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下农村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中国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是通过大量的城市基础建设,吸引农民逐步向市民转变,促进城市之间相互联系,协调发展,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促进经济发展。这是贯彻论文网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在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手工产业在某些历史阶段获得长足发展,蓬勃发展,不仅对当时的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而且产业安民。富民功能不断显现。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市场的逐渐开放,的农村手工艺产业也面临一系列的困境,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于自身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单一,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导致产品利润微薄,造成人才流失,手艺后继无人的现象。生产性保护是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保护方式,相对于抢救性保护方式和整体性保护方式,以手工技艺类为中心的生产性保护更贴近百姓生活,也更易转化为文化产品和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采取某种方式来焕发手工艺的青春,使其盈利的能力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增加,这势必会调动手工艺者的能动性,使他们成为手工艺术传承的主体,从而改变中国目前手工艺术保护中政府主导而民间。民众缺失的现象。党和政府目前正着力于城镇化建设,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保持区域文化的传承和特色文化城市“的建立,因此,城镇化建设必然给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为代表的手工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政府应当从产业政策大力扶持,破除发展瓶颈,助力特色文化产业早日驶入快车道,使之成为整个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耀眼明珠。
1生产性保护的必要性
生产性保护是指在不违背传统手工生产规律和运作方式。保证其本真性。整体性。手工核心技艺和传统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手工艺术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使传统技艺。在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活动中得到积极有效的保护。它对于具有审美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手工艺术具有特别的意义,体现在如下方面:
(1)由于传统手工技艺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其文化内涵和技艺价值要靠生产工艺环节来体现,广大民众也主要通过拥有和消费传统技艺的物态化产品或作品来分享手工艺术的魅力。因此,只有不断地对传统手工艺技术赋予新的价值对它们的保护与传承也只有在生产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
(2)对于技术的推广和传承来说,充分挖掘传统手工艺术的精髓。文化技艺本身能够产生相应的市场价值。例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内涵的工艺产品如紫砂壶。木雕。硬木家具。玉器。首饰。艺术陶瓷等现当代手工艺术精品的收藏价值也开始逐步显现。通过市场的利益驱动对生产者和研发者的正向激励作用,将传统的技艺发扬光大,使技艺本身能够自我造血,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利于解决技艺传承的难题。
(3)具有较强的产业价值,手工艺产业具有就地取材。就地加工。量材为用。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收益多的特点。手工艺生产使农民增收致富,在中国广大的农村,手工艺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县逐步成长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甚至成为某些地区的支柱产业。手工艺产业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4)就业价值农村文化产业在解决就业上比其它工业产业更具优势。据国家统计局20世纪80年代的统计数据表明,每百万元固定资产,重工业安排94人就业;轻工业安排250人就业;手工艺行业可安排800人就业。2005年湖南省手工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220万人。
(5)文化价值农村文化产业是对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现代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产业立足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意创新,是当代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载体与象征;农村文化产业还是对外出口创汇的重要文化产业之一,因此它是不同民族。国家文化交流的使者。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不仅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素质,同时可以保护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文化交流,塑造中国新时期农村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2生产性保护可行性分析
城镇化是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对当今的农村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同时,也对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1)首先,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这是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化的城镇社会过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也随之发生改变。同时,城镇化使得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集约化大生产转变的过程,经济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不断演化升级的过程。这为手工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机会
(2)其次,现有条件下,农村的手工艺生产往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制。但是这种家庭作坊制由于本身产量低,规模小,使得家庭作坊不可避免受到风险因素的困扰,这种风险包括市场发展带来的波动性和多变性。家庭作坊发展的局限性。文化水平的制约性等,这对家庭作坊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挑战。从家庭作坊的立场和风险社会的视角出发,由于城镇化带来的产业聚集使得手工艺生产的规模性和资产能够迅速扩大,提高作坊家庭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控制。这本身就是一个生产性保护的历史趋势所在。
(3)最后,从技艺的传承来看,小作坊式的生产,由于柳编技艺的生存空间。技艺特征。衍生谱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再加上产业化的影响,传统的柳编制作技艺遭遇严重冲击,如何传承这一优秀的民间手工技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手工艺大企业合作是保证产品技艺创新的有效途径。首先,大企业有资金和实力进行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其次,在权衡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的合作收益与关键技艺被模仿和替代风险的基础上,先进企业有动力进行一定程度的知识转移;(4)城镇化带来的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生产性的保护。区域的文化是手工艺生产和存在的基础,手工艺只能存在于特定的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中,而城镇化则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手段,吸引城市文化精英回流,合理建构生产。生活和文化空间,这使得原有的技艺能充分融合城市高效经济模式。创新科技和充沛资本,发挥农民及小城镇生产者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实现以人为核心的转型。提升和发展过程。
3手工艺生产性保护的路径模式
传统手工艺生产的是人们饮食起居的所有用器的生产方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造物信息。但是现在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手工艺的转型是其继续在新时代获得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保护模式应当包括以下部分内容:
(1)建立以手工艺研究所和大企业为主体的手工艺技术研发机构。手工艺文化的精神内核包含民众的智慧与理想,或备物致用“的实用诉求或文质彬彬“的审美意趣或“心手相传“的技能巧思,是民间工艺匠人借用材质。配方。色彩。线条。形体等工艺语言表达出内心情感和精神追求。具有当地民众典型性格特征,但在生产性保护的模式下,其产品必须与当下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的保护工作才能具有广泛的基础,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在传统技艺的合理利用方面融入或引进现代的设计理念,关注到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观念。这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文化积累,这些工作只能由专业的手工艺研究所和大企业为主体的手工艺技术研发机构来完成。
(2)以构建农村手工艺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变市民,与其说是社会身份的转变,实质上是一种适应劳动分工深化而延伸到社会领域的变化。劳动分工奠定了农民市民化的经济基础,而农民社会身份的转变,城镇化进程取决于劳动分工深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产业发展。这需要建立与生产性保护相适应的农村手工艺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在建立的具体实施中,应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将合作经济组织的定位建立在对现有产业组织形式的改造和提升上。建议针对不同情况考虑不同形式,逐步引导其恢复生产;对有市场潜力的但生产力量分散的代表性项目,鼓励采取传承人+协会“公司+农户“等产业网络模式进行生产。
农村手工艺通过积聚产业网络组织所生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使得生产的成本大幅降低,生产的效率大幅提升,从而使得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同时由于大量的相关企业聚集在一起,所形成外部经济效益。联合效率使得单位生产速度和生产成本有了明显的提升。而生产企业集群所形成的区域创新网络使得产品的创新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产品的附加价值,为农民获得额外的利润提供了可能
(3)农村手工技艺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手工艺技艺是农民从事手工艺工作安身立命之本,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中心环节。手工艺具有重经验。重体悟。重情感。重灵性的特征,较适合于个体性传承方式。在农村手工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应充分尊重手工艺传承的具体特性,结合当前生产实际,继续发挥家庭和作坊传承的优势。同时,合作经济组织也应注重搭建现代学校教育。素质教育与传统工艺教育的平台,从当地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教育。中小学手工教育等角度全面开展手工文化产业技能培训,促进传统民间文化代代传承。农村文化产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充分发挥培训职能,针对农村文化产业不同产业资源的特点,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培训机制。
4手工艺生产性保护的政策建议
(1)政府应为为代表性技艺组织生产。授徒传艺。展示交流等活动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引导手工艺人开发具有当地特色手工艺术的新产品,采取各种宣传手段进行产品品牌的宣传,制定各方面的标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推动文化和手工技艺的传承。
(2)建议成立农村手工文化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改变农民独立面对现代大市场的弱势地位,提高农民的生产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农村文化产业的产业化进程,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产业的经济效益,最终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的利益。
(3)生产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际开展进程中需审慎处理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生产性保护的目的是技艺的传承,而规模开发只是手段,这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应当尊重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的多样性,坚持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不能随意改变。
5结语
城镇化的进程为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提供了一个历史的机遇,通过手工产品的规模生产能够通过合理的市场利益的刺激进行有效的对生产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合理的开发,为振兴当地的经济服务,但在开发利用时要有所节制,应当尊重历史,才能实现手工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下农村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城镇化下农村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4266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0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