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新选择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春草的回报――构建农村空巢老人“之家计划,项目编号:201410378187,项目ID:1067。
作者简介:张梦艺,安徽财经大学。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论文网0592(2015)05-174-02
一。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分析
随着第一代独身子女的长大,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由此引发的养老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大量的空巢老人“。鬼村“的出现使得我们再次直观的感受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就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主持人几次提到空巢老人“更是体现了国家甚至是社会大众对空巢老人“问题日益高涨的关注度。
根据2009年年初,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人家庭总户数的48。9百分号;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百分号。另外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中提到,空巢老人比例很高,预计到2050年,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百分号以上,这一个个醒目的数次都在提醒着我们为空巢老人“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已经刻不容缓。
(一)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年满60周岁,拥有农村户籍,子女外出打工或定居城镇,身边无成年亲属独立生活的老人,包括和未成年外孙子女留守在家共同生活的老人,而农村空巢老人“是如何产生又为何越来越多呢?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农村家庭规模急剧缩小,家庭养老能力弱化。随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年轻父母渐渐老去,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个甚至八个老人的现象开始出现。这一现状必然导致了一部分老人无法和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二是农村因为交通闭塞,经济结构单一等原因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年轻一代普遍外出打工或为子女上学等原因搬离农村去城镇生活,但又因为经济能力有限,无法将父母也带离农村,这导致了很大一部分老人留守农村,成了空巢老人“。三是社会转型过度阶段产生的诟病,在广大的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普遍未受过文化教育,而改革开放后年轻一代目不识丁的人已经很难找到,这一文化层次的差异导致两代人之间形成了巨大的代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不再愿意留在农村与父母共同生活,而是选择在城市打拼。
(二)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经济来源有限,生活负担沉重是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首要问题,城市的老年人在达到一定年龄后可以每月领取退休金维持生计,但在农村,每位老人每年仅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六百元(按照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标准计算),相当于每月五十五元,这种形式大于实质的养老金数额直接导致在农村老人们依然要从事繁重的劳动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但即便是这样,高昂的医疗费用也常常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而那些缺乏劳动力,子女又无力赡养的老人生活则更加艰辛。
医疗资源匮乏,生活无人照料是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普遍问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交通闭塞,医疗资源匮乏,技术有限,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些患有类似于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他们常常在发病时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而失去了生命,不仅如此有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为了节省医药费,为子女减轻负担,只在乡镇小诊所内简单治疗放弃住院疗养的机会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但除了医疗条件有限,身病或年迈无法自理生活的老人无人照顾更是严重的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大多是自我照顾或夫妻间相互扶持,但这也仅是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
生活孤独单调,缺乏精神慰藉是农村空巢老人“值得关注的另一问题。衡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精神层面有时比物质更重要。所以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可能前面所说的问题都不是最重要的,缺乏陪伴,孤独才是他们要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再好的物质条件,再好的医疗设施可能都不如家人的陪伴带给他们的幸福。只有做到精神赡养,才能让空巢老人“们真正感受到幸福。
二。居家养老模式的优越性
目前,世界各国的养老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即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所谓家庭养老,即依靠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为老人提供物质支持,生活照料以及医疗等方面需求的养老模式,其主要是以传统美德孝“为背景依靠亲情来维系,这种养老模式一般在经济较落后的国家盛行。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飞速发展,家庭结构不断缩小,家庭养老能力在不断弱化,空巢老人“的出现正是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的结果。
社区养老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主要养老模式,其主要是依靠社区这一单位,整合政府。社会。个人多方资源集中养老的一种模式,社区养老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整合资源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采取社区养老较为适宜,这一模式较之家庭养老更加先进,对经济基础的要求也更高。最后是社会养老,这是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一种养老模式,尤其在发达国家基本都实现了社会养老。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由国家和社会保障老年人晚年的基本生活,所以对国家要求较高,既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又要有一定的财政支撑,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已经基本能够实现社会养老。
上面所述的三种养老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要求,而农村正处在由家庭养老模式向社区养老模式转变的过度期,随着家庭养老模式不断弱化,社区养老又尚且设施不足。体制不完善,直接导致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从空巢老人“的需求出发,探索一个新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作为介于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之间的养老模式便应运而生。
居家养老作为一个全新的养老模式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养老成本低,居家养老则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农村地区现有的资源,结合当地特点建设最适合的养老机制。节约成本又能和地区特点相契合,可操作性强。(2)能够最大限度的照顾到老人的感受,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都希望可以在家中安享晚年,而居家养老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让老人能够在家中,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给老人以最大的精神慰藉。(3)居家养老能动性强。较强的能动性也增加了各种制度,政策的可行性,加快建立新型养老体制,更快的改变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三。转型期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如何构建适合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从问题的根本出发,以老年人最急切的需求为立脚点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一)具体的立脚点
首先是对于尚有劳动力,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仅需提供一般的关照与帮助即可,但对于一些长年患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就需要有专门的护理人员,服务中心,必要时对老人统一照顾。针对不同情况的老人,提供不同的生活帮助,是居家养老模式建立时要考虑的一大内容。
其次是医疗保障需求,看病难,看不起病是现阶段农村老年人面临的一大难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也会不断提高,正是最需要医疗资源的群体,但农村受其自身经济状况及交通不便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很难享受较好的医疗服务,尤其是身边无子女照顾的空巢老人“更是处在医疗保障最边缘的地带。如何使得老有所依,病来有医是居家养老体系构建时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
最后是精神文化需求,谈到健康我们现在最常说的就是身心健康,上面所列的两个需求,主要是为了解决身“的方面,而最后一个就是要解决老年人的心“的健康。最缺失的恰恰就是这一方面,因为没有子女在身边陪伴,他们常常感到孤独落寞,使整个晚年生活变得黯淡无光,如何弥补子女不在身边带来的亲情缺失,是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一大难题。
(二)构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1。强化各村集体的社区“功能,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机构。长期以来的村委会一直是顶着政府的光环发挥着领导协调宣传等多种作用,对自身定位不清,随着农业税征收的取消,村委会的公信力及对村民的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正是村委会发挥作用重新树立威信的绝好时机,应借此机会,使村委会的职能由服务政府向服务人民转化。
2。完善农村医保,建立医疗保健中心,现阶段,绝大部分农村虽然都有农村合作医疗,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老人的需求,对此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更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另外,考虑到农村交通不便,应由各村委会单独或联合建立医疗保健中心,为老人提供日常的医疗保健,并在当地空巢老人“家中设立急救铃,以应对老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保证其遇到突发疾病时得到及时的救援。
3。建立老年活动中心,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减少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可以建立老年文化中心,成立老年人兴趣小队,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另外可以结合当地传统民俗,组织当地老年人将一些几近荒废的传统民俗活动重新传承起来,这样一方面是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对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4。有机结合孤儿院与养老院,实现双赢。可以就近建立养老院和孤儿院等福利机构,让老人们可以和孩子们多相处,这样既减少了老人的孤独感,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做到一举双赢。
5。发展非盈利性组织,利用大学生资源。首先应大力宣传孝道“,唤起人们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和关心,可以利用名人效应让更多的人知道空巢老人“这一群体的存在。建立相关的公益组织,与政府机构共同推动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培养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让老人感受更多的温暖。
农村空巢老人“的大量出现,可以说一部分是时代造就的结果,但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让老人空巢“而不空心“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问题。加快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既让空巢老人“多了一份选择,多了一份依靠,也是给未来终将老去的我们多一份关爱。
居家养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新选择
居家养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新选择【3912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