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對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思考【2469字】

时间:2023-03-05 09:02来源:毕业论文
對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思考【2469字】

所谓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COSO(Committee


所谓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COSO(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论文网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

内部控制一词,最早出现在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前身)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指为保护现金和其他资产,检查账簿记录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Control“一词是从拉丁语Contrarotulus“派生出来的,其中Contra“意为对比“,rotulu“意为宗卷“。著名学者塞缪尔。约翰(SamuelJohnson)将这一最初的意思定义为由另一个职员保管的登记账簿或账册,可由他人逐项检查。“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区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几个不同阶段。内部牵制思想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这在早期被认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内部控制制度思想认为内部控制应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或称内部业务控制)两部分,前者在于报告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后来,西方学术界在对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进行研究时,逐步发现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且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为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90年代,美国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思想,并逐步将各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统一起来。

1985年,由AICPA。美国审计总署(AA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及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共同赞助成立了全国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该委员会所探讨的问题之一就是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其中包括内部控制不健全问题。该委员会的建议,其赞助机构又组成了一个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委员会-COSO委员会。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并在1994年进行了增补。COSO报告提出了许多新的。有价值的观点:

1。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COSO报告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制定与实施的责任问题。该报告认为,不仅仅是管理人员。内部审计或董事会,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确立这种组织思想有利于将企业的所有员工团结一致,使其主动地维护及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而不和管理阶层相互对立,被动地执行内部控制。

2。强调内部控制应该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相结合。COSO报告认为,经营过程是指通过规划。执行及监督等基本的管理过程对企业加以管理。这个过程由组织的某一个单位或部门进行,或由若干个单位或部门共同进行。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与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凌驾于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上。它使经营达到预期效果,并监督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不过,内部控制只是管理的一种工具,并不能取代管理。

3。强调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企业的经营活动是永不停止的,企业的内部控制过程也因此不会停止。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制度或一个机械的规定,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趋于完善。内部控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

4。强调人“的重要性。COSO报告特别强调,内部控制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员工影响,透过企业内的人所做的行为及所说的话而完成。只有人才可能制定企业目标,并设置控制机制。反过来,内部控制也影响着人的行为。

5。强调软控制“的作用。相对于以前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而言,COSO报告更加强调软控制“的作用。软控制主要是指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如高级管理阶层的管理风格。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内部控制意识等。

6。强调风险意识。现代社会充满激烈竞争,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主旋律之一。风险影响着每个企业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其在产业中的竞争力及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COSO报告指出,所有企业,不论其规模。结构。性质或产业是什么,其组织的不同层级都会遭遇风险。管理阶层需密切注意各层级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7。糅合了管理与控制的界限。在COSO报告中,控制已不再是管理的一部分,管理和控制的职能与界限已经模糊。

8。强调内部控制的分类及目标。COSO报告单独对内部控制的目标进行了解析和阐释。目标的设定是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它不是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但却是内部控制的先决条件,也是促成内部控制的要件。制定目标的过程不是控制活动,但其对内部控制的意义重大,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是否有存在的必要。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目标分为三类:与运营有关的目标。与财务报告有关的目标以及与法令的遵循有关的目标。这样的分类高度概括了企业控制目标,有利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方面。

9。明确指出内部控制只能做到合理“保证。COSO报告认为:不论设计及执行有多么完善,内部控制都只能为管理阶层及董事会提供达成企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目标达成的可能性,也受内部控制的先天条件所限制。

10。成本与效益原则。COSO报告明确指出,内部控制要建立在成本与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并不是要消除任何滥用职权的可能性,而是要创造一种为防范滥用职权而投入的成本与滥用职权的累计数额之比呈合理状态(即经济原则)的机制。

二。企业内部控制必须逾越的几个难点

一项好的内部控制,应该达到以下标准:其一,控制触角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没有控制死角,即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纳入了内部控制范围。其二,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即内部控制制度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操作方便。其三,控制程序规范,过程控制受到特别的重视,即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的机制,尤其是要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地位,通过控制,防患于未然。其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可得到有效发挥。

[1][2]下一页

對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思考【2469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512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