起,演化出扁平化和自治型的联合创新网络“。的TD-SCDMA产业化专项的成功,也是源于官。产。学。研之间的高度协同创新。在科技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实现以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有效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充分调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组织实施深度合作和开放创新,对于加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技术融合与扩散,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协同创新是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

实施协同创新要注重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构建。结合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未来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工作就要建立与发展具有公共科技性质的研发机构。协同创新的开放式合作创新组织体系,而这些新型的研发与创新组织体系,包括国家公共科研机构和面向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建立由各大部委领导。科技专家。企业家。投资家。管理学家。经济学家等参与的决策委员会制度。强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科技与社会进步等的更有效的结合。

十三五的创新政策展望

十三五的创新政策展望【4780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361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