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共安全产业现状分析
公共安全是指通过检测。监测。预警。防护和应急处理等手段,预防和减低各种突发事件。事故和灾害,实现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避免国家。企业和家庭财产损失,减少社会和社区危害。公共安全产业是一个与改革发展民生密切相关的产业,公共安全科技与产业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当下,论文网国家已将公共安全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把公共安全作为独立领域进行战略研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强调要加强公共安全平台建设。2010年12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在国务院确定的环保。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上,正式提出将公共安全产业列入我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行列。省委。省政府在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把公共安全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作为六大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之首,重点予以支持。
1公共安全产业现有规模
根据安徽省工业领域新兴产业培育计划(2010-2012)(皖经信规划〔2010〕53号)和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规划(合政〔2009〕51号)两个文件,目前安徽省属于公共安全领域的企业共有99家,主要分布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防灾减灾和食品安全四个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合芜蚌地区。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两大产业集群,公共安全产品生产制造企业在地域上集中于合肥和芜湖等城市,而且在单一产品领域又高度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地区,从而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从地域分布看,合肥市的企业数量最多,共有70家,占企业总数的70。7百分号;合芜蚌地区78家,占78。8百分号;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86家,占86。9百分号。
2012年,公共安全企业资产总额达到918。3亿元,年末从业人数17792人;实现工业总产值388亿元,营业总收入380。5亿元,净利润35。1亿元,上缴税费56。6亿元。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为19。6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5。2百分号。从各类企业的规模看,生产安全类的企业规模最大,工业总产值所占份额为76。3百分号,其次是社会安全类企业占21。1百分号,食品安全类企业占1。9百分号,防灾减灾类企业占0。7百分号。
2公共安全产业的核心技术
我省公共安全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反恐安全(公共安全应急)。火灾安全。信息安全等诸多安全领域都拥有一批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公共安全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优势和区域特色。
(1)火灾安全技术。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6年来先后主持和承担了119项火灾科学领域重大(重点)科研项目,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如大空间早期火灾智能监测与电气火灾隐患检测系统“不仅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且被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广泛应用。
(2)公共应急信息技术。中电集团38所在公共应急信息等方面拥有国际先进的核心技术。38所研发的互联互通。应急指挥车。便携式应急指挥箱。车载图传。动中通。动中看。指挥决策系统。新华频煤等系列化的应急指挥产品和平台构建了最全面覆盖的应急指挥系统,广泛应用于公安。武警。消防。电力。国家安全局等行业和领域。
(3)智能交通技术。中电集团38所研制的新一代应急通信集中一体化控制平台(路鹰“系统)广泛使用在公路。人防。公安。交警。消防。甚至部队边防等领域。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的智能交通信息采集及信息处理系统,在智能交通领域形成了道路交通工程与交通安全设计“。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交通信号控制及交通仿真“。警用装备“。智能交通软件系统“等四项核心技术和40多项产品。
(4)视频立体监控技术。中电集团38所研发的公共安全立体视频监控系统,包括360度全景摄像机。公共安全立体视频监控。多目标跟踪,通过对监控区域的三维可视化表达,可以完全实现无死角的视频立体监控。
(5)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安徽光机所由于早年的成功定位“,在大气光学方面,针对环境光学与监测技术目标,积极开展环境监测技术新原理。新方法和环境监测仪器技术集成等环境高新技术研究,由单项技术与设备研发到多项技术与系列设备研发;由点式监测设备到区域监测设备;由地面监测技术到立体监测技术,都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在国内外已经独树一帜。
(6)量子通信技术。在量子密码通信领域上,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前沿,并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早在2009年5月初,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研究小组就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光量子电话网。2009年5月中旬,郭光灿院士研究小组在芜湖市建成世界上第一个量子政务网“,不仅可以实现保密声音。保密文件和保密动态图像的绝对安全通信,还能满足通信量巨大的视频保密会议和大量公文保密传输的需求,可以有效对抗黑客攻击和木马窃听。
(7)煤矿安全技术。淮南矿业集团以袁亮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团队突破传统的经典采矿理论,研究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把瓦斯治理融入到采矿活动的全过程,创立的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技术,坚持煤与瓦斯共采,治理与利用并重,实施可保尽保。应抽尽抽。先抽后采。煤气共采“的瓦斯治理战略,解决了低透气性高瓦斯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难题,基本找到了解决瓦斯治理难题的方法和途径。
3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省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较快,目前我省加快发展公共安全产业在矿山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火灾安全。信息安全等领域已具备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及条件。
3。1产业基础。
近年来,我省公共安全产业培育形成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市场开拓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公共安全产品制造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公共安全各项经济指标都呈现增长势头,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88百分号;累计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研发人员数量和研发经费支出也保持较好的增长趋势。可以看出,我省公共安全企业的发展态势较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较快,尤其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产品数增长最快,发明专利数也增长较快,大部分企业都比较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能力比较突出,研发投入强度都相对较高,这些都为我省公共安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3。2科技资源。
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充分聚合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合肥物质分院,共同组建了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同年在全市新成立了6个公共安全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了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初步形成了科技。产业。基金三位一体的公共安全产业发展体系。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拥有高校51所,各类科研机构275家,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20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20家,两院院士31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59人,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因此,通过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我省有望在国家公共安全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领先一步。
3。3技术优势。
近年来安徽省在公共安全领域取得了一批拥有国内外领先。具备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及产品。煤矿安全领域,实现1m厚度以下的薄煤层高效安全开采,矿区杜绝了瓦斯爆炸事故,百万吨死亡率由以前平均4。01下降到0。2左右,下降近20倍;交通安全领域,在智能交通领域具有航管。防撞雷达等一批成熟技术和产品,在交通事故防治领域已形成事故防治产业链;信息安全领域,在量子通信。应急通信指挥。北斗导航。公共安全核心器件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民用雷达。多媒体通信。微波组件。专业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在智能语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中文语音产业链已初具规模;食品安全领域,合肥美亚光电色选机是国际食品加工领域的色选机首选品牌,被誉为中国粮机行业的骄傲“;火灾安全领域,部分项目已处于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参与了多项国家消防规范的制定和修订;电力安全领域,在配电网自动化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已形成一定规模,在各种过电流及过电压保护设备的研发。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科技强警领域,提升和改善了我省公安科技装备水平和技术手段,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明显增强。
3。4区域优势。
我省公共安全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从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论文格式合肥市的公共安全企业总量最多,占全省总数的70百分号以上,产业发展在全省也是最快,各项经济指标都居前列,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加大,创新能力比较突出,同时随着合芜蚌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建设的趋步推进,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也日益显现。
从省内环境看,我省自主创新的空间布局已经完成,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全面展开并积极发挥作用,为支撑公共安全产业发展以及引进集聚人才等各类要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随着合芜蚌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体制环境的建设,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建设步伐加快,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工业园区和优势产业集群逐步成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增长动力由投资主导_工业推动“的组合向消费主导_服务业推动“转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阶段。
3。5研发平台。
安徽省公共安全产业拥有良好的研发平台。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公共安全科技研发平台技术力量十分雄厚。合肥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建立健全产学研有效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快完善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注重公共安全产业的平台建设,先后形成了以高新区及科技创新试点市示范区为代表的园区平台,以中国科技大学火灾实验室。中电38所。43所等为代表的科技研发平台,以四创电子。科大立安。工大高科等为代表的成果转化平台等一批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公共安全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合肥现有的三大开发区和七个省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公共安全产业配套能力较强。
3。6政策扶持。
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先后明确将公共安全产业列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导性产业,优先重点发展。早在2008年,合肥市已明确将公共安全产业集群列入着力培育的五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壮大。2009年6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7年),对合肥市公共安全产业的发展作了全面规划和部署。2010年8月,合肥市公共安全产业基地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内正式建设完成,主要为公共安全领域的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提供科技研究。产品开发。行业标准以及信息交流等服务。2011年5月,安徽省科技厅出台了安徽省公共安全产业技术发展指南(2010-2015年),提出了公共安全产业的发展思路。2011年9月,安徽省政府发布了安徽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优先发展公共安全产业,围绕生产安全。社会安全。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在煤矿。交通运载。信息网络。食品等行业,加强关键技术研究。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提升我省公共安全产业技术水平,培育新型公共安全产业,促进和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4。1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有些行业尚未形成规模。
与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2012年公共安全产业总产值占1。1百分号,高端装备制造业占26。4百分号,电子信息产业占26百分号,新材料产业占20百分号,生物产业占13。7百分号,节能环保产业占6。4百分号,新能源产业占6。1百分号,新能源汽车占0。3百分号。可以看出,我省公共安全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总体规模均相对偏小。从我省各类公共安全产业情况看,生产安全类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大,食品安全类和防灾减灾类企业规模很小,这两类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2。6百分号,产业基础相对较弱。
4。2我省公共安全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产业链不完整。
产业集群是指同处或相关于某一特定产业(行业)的众多相互依赖的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目前我省公共安全产业的要素资源处于分散发展的状态,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公共安全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不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更是缺乏行业领军企业,部分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从技术源。外延生长。产品制造。产品应用。产品流通和服务等产业链核心环节缺失,配套不完善,关联性不强,未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联动效应,因而对整个公共安全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尚未形成集群效应。
4。3我省公共安全产业创新能力集中在少数企业。
我省公共安全企业的创新投入强度有所下降,其中社会安全类。防灾减灾类公共安全企业的创新投入2010年比上年出现负增长。从企业创新产出情况看,少数企业创新能力比较突出和集中,大多数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2012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前3名的企业,不论是发明专利申请量还是授权量占比均都超过了全部公共安全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半数以上,这也说明了大多数公共安全企业的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
4。4促进公共安全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促进我省公共安全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有待完善。产学研互动性不强,科研院所产业化动力不足,科技研发和产品推广缺乏足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和省市共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的资源及服务优势尚未完全发挥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我省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合肥市虽已成立了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但由于其职责权利尚不明确,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其它地市还未建立相关机构。平台,各项工作还未步入正轨,平台作用也还未得到有效发挥,在探索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创新机制方面尚需支持公共安全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与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此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评价等机制有待完善,需要针对公共安全产业建立一个涉及融资。科技成果评价。成果转化。综合平衡。综合监督。综合激励的机制体系对成果转化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5公共安全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资源匮乏。
公共安全产业包括生产安全。社会安全。防灾减灾和食品安全等相关产业,需要集成创新和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目前,从我省公共安全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看,我省公共安全某些领域技术和管理的高级人才匮乏。从研发角度来看,我省公共安全产业技术性强,用人需求。岗位要求等相对较高,所需的研发人员特别的是高层次技术研发人员需求量大;从管理角度来看,公共安全企业急需要高层次的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等。目前我省面向公共安全企业的联合办学和定向培养很少,尚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包括鼓励以智力要素。技术要素参与企业合法利益分配和股权分配)等也不明确。[LunWenDataCom]
安徽省公共安全产业现状分析【5849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7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