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新时期农民民主参与的现实与思考【3328字】

时间:2023-06-27 22:53来源:毕业论文
新时期农民民主参与的现实与思考【3328字】

新时期农民民主参与的现实与思考

在中国的历史的长河中,王朝不断更替,农村却始终是中国最为稳定的基本盘“,深刻影响着国家走势。时至今日,农民


新时期农民民主参与的现实与思考

在中国的历史的长河中,王朝不断更替,农村却始终是中国最为稳定的基本盘“,深刻影响着国家走势。时至今日,农民。农村。农业为代表的三农“依然在的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民是三农“的核心,根据2007年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中国的农村人口约7。论文网2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55。1百分号,其中农村劳动力约有4。9亿人。如果参照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农村的人口约为6。7亿人,占总人口50。32百分号。因而,即便的农业人口是处在递减中,但依然占到了总人口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社会结构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管理方式面临新的挑战。这其中,农民的民主参与问题同样面临了新的现实和问题。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农民的处境和地位

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逐渐普及以及农业用地事实上地不断减少,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数量也在逐步下降。据测算,目前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人数约在1。8亿人左右,如对照2007年的农村劳动人口数据,农村剩余劳动力依然达到了3。1亿人。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实现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就业,而城市现阶段无法吸纳如此众多的劳动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农村同步发展就成为必要举措。

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实现农民市民化就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有效途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因此,从国家制度设计的角度来说,农民群众在新形势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成为重要参与者,共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着一定差距的。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农民的现实地位却是尴尬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仍然较慢。1978-2008年,人均GDP实际年均增长8。6百分号,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仅为6。8百分号。农民收入增速常年低于GDP增速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在国家明确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后,近几年的农民收入增速略高于GDP增速,由于基数的差别,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没有扭转。据统计,2010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2:1,2011年为3。09:1,2012年为3。1:1。在不发达的中西部省区,收入差距还要更大。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没有妥善安置,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巨大的现实中,农村管理失序,农民参与基层民主热情不足,农民片面理解基层民主的弊端表现突出。

二。农民民主参与的现实状况

根据201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村民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实现民主参与的具体载体,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法律保障下,农民理应积极参与基层的民主管理,展现出充满活力的农村民主景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农民的民主参与表现出了一些新的困境。

一是农民对参与民主选举普遍缺乏积极性。在村委会选举中,农民的参选率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厌选情绪。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所在2005年的统计,有高达73。02百分号的农民未参与村委会选举投票。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基层政府更为重视,投票率会有所提高,但农民的服从性投票“仍占据相当比例。

二是农民对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缺乏积极性。村务决策和管理是实现自我管理的主要途径,农民对于参与村务管理的热情不高,不愿意义务性地付出劳动,普遍交由了村民委员会来执行。决定农村重大事务的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的召开频率越来越小,村务决策和管理逐渐成为小部分人的事务。

三是农民过于热衷网络监督,造成一定程度的网络暴力。部分农民热衷于使用网络。新媒体等手段对村务工作监督,炒作少数行为失当村干部的言行以及一些农村管理中的问题。通过网络散播的方式,将影响无数倍扩大。有些网络农民则运用网络手段,将自己的不满肆意发泄,在网上制造悲观情绪。表面上看,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在提高,但是负面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三。农民民主参与现实状况的原因分析

农民群众在民主参与中的表现,与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际是紧密相关的。

首先,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和乡镇聚集了主要的第二。第三产业,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参与生产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随之逐渐向城镇转移。农民与户籍所在村的联系不再紧密,村里事务与农民们的关系变得不太重要了,就导致了参与选举的热情降低。其次,农村党组织对于村委会的影响力较大,很多地方推行村两委兼任,基层党组织多是由上级党委任命,很大程度上给了村民们一个直观的印象,即民主选举实际就是个形式。

其次,乡镇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所在乡镇政府的关系紧密。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乡镇政府需综合考量镇区与村庄的协调发展,自然离不开所辖村庄的配合。因而,乡镇政府主观上需要村委会班子成员的人选是符合乡镇政府需要的。法律同时又赋予了乡镇政府指导村民自治的权力,方便了基层政府干涉村民自治。基层政府干涉的手段多样,可以在确定候选人时施加影响,将不符合胃口“的人选排除在外。也可以通过培训农村的选举工作人员,授意工作人员对村民施加影响。还可以通过表态来吓阻有意竞选者参与进来。基层政府的强大影响力下,村委会干部的当选是在意料之中的,农民们也就不大愿意自讨没趣地参与民主“活动了。再次,新媒体的出现为每个人都提供了平等的发声机会。农民参与农村民主的不积极并不代表不关心。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民尤其是年轻农民的民主监督意识正在逐渐觉醒。以网络新媒体更是给农民们插上了起飞的翅膀,农民们通过手机。电脑方便地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搜索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民间监督的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通过网络监督打击惩治腐败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农民们更大的参与积极性。网络参与是双刃剑,正能量是好事,负能量也就混迹其中。

四。关于新时期农民民主参与的思考

正确看待和处理新时期农民民主参与的现状,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蓝图,稳固农村这个基本面“,对于中国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创新新市民“制度设计,建立更为合理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差距将会逐渐缩小,城乡间的差别也会逐渐模糊。但是在实现完全的城乡一体发展局面之前,农民的市民化。农村的城市化依然会是一个主要趋势。农民参与农村基层民主的热情不足,一方面有个人的主观原因,更多的原因则在于农民参与所在村庄的民主选举的必要性不足。我们需要为那些已经成为城市常住人口,但是户籍又留在农村的新市民“设计新的制度体系,将他们逐步纳入到实际居住地的管理体制中去,只有这样,这些新市民“的民主参与热情才会得到合理释放。

(二)正确处理指导与领导的关系,理顺基层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农村基层民主是最为普遍的基层民主形式,通过农民的直接选举,产生自己的农民管理者。这样的民主制度无疑是先进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这样一个先进民主制度的实现,就必须要处理好基层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间的关系。基层政府手中握有行政。财政等各项资源,而村民自治组织受制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普遍落后和不均衡,两者的关系很难保持在一个纯粹的指导关系中。基层政府需要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政治目标,就离不开农村的配合与支持,农村基层组织想要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也同样需要乡镇政府的帮助。为此,可以考虑创新基层政府与农村的领导机制,通过设立政府下派组织的方式,实现政府管理的延伸。这个下派组织作为政府的一部分,不干涉村民自治,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编制等。村民自治组织则专心于纠纷调解。集体资产管理等事务。

(三)正确看待和运用网络新媒体。网络是二十一世纪的一部分,必将深刻影响每一个人。应正确看待农民运用网络对农村民主建设的监督。农民民主的初衷就是需要每个人参与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和建议,从而促进农村管理和发展。现在需要做的是,建立行之有效且得到普遍认可的网络监督平台,引导和规范农民的网络监督行为,使之成为民主参与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农村管理实践中,可以探索设立网络投票。网上公示等形式,将农村管理事务。决策放到网上去,方便村民们参与决策。实施监督。

新时期农民民主参与的现实与思考

新时期农民民主参与的现实与思考【3328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047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