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视域下散居式新农村集中居住地选址研究
Abstract:Newruralsettlementplanninglayoutisstilltheimportantproblemofthenewruralplanning。Butthesiteselectionofwillingand论文网explorationofthefamiliesisverylackinjusticehorizon。First,wecarriedoutastatisticalanalysisonthetypesofthefarmersandcomprehensivestudytoevaluatethedegreeofinfluencefactorsonsiteselection。Thenthefarmerswillingnessiscombinedwiththesiteselectionofruralresidentiallandsuitability,itmeansNY-TYspatialanalysistechnology。Intheend,weestablishthelandforresidentiallocationplanningandsiteselectionstrategyunderthejusticehorizon。
Keywords:scatteredrurallocation;justicehorizon;NY-TYspatialanalysis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3-0180-04
0引言
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要达到60百分号,那么,农村居民点的选址建设就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散居式新农村的选址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提倡传统独立的耕地方式向现代规模化经营集中,分散的居住方式向城镇或者新型农村社区集中[1]。
田光进使用GIS技术,认为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动态变化格局受到经济发展。国家宏观政策。区域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影响颇大[2]。朱传民和一些研究人员从布局。用地数量等方面来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目前情况进行相关研究数据文字的阐述[3]。程连生第一次对居民点空心化现象进行了学科方面的界定,同时首次就空心化居民点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分类[4]。姜广辉等以北京山区为对象,研究了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变化与该区社会经济。生产环境和自然环境三方面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5]。
国外也就农村居民点规划进行了相关研究。学者Lewis和IngeaThorsenl强调了政府在集中居住的作用。Lewis对Transkei地区的深入研究,发现政府集中规划对农民居住点的变化尤为重要[6]。IngeaThorsenl认为政府基础设施配置状况是影响农民住宅集聚的主要因素,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利于住宅集聚,实现集中居住[7]。Knapp研究显示宅基地政策对集中居住影响显著,有效的宅基地政策的实施能够促进农村地区居住现代化[8]。针对集中居住,多数学者持肯定的态度,如Rapport,N认为集中居住有一定的好处,社区化的集中居住不仅有利于人们表达自己的归属感,也有利于住户的发展[9]。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研究方向逐渐向微观方向靠近,以及有政府的管理日益严格和农户参与度的增强,在政府决策和农户意愿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方面的变化的影响将增强。在考虑公正性的情况下,农户意愿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散居式农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选址中,农户意愿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1公正视域下选址的适宜性评价
1。1选址引入公正的思想和视域
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的常规影响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和制度政策环境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传统因素的作用机制的变化,农民的知识文化的提高,国家法律应该很好的向本土公正进行转化。传统的选址因素已经不能作为选址的唯一标准,这些传统因素可以用很多技术手段来实现是可以进行定量决策的。集中居住的规划选址应该重点考虑民主的思想,与选举一样,应该将农户意愿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引入到选址中去,在公正视域下来研究集中居住点的规划选址。
1。2选址区域规划概况
针对散居式农村的特点,本文特别选取湖北省荆门市的村庄来做研究对象,当地区域是典型的丘陵型农村,人均居住特别散,基本是一户一座山,田地面积不大,田块居多,面积较大。在此基础,特走访了东宝区漳河镇。钟祥市长寿镇。沙洋县后港镇。京山县雁门口镇,选取有代表性的漳河镇。长寿镇和雁门口镇来分别组织召开了3次村党支部座谈会(有24个党支部参会),走访了3个村。问卷调查116户。调查了解到,当前新农村建设已深入人心,群众积极性很高,试点工作有序进行,但面临的生产生活困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做好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培育和发展,着力提高农民素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村庄建设规划差,散。小。乱“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村镇建设规划长期滞后,对村庄建设缺乏有效规划指导,大多数村庄布局分散,集镇长蛇布阵“。村庄天女散花“。民房横七竖八“,村庄建设杂乱无章,总体上还处于无序状态,有新房无新貌。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比较普遍。村庄环境差,脏。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存在卫生不洁。河水不清等问题,垃圾随意倾倒。家畜家禽散养。人畜混居较为普遍。问卷调查中,28百分号的农户对农村状况最不满的是卫生条件差,30百分号的农户最不满的是村镇规划不合理。在对村庄全面了解的情况下,考虑农户意愿的公正性视域特点下,设计了如图1的技术分析路线图。
NY-TY是以地理信息为系统的空间技术分析平台,以农民意愿为NY和农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为TY来相互结合,将农民居住用地条件和规划布局进行空间技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依据其意愿。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式,最后科学性地得出农村居民点选址的确定方案[10]。
1。3农户意愿及农村居民点现状调查
调查向3个村庄作为抽为调查研究区,采用座谈会的形式和分类随机进行抽样调查,按照相对的抽样比例,抽取60百分号以上的村庄农户户数,共抽样700户,经过筛选有650户有效,其次为了提高有效率和准确率,对教育水平过低的农户先进行调查并指导填写。
依据农户意愿,在行政村基层干部的共同参与下,确定规划居民点。平均每个社区规划一个农村居民点,按每个社会人口规模。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条件不同,酌情增减,并制作成表1。表2(均是选取人口密度最大的3个村庄6个居民点人口作为调查依据)。
从两个表格可看出因文化低和年龄大的原因限制,大部门这类群体都在农村务农,每户的农村用地大概为900m2/人,远远超过荆门农镇人口用地150m2/人的标准。其大多数是因为村镇不合理规划造成的。
1。4农村居民点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TY)
1。4。1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农村居民点规划选址用地评价是一项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研究,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实用的指标来进行全面的衡量。本研究在对农村居民点问卷调查分析中发现:农户关心的居民点选址用的影响因素包括对基础设施保障度。对外交通保障度。义务教育保障度。公共卫生保障度等,分别占调查问卷总量的比例为82百分号,79百分号,89百分号,72百分号。经过咨询专家意见,依据村镇规划技术规程,最终选取了10个影响因素建立农村居民点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方案,考虑不同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影响程度不同。采用进行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因素指标的量化。对空间连续性变量,采用标准差。幂函数和指数等方法模型估计其适宜度,比如地形位。水源影响度等:对于概念性变量,运用赋值表达,如地质灾害和坡向等。根据荆门地区历史记载,该地区的地质灾害基本不存在,此地为丘陵地带,所以当地居民也不关心坡向问题这个因素。用地规模和居民用地增长率等侧面反应农户的现状生活水平和将来的发展潜力大小,现在荆门地区基本都是老弱,青壮年很难再回乡种地,所以这两项指标基本可以不用考虑。每个评价的因素对农村居民点选址研究的发展并不是独立的,不同的因素组合其影响程度有很大不同,有些相互促进,有些相互抵触。为了调查的科学性,应实地调查并综合各因素并量化来进行分析。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1。4。2因素指标变量
对于连续性的空间变量本文取其标准差。指数或者幂函数作为评估其适宜性的标准。
水资源影响度(1):水是对农户生活生产绝对性的影响。但也受河滩。水库边等地质不适合人们居住条件的影响,因此应该加以限制条件。设定150m的缓冲限制区域。
Y3=0,Xi<150mY4=,Xi>150
耕地可达性(2):耕地是农户赖以生存的关键。其生活居住距离应距离耕地距离较近,根据调查可知其最大的平均距离为614m,采用以下公式简化。
Y4=,Y4为耕地可达性,Xi是离耕地距离,Xmax与Xmin为其离耕地的最大和最小距离[11]。城镇中心可达性(3)镇中心对其经济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工商企业用地可达性(4):其反应的是农户获得非务农经济来源的关键。家庭年收入(5)。人口规模(6)基础设施覆盖率(7)学校距离(8)以及距离卫生站距离(9)和道路通达度(10)则反应出农户的保障教育卫生等生活便利的影响程度,其可参考村镇规划标准。
1。4。3单元总分的计算
用评价的因子和权重的乘积之和作为指标的分级依据,再得到指标因素权重系数后采用加权指数的方法来进行求和,其公式为:P=WiEi
P是评价单元总分值对居民点用地选址的影响程度的反映,Wi是居民用地条件的影响程度Ei是单位第i个量化的分化值数。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1。5居民点用地选址规划方案确定
依据相关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综合得分,将整个村子居民点用地分为三个等级。
综合得分>8为高度适宜性,当得分为8-7为中度适宜性,得分为<7为低适宜性。
从表4中可以得出,根据这种方式很容易选出适宜居住地点,在充分满足调查农户意见的基础上,选址的公正程度得到了最大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在依据对农村选址的确定过程中一方面对新址的选址要考虑好旧址的区域,最好多利用旧址的区域,其不仅能充分利用其公共的设施和免除对土地滥用的举措,更能建立节约型社会,符合农村选址的传统模式,进行内涵挖潜。实现合理科学的选址目标。
2本土公正视域下集中居住规划选址的对策
2。1在选址中重要考虑农户意愿
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研究从内容上主要表现在于用地布局变化和用地规模变化。研究方法有定量。定性分析方法,方法呈多元化趋势,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方法;同时综合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相关数据获取和对比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研究方向逐渐向微观方向靠近,以及有政府的管理日益严格和农户参与度的增强,在政府决策和农户意愿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方面的变化的影响将增强。考虑农户意愿和探讨农户选址定量研究还比较缺乏。从本土公正视域来说,对于散居式农村进行新农村建设,那么规划选址中,农户意愿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2对散居村落基本农田的改造散居村落,大部分都是以姓氏形成居住的村落,例如周家湾。王家亭。李家山“等,村落长,不聚居。农民以自家的基本农田耕作方便为基础,而选择居住地,农田基本为梯田,田地面积小,机械化操作困难。为了让农民聚居放心,首要要讲农田进行改造,使得农田基本都能形成一片大田,便于机械化耕种。农民赖以生存的方式得到良好的改善,从而延长了农民耕作经济寿命。
2。3公正。合理价格的新房和农村原自建房的置换
散居农民居住点的自建农房的价格应该给予合理公正的评估,新房的价格扣除农村自建房的价格,剩下为农民应补缴的款项。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合理的住房补贴政策,综合考虑现居住地的地理位置。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面积。建房时间等,提供合理的补贴金额,推进农村住宅社区化。
2。4聚居区域保障体系的完善
农户集中居住有利于村庄管理,社区一般设有医院。学校。超市。餐馆等,满足农户基本需求的同时为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户非农收入。针对农户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和缺乏工作经验的现状,社区可以为其提供一些简易操作的工作,如超市柜员。餐馆洗碗工。清洁工等。同时,社区还可以组织一些讲座或者开设培训机构,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户入职前提供岗前培训,让更多的农户适应现代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增加收入,消除集中居住的后顾之忧。
3结论与展望
通过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可知农村居民点选址用地存在不科学;人均用地大多数超过国家标准规定;而且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过于缓慢。这些应该是阻碍合理来分配农村土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的因素。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不仅跟政府相关部门有关还跟农户意愿有不可分开的联系。探究影响农村居民点选址因素的内容同是探寻农户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考虑农户的意愿,最终得以来确立符合其农村选址用地的因素集。研究还表明可看出其还受自然。家庭。经济等环境的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有较大的差异。解决如何科学评价适宜性是农村居民点选址的关键。目前针对散居式农民居住地选址的研究还相对比较少,尤其从法学角度引入影响因素的。此研究是针对法学理论中公正视域的视角特别选取农户意愿因子,并综合自然。文化和社会发展等角度评价其指标,最后再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专家打分评价权重,其研究具有相对的实际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在高城镇化率的要求下,农村居民的身份转变会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保持公正性。在充分考虑农户意愿的情况下,对于新农村建设将会减少整个过程中的纠纷,同时提高效率,大大缩短建设的时间,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同时,很多的问题可以首先考虑,这样可以预先在建设前进行技术设计来解决,避免了建设中的不断重复进行,可以大大节约成本。人力和物力。在成功试点和技术方案成熟之后可以推广到全国相同地区去应用,有着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农村选址的公正性只是一个方面,后面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构建一个和谐公正的国家政策方针向本土转化的体系,在这个体系的运转下,农民自愿地成为城镇居民。
公正视域下散居式新农村集中居住地选址研究
公正视域下散居式新农村集中居住地选址研究【4857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0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