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从乡土景观视角看新农村环境规划【4582字】

时间:2023-06-28 21:05来源:毕业论文
从乡土景观视角看新农村环境规划【4582字】

从乡土景观视角看新农村环境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0-2304-03


从乡土景观视角看新农村环境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0-2304-03

PlanningNewRuralEnvironmentBasedonVernacularLandscape

ZHANGFu-hu<论文网/p>

(ArtandMediaCollege,WuhanPolytechnicUniversity,Wuhan430023,China)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reformofbuildingnewsocialistcountrysidehasbeensuccessful。Withthespeedingupofthenewruralconstruction,naturalecologicalenvironmentbecomesworseandthetraditionalruralculturallandscapehasbeendestroyed。Basedonthi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newruralenvironmentandthelocallandscapeconstructionwasexpoundedfromtheviewofvernacularlandscapes。Ideasofplanningthelocallandscapecharacteristicsinthenewruralenvironmentwereemphaticallyputforward。

Keywords:thenewruralenvironmentalplanning;vernacularlandscape;settlementlandscape;culturallandscape

新农村环境规划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创造生态和谐的乡村环境,实现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环境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乡村环境建设出现了无序性。低品位。低质量等共性的问题,破坏了原有的乡土风貌。曾经以江南水乡。北方窑洞和塞外游牧生活为代表的风格各异的中国乡村,现在几乎被清一色缺乏个性的水泥建筑所覆盖。多年来,从规划者到建设者都忽视了顺应自然,尊重传统文化“这一关键因素,很多新农村丧失了其独特的传承多年的传统建筑风格,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乡土景观和文化风貌遭到破坏,乡村的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传统乡村的归属感和田园之美也渐渐消逝。这些都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环境提出了挑战。如何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营造生态和谐。生机勃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环境,是现在以及今后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新农村环境规划的现状及问题

1。1新农村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

农村环境包含农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新农村环境规划指通过对农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改造,建立生态和谐。欣欣向荣的全新风貌的新型农村[1]。新农村环境规划既不是传统农村的复制,也不是异想天开的胡乱搭配,它是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特点,通过对农村环境进行统筹合理的安排,改善村容村貌,保留历史文脉,保持自然风貌,形成优美的人居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农村。

1。2目前新农村环境规划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1。2。1规划流于形式,与乡村环境脱节在新农村环境规划过程中,很多村庄规划建设只是对村庄环境。村民住宅进行表面整治。这些所谓规划都只注重表面的形式,缺少对具体新农村环境规划角度的系统研究,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甚至还大大地破坏了周边的环境。如有些新农村直接以批量的高档别墅住宅来代替原有农民住宅;还有些干脆将住宅刷成同样的颜色,形成了所谓的形象工程“。这样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冲击了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不但没有继承或保护当地居民住宅的传统与特色,更不能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

1。2。2环境规划千篇一律乡村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原因,每一个地域的农村都有各自的地域特点和文化表征,所以新农村的规划需因地制宜才能体现乡村的不同特色。但目前的乡村规划很多都是批量生产“,很少有规划设计师找寻乡村的文脉和特色,都是在固定模式和指标的指引下形成千篇一律“的村庄规划模式。

1。2。3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洋“化现象所谓洋化“现象指的是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中,不管不顾农村现实的自然和人文状况,直接效仿城市居住小区的模式,将农民的住宅规划成村庄小区;或者照抄国外的规划格局,直接把村庄规划成一栋栋洋气十足的洋楼。显然,这种规划没有考虑农村的现实条件和状况,也没有顾及农村是否适应这种模式,也与新农村建设的本意背道而驰。毕竟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本意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是农村城市化,更不是中国农村西洋化。

2新农村环境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乡土景观的基本概念

根据外在表现形式和人的参与形式,乡土景观主要可分为自然环境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部分[2]。自然环境景观是指构成农村环境空间的自然风景。它给人直观的乡土感受,是生活艺术的体现;人文景观是以自然纯朴的田园风光为依托,由乡土环境中的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它是构成乡村生活动态的生活场景和片段,如乡土聚落景观。农业景观。民俗景观等。2。2乡土景观与新农村规划的相互关系

2。2。1乡土景观是新农村自然生态的最根本体现乡土景观是新农村自然生态的最根本体现。对新型农村规划而言,能否运用当地景观素材,因地制宜,随地形自然起伏,依山就势,并能体现本土特色,延续地域文脉,传承其历史文化及精神信仰,才是新农村环境规划的重中之重。显然,一个良性的。和谐的自然生态的新农村环境,其乡土景观的特色和个性必然是鲜明的。自然的。生态和谐的。

2。2。2新农村环境规划的核心是乡土景观的传承和保护新农村环境规划的关键是要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乡村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空间,来为人们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为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的新农村生态系统,这点与乡土景观的内涵不谋而合。所以,乡土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是否到位也关系到新农村环境规划的目标是否能实现。

3新农村规划中乡土景观特色的营造思路

新农村环境规划的要旨之一在于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再现地域的自然景观特点和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地营造适宜大环境的乡土景观,是现代新农村环境规划的前提,也是体现其新农村特色的关键所在。

3。1顺应自然,营造和谐生态的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一个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的总和,也是―个地区乡土景观特色框架的基础和大背景。它包括山水。动植物资源和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要突出自然景观的特色和风貌,必须减少人为破坏,顺应自然,师法自然,以保护自然生态位为目的。和谐生态的自然景观的营造离不开独特的自然景观特色的保持和显现,也离不开人工环境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与融合。

3。1。1个性鲜明的乡土自然景观特色的保持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各不相同,要做到新农村自然景观个性鲜明,首要的是要做到保护和合理利用。人类与自然资源的良性互动是乡土自然景观特色保持的关键所在。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切入。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自然资源加以保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的立法体系很多地方已经不能适应新情况。制定的一系列的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法律法规,虽然对抑制生态退化趋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法律法规大多带有行业的倾向,在内容上存在空白。交叉重叠。矛盾冲突的地方[3]。如森林法在规定采伐时,规定了森林采伐量的控制措施,却没有规定大面积森林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防治措施。而且,很多地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服从的是计划性指令,而不是根据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运作。所以随着新农村规划的深入开展,对自然资源加以保护的法律法规都应该尽快完善。

2)增强农民的环境意识,合理引导农民进行环境治理。新农村环境规划不仅限于简单的环境整治,更重要的是形成村民对环境的自发保护意识。在,农村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社会基础还相当薄弱,必须大力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从解决村民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居住环境卫生问题着手,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和发动村民参与村宅环境整治,充分发挥村民在农村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引导农民自觉地珍惜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3)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对产业发展进行谋划和布局。新农村的产业布局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对自然资源加以利用和保护,对建立和谐生态的自然环境具有关键性作用。产业布局的最终目的是按照新农村规划的统筹安排,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自然优势和产业分布特征,合理设置具有自身优势和更好发展机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类别。同时充分考虑新农村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协调好产业布局与其他各方面资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产业布局模式才能与自然资源产生良性互动。

3。1。2人工构筑物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对新农村功能区的基本要求越来越高,必然引来更多人工设施的兴建。协调自然景观与人工构筑物之间的关系这时尤为重要。人们常常只根据个体的需要,随意对构筑物加以修建和改造,这样只能是构筑物无法融入整个大自然环境背景当中。因此,要展现新农村独特的乡土自然景观,必须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结合自然的地形地势,因地制宜地建设和改造人工构筑物。只有这样,才能将山形水体与构筑物完美融合,乡土景观的生态和谐的特质才能充分体现。

3。2把握地域文化特质,传承和保护本土特色文脉的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指人类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各种建筑物。交通设施。城镇。村落。庙宇等社会文化艺术景观。人文景观与人类的发展紧密相连,是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源,也是保持景观本土化的关键。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对人文景观特色的营造主要从聚落景观的保护和营造以及文化景观的保护和营造着手。

3。2。1聚落景观的保护和营造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景观是构成乡土景观的重要部分。聚落景观以建筑群为依托,是由构筑物。建筑外部空间以及自然环境等共同组合而成的景观体系[4]。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除了居住之外,人类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都是以聚落为中心,而相应的聚落形态就必然受到其社会经济和风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如苗族多居山地,依山而住,整个楼房前房的前半部是用木柱撑在斜坡上,铺以木板,再在上面建造住宅,其聚落形态以吊脚楼形式体现出来;云南大理地区四方街是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常年休息。娱乐以及聚会活动的场所,这也是少数民族地区长年累月所形成的生活习俗,是他们特有的聚落景观。所以,聚落景观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其独特个性和特点必须要以尊重人类长期形成的聚落景观为根本,其外部形态和内在人文特性在构成上也要以当地地域环境和生活习惯为核心。

所以,新农村规划只有充分尊重不同地域空间的聚落景观的不同特色,从村落布局。建筑用材和生活习俗上以地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依托,才能塑造出有个性。符合村民文化习俗的新农村独有的乡土景观特色。3。2。2文化景观的保护和营造乡土文化景观是相对于乡土自然景观而言的,是指居住在其土地上人的集体,为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了自己所创造的景观[5]。乡土文化景观通常包括物质形态文化景观和精神形态文化景观。物质形态文化景观是人类在大自然提供的物质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产物。如农田。道路。城市。乡村。建筑。园林等属于乡土物质形态文化景观,传统乡土建筑中的牌坊。宗祠。碑刻。寺庙。戏楼也属于乡土物质形态文化景观;精神形态文化景观是指在客观物质环境的作用下,人的文化行为所创造的虽看不见,却是可以感知的。通过联想实现的抽象而真切感觉的文化创造物,如各地的宗教。民俗活动以及当地的音乐等都属于乡土景观精神形态的文化景观范畴。

不同地域的物质形态的文化景观和精神形态的文化景观差异也很明显,如西藏地区的藏民穿藏袍,住夯土藏族民居;云南傣族的男女穿色彩艳丽的傣族服饰,住竹制吊脚楼等。这些都是各地区乡土景观最吸引人的关键所在。所以,做好新农村环境规划,体现新农村乡土景观特色,需要着重理解当地居民的行为与空间场所的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关系。对新农村空间的特性和居民的乡土崇拜进行深度的解读和把握。只有这样,新农村乡土景观的各种细节才可能生动,其地域特色才会更加打动人。吸引人。

总之,乡村生活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下产生发展的,要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农村乡土景观,一方面需要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另一方面需要准确把握地域文化特质。

4结语

新农村环境规划的关键在于其乡土景观特色的保护和营造,也就是对人类栖身的自然环境的合理改造和本土特色人文景观的传承。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引导,立足于农民,立足于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特点,让农民成为这块土地的真正管家,并在他们日后的活动和生活中传承和延续乡土景观的特色。

从乡土景观视角看新农村环境规划

从乡土景观视角看新农村环境规划【4582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077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