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中國稀土出口政策效應的实证分析【5272字】

时间:2023-03-03 12:47来源:毕业论文
中國稀土出口政策效應的实证分析【5272字】

中国稀土出口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1。1文献标识码:A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和工业的维生素。中国是世界上稀


中国稀土出口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1。1文献标识码:A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和工业的维生素。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有关数据资料显示,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稀土资源储量的36。36百分号。同时,中国也是稀土资源的第一大生产国,2010年中论文网国稀土产量占世界稀土产量的比例高达97。74百分号。因此,稀土之于中国,犹如石油之于中东,铁矿石之于澳大利亚。然而,中东和澳大利亚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紧握着石油和铁矿石定价权并享受着由此带来的暴利,中国稀土却没能获得与其垄断“地位所匹配的价格话语权和超额利润。

20多年来,中国稀土的开采和出口历经了从无序竞争到规范有序竞争再到严格限制的三个不同阶段,中国稀土产业政策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无序竞争造成的资源外流和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逐步采取了一系列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在中国政府稀土出口政策演进的背景下,中国稀土产品在国际稀土市场上的表现如何?通过出口配额等限制稀土出口量的政策对于逐步掌握稀土价格话语权是否行之有效?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中国稀土产品出口政策的演进和阶段特征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对稀土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及中国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政府逐步加大了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力度。1985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调整稀土产品的出口政策,由最初的鼓励出口,到限制出口,再到出口配额管理等一系列限制出口政策。回顾20多年来中国政府稀土产品出口政策的演进,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政策宽松期。政策紧缩期和政策稳定期。

政策宽松期。1985年,中国开始实行稀土产品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国内稀土产品出口。直至2003年,稀土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高达10百分号以上。因而,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鼓励稀土出口,政策环境相对宽松,即称之为政策宽松期[1-3]。

政策紧缩期。2004-2007年,中国不仅逐步调低直至取消了稀土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而且开始对多种稀土产品征收出口关税,关税税率呈现出上扬的趋势。同时,中国将数十种稀土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因而,此阶段中国政府陆续颁布多种出口限制政策,对稀土出口的管控力度显著增强,即称之为政策紧缩期[4-8]。

政策稳定期。2008年以来,中国通过征收出口关税。限制出口配额和实行出口企业资格审查来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全国获得稀土产品出口资格的企业数和出口配额,除在个别年份略有波动外,大体维持在相当的水平。因而,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对稀土的调控手段和力度均趋于稳定,即称之为政策稳定期[9-15]。

二。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市场势力的测度

为了揭示中国稀土产品不同时期的政策效应,文中选择了美国和日本两大主要市场,对中国稀土产品近10年来(2001-2010年)在美日的市场势力分别进行了定量测度。本文对中国稀土产品出口政策演进和阶段特征的分析以及数据资料的可得性,在实证分析中对中国稀土产品出口政策的三阶段划分是:政策宽松期(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政策紧缩期(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和政策稳定期(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文分别对全部时间域和各个时期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的市场势力进行了测度。

(一)市场势力的测度方法

目前测度市场势力的主要方法有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行业集中率。贝恩指数和勒纳指数。贝恩指数测算所涉及的自变量均为企业常规统计数据,适用于微观层面企业市场势力的测度。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与行业集中率均与企业在既定市场上的占有率或份额密切相关,因而与法律维度的市场势力定义相对应,要求全盘掌握行业结构与相对规模,适用于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经济分析中。本文研究的中国稀土产品在美日的市场势力从属于经济范畴,关注于中国在以美日为代表的国际稀土市场上的价格话语权。因此,适宜选择勒纳指数为市场势力的测度方法。

在勒纳指数的实际测算中,由于边际成本的测量较为困难,因而需要利用勒纳指数与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联来修正勒纳指数。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均衡条件下边际成本应等于边际利润,如式(1)~(5)所示。

本文采用的稀土出口统计数据的口径是HS编码中的2846(稀土金属。钇。钪及其混合物的化合物)以及85051110(稀土永磁体),涵盖目前稀土主要出口产品。时间域选取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共计119个样本,其中2009年7月数据缺失,数据来源均为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

(二)计量结果与分析

所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别对全周期。政策宽松期。政策紧缩期以及政策稳定期的数据展开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上述研究表明: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势力为0。428,在日本的市场势力为0。411,总体水平大体相当。具体而言,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势力高于在日本的市场势力,但二者的差距呈缩小的趋势。政策宽松期至政策紧缩期,由于中国稀土出口政策波动明显,加之政策效益的显现具有滞后性,中国稀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势力略有下降。美国从0。582降至0。326,日本从0。336降至0。119。政策紧缩期至政策稳定期,中国对稀土出口的调控手段和力度均趋于稳定,并且政策的效益逐渐得以彰显,市场势力值显著上升,其中,美国从0。326升至0。783,日本从0。119升至0。685。三。中国稀土出口产品不同政策阶段的灵敏度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中国通过出口配额等政策限制稀土出口量,从而逐步掌握稀土价格话语权的政策效应是否显现,本研究选取了出口量这一不确定因素进行了美日稀土市场单因素灵敏度分析。基本假设是,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唯稀土出口量发生变化。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算法,分别模拟中国稀土产品向美国和日本的出口量分别下降5百分号。10百分号。15百分号和20百分号时对该国市场稀土价格影响的灵敏度。

(一)BP神经网络训练

本文分别采用131组美国和日本稀土市场上中国稀土产品出口及宏观经济背景状况的相关属性指标。我们将96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来训练网络,将剩余35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来测试网络的分类能力。

训练结果显示,BP神经网络输出的出口价格与样本的期望值基本上是相重合的,神经网络预测误差基本可以抵消。因此,本文所训练的BP神经网络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市场的出口价格。

(二)中国稀土产品在美日市场灵敏度的分析结果与比较

本文假定其他情境因素保持不变,而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市场出口量分别减少5百分号。10百分号。15百分号和20百分号,采用神经网络模拟了中国稀土产品出口价格的变动情况。

美国市场模拟结果表明:政策宽松期,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市场上价格以4美元为轴线,基本在3~6美元区间浮动。政策紧缩前期,由于政策效果的滞后性,出口价格仍然以4美元为轴线,但波动明显较前一时期平缓。政策紧缩后期,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出口价格提升至以8美元为轴线,在6~12美元间浮动。政策稳定期,价格基本以10美元为轴线波动,仅在后期有明显波动。

日本市场模拟结果显示:政策宽松期,中国稀土产品在日本市场上价格以6美元为轴线,大体在5~7美元区间浮动。政策紧缩前期,同样由于政策效应的滞后性,出口价格仍然以6美元为轴线,但波动明显较前一时期平缓。政策紧缩后期,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出口价格一路攀升,峰值达12美元。政策稳定期,出口价格在10~20美元间波动,2010年出口价格明显上扬。

进一步对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市场出口量分别减少5百分号。10百分号。15百分号与20百分号时中国稀土产品价格变动趋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价差并不明显,但大体呈现出逐级递减的趋势。这一趋势,在政策宽松期与政策紧缩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也就是说,当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下降幅度越大时,美国与日本市场之间的中国稀土产品的价格差异就越小。

同时,也对美国和日本在政策宽松期。政策紧缩期与政策稳定期上述四种出口量减少情境中的价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政策宽松期直至政策紧缩期,出口价差基本以2美元为轴心波动。随着中国稀土产品出口政策的逐步收紧以及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在政策稳定期,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之间的价差逐步消除,以0美元为轴心上下浮动。

上述分析结果也与本文市场势力的测度结果相呼应。本文市场势力的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与日本的市场势力差距呈现出先大后小的趋势,即政策宽松期和政策紧缩期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势力显著高于在日本的市场势力;政策稳定期,二者间的差距逐步减小,直至大体相当。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初,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市场相对于日本市场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但随着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的下降和限制稀土出口政策效应的显现,这种差异逐步减小直至基本消失。也就是说,在中国严格实施稀土出口配额的政策环境下,中国进一步减少对美国和日本市场稀土产品的出口之后,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市场的竞争优势趋于一致。

对比在中国稀土出口总量减少5百分号。10百分号。15百分号与20百分号的情境下,美国和日本市场的稀土产品价格相对于实际出口总量价格的变动幅度即敏感度,结果发现:就美国和日本对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变化的敏感度而言,美国市场的敏感度显著高于日本市场。从政策不同时期的对比来看,中国稀土产品从政策宽松期到政策紧缩期再到政策稳定期,出口价格对于出口量变化的敏感度大体上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中国稀土出口产品市场势力和灵敏度水平显著上升,显现了中国政府稀土出口政策的正效应。

本文对中国稀土出口产品在美日两国市场势力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伴随着中国政府对稀土调控手段和力度的加大,加之前期相关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的市场势力显著提升。在美国的市场势力从0。326上升至0。783,提高了140。18百分号;在日本的市场势力从0。119上升至0。685,提高了244。22百分号。

本文对不同政策时期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对出口价格的灵敏度水平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稀土产品从政策宽松期到政策紧缩期再到政策稳定期,出口价格对于出口量变化的敏感度大体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即当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下降了既定幅度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上升幅度在时间序列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这充分表明:中国稀土产品出口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国稀土产品国际市场势力的提升即价格话语权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

第二,市场势力和灵敏度在不同政策时期和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和变化趋势,验证了中国政府限制稀土产品出口政策的有效性。

从不同的政策时期和国别的比较来分析,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的市场势力的差距逐渐缩小。政策宽松期,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势力(0。582)为日本(0。336)的1。73倍。进入政策紧缩期,受政策波动及政策效益显现的滞后性影响,中国稀土产品的国际市场势力显著回落,在美国和日本的市场势力均出现40百分号左右的降幅,此时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势力(0。326)为日本(0。119)的1。64倍。2008年以后,伴随着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政策效益的逐步显现,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的市场势力成倍提升,且日本市场势力提升幅度显著高于美国,这是美国的市场势力(0。783)仅为日本(0。685)的1。14倍。这表明,随着中国稀土管制政策的实施和稀土产品出口量的不断减少,中国稀土产品的市场势力在表现较低国家(日本)的提升幅度远高于在表现较高的国家(美国),这有利于提升中国稀土产品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中国稀土产品在美日两国市场上价格灵敏度的差异分析显示: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降幅越大,其在美国和日本市场的价差越小。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优势高于日本市场的这种国别差异,随着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的下降逐步减小直至基本消失。这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中国政府稀土产品出口管制政策对平衡国别差异和提升中国稀土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有效性。

(二)政策建议

上述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增强中国稀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中国政府采取下列措施:

1。进一步加大对稀土产品出口贸易的监管。

中国已经实施的稀土出口关税和稀土出口配额等稀土国际贸易管理措施,成效已初步显现,表现为国际市场势力的提升和出口价格对出口量变化敏感度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稀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建议在WTO规则框架下进一步加大对稀土国际贸易的监管力度。具体而言,一是继续对稀土出口产品征收关税并逐步提高关税税率。二是实施更加严格的稀土出口配额管理制度并逐步降低出口配额。三是严厉打击稀土走私。采取这样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既有利于中国稀土资源的保护,以实现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开采利用,又有利于减少国际市场上稀土产品的供给,以抬高稀土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提高稀土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

2。对稀土开采企业开征高额环境税。

从长远来看,为了避免与美国。日本等稀土产品进口大国的贸易摩擦,中国政府应当从稀土生产的源头抓起,对开采稀土的企业开征高额的环境税。从而,提高稀土开采的准入门槛。这样,既有利于遏制由于利益驱动导致的各地稀土乱采滥挖现象进而保护资源和环境,又有利于提高稀土产品的价格,降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价差,以消除欧美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诉讼中国稀土贸易的口实。

3。加强对中国稀土产业的行业整合。

研究表明,随着对稀土生产和贸易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大,中国稀土在美国和日本的市场势力有显著的增强趋势。中国稀土出口价格对于出口量变化的敏感度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稀土产业的行业整合力度,加快对中小稀土企业的兼并重组步伐,尽快形成中国稀土的航空母舰。只有中国稀土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稀土航母企业得到了充分发育,中国才有望获得稀土产品的国际定价权和国际话语权。

中国稀土出口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中國稀土出口政策效應的实证分析【5272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386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