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国际政治学家眼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依国际政治学家眼光看,生态环境问题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依不同兴趣研究的,哪怕从国际问题研究(而非国内问题研究)这样一个大范围来看亦是如此。
第一个主要的角度,主要从经济出发,更多反映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兴趣,叫作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它要求在考虑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力求实现一种比较协调。均衡。有连续性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和认识,可以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两个世纪以前写下的人口原理,简单说,作者的预测是,如果听其自然,人口增长会呈现几何图式(2。4。8。16……),而人类所需的食物的增长最多是算术方式(1。2。3。4……),最后的结局当然十分悲惨。到本世纪50至60年代,欧美一些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研究人类的生产活动。科学技术改进和资源消费方式之短期和长期的不同后果,其中最有名的是60年代末提出的名为增长的极限“的罗马俱乐部报告,这份报告及其他类似的文章。专著的一个共识是:如果人类继续现有的科技开发方式。人口增长速度和资源消耗结构不变,那么,地球的生态环境将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有可能耗尽,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也将最终发生非常突然。无法控制的崩溃。8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布朗出版的名著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观首次做了系统阐述,它分析了经济发展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土地沙化。资源耗竭。石油短缺。食品不足等,具体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开发再生资源等途径。最近二十多年,可持续发展研究也逐渐从学术界的议论变成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和一些国家政府的议事日程。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了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并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呼吁;1992年联合国再次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最后通过的环境与发展宣言(又称里约宣言),正式确立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发展的主题。最近,在1997年年末,为了使21世纪的地球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聚集在日本京都,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又名防止变暖京都会议“),并最后通过了京都协议书,达成了各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新尺度。[注1]在这里,归根到底,发展“是核心的概念,非持续性“是它的旧有特点,而可持续“乃一新的属性。从国际政治视角分析,这种发展观使国际关系具有了一种动态的面目,一种在外延上。规模上不断扩大的形态,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在这种过程里各种行为体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和发生作用,为什么会有这样而不是那样的行为。因此,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是国际政治学观察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但它还没有解决国际政治学家们关心的问题。
第二个重要的角度,是由所谓古典的国际政治分析“确定的,它的通用说法是生态环境问题引出的安全考虑“。在传统国际政治学家关心的这一领域,主要的研究兴趣在于地理及范围更大的环境要素对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上面,这些研究兴趣不象可持续发展观“那样只是最近几十年才明确形成的概念,甚至不是随着民族国家的生成一道出现的东西,而是从很久远的从前便具有的思想线索。对于很多国际政治学家来讲,要透彻了解国际政治事务,必须参考一系列环境要素,不论它们是否属于人类的范畴,也不管它们有形还是无形“。[注2]因此,亚历士多德就曾经讨论过海洋和气候对民族特征和人的才智的影响,到了近代西欧更出现了让·博丁和孟德斯鸠等人的地理决定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欧美国家出现了以麦金德。马汉。斯皮克曼。拉采尔。豪斯浩佛等人为重要代表的不同地理政治学派,到了二战以后。尤其是6-70年代以来,人口及资源。技术要素等全球性课题的显现,促使越来越多的国际政治学家去分析人口。资源。地理。气候及广义的生态环境对国家实力。战争冲突。国家间关系。相互依赖程度。一体化过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强化等高级政治“的影响。这中间又分许多学派。分支,有各种方法。工具和解释,比如,有的侧重纯粹自然条件(气候。地理。自然资源等)的国际后果,有的注意所谓人造问题及环境(污染。人口。城市化。过度工业开发等)的世界性含义;有人看重国家间博奕等战略性分析“,有学者纯粹关心(国际背景下)个人与自然的联系;有地缘政治学派“,也有生态学意义上的人-境关系学派“;等等。与前面提到过的经济学家的视角不同,国际政治学的经典关注“不在于发展问题“,而在于生存“或权力“等概念(这里面又略有区分:传统现实主义比较强调权力“,新现实主义更重视生存“)。总之,国际政治学家们为人们开辟的完全是另一幅国际社会景观,一幅长久以来便存在的人类以群体方式竞争斗争。优胜劣汰“的政治画面。
还有一个大的角度,也是由国际关系理论家们推导出来的,由于没有定论,这里姑且称之为全球主义的世界政治观“。它与前两个角度都有一些关系,但同时存在着重要的区别。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相似之处在于,全球主义的世界政治观也极其重视国际关系中由于生态问题的严峻化所带来的相互依存过程及其深远后果,不同的地方是,后者比前者更加看重各种非国家行为体(如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运动。动物保护机构以及跨国公司等集团力量)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不论消极或积极的作用),对国家扮演的传统角色则有所批评。有所否定;而且,全球主义的世界政治观不只同意发展“的经济学观念,更强调国际社会的进步“。演化“和质变“等术语包含的可能性及意义。与传统国际政治学家的国家生态安全“考虑相比,全球主义的世界政治观更多地把关注焦点放在族际安全“。人类安全“。物种安全“甚至地球安全“等层面,这种安全范畴当然远远超出了狭隘的军事安全或政治安全或国家安全的范围;不过,与国际政治学思想传统一致而有别于经济学思路的一点是,全球主义的世界政治观依然保持了对安全“问题本身的执着思索。在这一相对较新的角度上,人们研究的主要问题,多半与旧的国际关系分析单元和分析途径(如国家能力。政府治理。主权现象。国内国外的严格区分。政治经济的泾渭分明等)的失效和困境有关,或者与新的世界政治分析单元和途径(如世界多元主义群体的崛起。各种国际NGO的出现和活跃。政治“与权力“等概念的重新界定。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的新形态等)的受重视联系在一块。在欧美国际政治学界,前面那种观点多被纳入传统现实主义“或者权力政治学派“的范畴内,后面这种观点则基本上属于全球主义“或者新理想主义“等学派见解的名下。对于后面这些学派见解的倡导者,生态危机与其说是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如讲是一种人为结果,是人类以国家形式和传统国际政治结构管理和开发地球环境的不当所致,所以,解决或缓和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是改进原有的政治结构和思维方式,逐渐把立足点从主权国家“放到国际社会“,建立与旧时代有别的全球主义世界政治文明(包括开发资源方式。生活消费方式。群际交往方式。学习及适应方式等等)。[注3]与传统现实主义不大一样,全球主义的世界政治观建立在一种进化论哲学基础之上,它把人类社会的成长,看成一个由单一性和冲突性朝整体性和协作性过渡。由主权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无政府世界状态朝更有向心力的国际社会乃至全球一体化转变的长期历史过程。
显然,角度的各异常能够使人得到重要的启发。避免独断性和简单化,是国际问题研究者应有的分析尺度。在简单的介绍之后,下面,我们就生态环境政治与国际关系“这一主题,分别从主权国家的角度和国际共同体的不同角度,进一步探讨国家安全与主权面临的威胁。全球政治的观念及分析视角等问题。
上篇。生态环境政治_主权国家的视角
生态环境“属于合成概念,它既可区分开来讨论(英文分别是ecology“和environment“)[注4],也可作为一个术语使用(ecologicalenvironment)。鉴于本文主要聚焦于国际关系所受到的影响和冲击,从方便计,我们主要使用后一个概念。就是说,这里讲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广义概念,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条件。矿物资源。大气和地表等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力量对它造成改变以后形成的次生环境(如工业。农业。建筑。交通。通讯等工程造成的人为环境),总之,指以地理条件为基础。人类周围的物理世界。
大体上,我们可以依国际政治学的分析途径,从主权国家的利害关系出发,将它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分为地理政治关注。生态威胁关注和国家主权关注。
1.地理政治关注
地理政治关注以纯粹的自然环境为分析前提。如前所述,它已存在了很长时期,甚至发展出了一门学科_地理政治学(也经常被称为政治地理学“),这种关注在今天仍然保持了鲜活的生命力。[注5]
地理政治分析的本质,在于揭示国家的政治权力和利益得失与地理。气候。自然资源等外部天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象法国当代著名国际政治理论家雷蒙德·阿隆指出的,它把外交-战略关系与对资源作出的地理-经济分析以及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定居。游牧。农业和航行)而引起的对外态度的解释,从地理角度加以系统化“。[注6]英国当代政治地理学家杰弗里·帕克指出,地理政治学是关于国家的地理空间现象的研究,旨在探寻对国家实力之地理基础的认识。对国家行为的观察检验是以领土。区位。资源。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及政治结构这样一些特征为背景的。各个国家被当作世界政治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地理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地理政治学具有整体性,其目标是把形形色色的现象综合起来,总体地加以表述和解释。“[注7]总之,它是一门以地理分析为基础。专门研究国际政治力量与地球自然性质之内在联系的学问;这门学问把领土国家视为国际政治力量的主要单元(非主要单元有诸如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各种超国家集团等等),而气候。植被。土壤。位置。矿物资源。海拔高度。陆块分布等因素则构成地球自然性质“的内涵。地理政治理论提供了观察国际问题的重要视角。它相信,国家的权力和利益,牢固地根植于地球的天然物性之中;假使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象玻璃球一样光滑,对权力的地理研究就失去了意义。现代国家的力量恰恰来源于其安身立命的领土,国土是国家实力的必要条件。国家领土系指隶属于国家主权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一个国家是不可能没有领土的,虽然必要的领土可以很小。一个流浪的部落或种族,尽管可能有一个政府,或在其他方面是有组织的,但在没有定居自己的领土以前,它不会被国际社会认定为一个国家。正由于地表及相关因素在不同国家的差异,使地球成为人类上演一出出历史剧的舞台。
[1][2]下一页
生态环境政治与當代國际關系: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6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