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就业视野下的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探析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8-0114-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村中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从农村向大中小城镇转移的人口越来越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新疆农村地区,大量的论文网少数民族人口也开始向城市移动。这些流动人员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他们既可以成为宝贵的劳动力资源,也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因此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对于扩大农牧民就业。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在新疆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能不能得到有效转移,既是关系到众多家庭的民生问题,也是关乎边疆地区发展的社会问题。
其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新疆由于自然和社会等多种原因,经济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虽然新疆面积广阔,但绿洲面积只占总面积的8百分号,且集中了新疆90百分号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因此从农村劳动力供需角度看,新疆农村劳动力处于绝对过剩状态,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据统计资料显示,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达到180万,现有的就业状态下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然而,如此众多的富余劳动力却处于一种封闭和浪费状态。从转移的方向性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比重较小,50百分号以上是在第一产业内部转移,这距离真正含义的城镇化“差距较大;从转移的稳定性来看,大部分劳动力是在农闲时段进城打工,属于短期的季节性转移,长期在城市务工的人数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口流动的稳定性和成熟性较差[1]。总体而言,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仍然非常有限。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使得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一方面,劳动力转移的经济贡献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得不到体现,经济发展中的人口红利也难以实现[2];另一方面,富余劳动力自身的生活都难以保障,对家庭。社会而言也是沉重的负担。因此只有把这些富余劳动力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才能使其转变为宝贵的人力资源。
其二,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口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城市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在长期的农村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形成封闭。狭隘的观念。而城市化的发展,使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直观感受到都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差别。特别是少数民族农牧民,以往主要居住在单一的本民族聚居区,日常工作。生活仅限于本民族内部,与其他民族交往很少,因而彼此之间认识。理解不深。在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各地劳动者在流动中相互学习,从农村出来的少数民族务工人员不仅自身增加了经济收入。支撑起一个家庭,而且还学到了可以谋生的职业技能和管理经验。同时,在城市里主动或被动的打拼。竞争经历也让他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高了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比如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看到温州人的商业头脑。特区人的竞争意识。川豫人的吃苦精神等也很钦佩,也会把这些优秀品质传递到家乡。作为当地见过世面的人“,他们起着极大的带动和示范效应,能够改变农村的一些陈旧观念,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困境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对新疆农牧民来说,由于特殊的地理。文化。社会等原因,其转移就业还面临着一系列障碍。
1。封闭落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仍然制约着农牧民转移就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陲,自然环境恶劣,加之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此相适应的农业文化传统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范围相对比较封闭,很多地方整个民族都信仰宗教,宗教对人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诚然这些文化传统里具有忠实。诚信。勤劳。朴素等优秀的思想要素,但另一方面,传统农业文化还存在很多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比如封闭自守。排斥竞争。安贫乐道等落后的思想文化意识,一些宗教思想中还有听天由命。安于现状的观念等。这种潜在而强大的文化力量从深层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就业态度。在这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下,很多农村劳动者墨守成规。不愿创新,缺乏冒险精神和创业意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难以施展身手。
2。生活成本。交通成本较高。由于新疆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与内地城市之间的沟通缺乏便利的交通条件。对于新疆地区的劳动力来说,火车。飞机的交通费用远远高于内地省市之间的往来费用,这对于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很现实的门槛。尤其是南疆维吾尔族农牧民,居住环境比较封闭,很多村民不会说汉语,即使略懂汉语的,如让其从一个单一的维吾尔族社区突然跨入一个文化氛围完全不同。异质性非常大的另一个民族社区,并且要赚钱谋生,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大的[3]。因此,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转移就业时,生活成本。交通成本成为影响其流动方向的一个重要障碍。事实上,新疆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往往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打工的首选。
3。特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在很多大城市都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在迁移过程中会自发形成本民族相对聚居的小社区。法国学者保尔?亨利?雄巴尔德洛韦及其小组研究成果表明:所有的社会团体都有占有居住地和城市的独特的方式……除了居住环境的不同,社会归属以强有力的方式规定了家庭空间的布置。人际关系。日常出行和都市生活。“[4]对于跨省区流动的人口来说,相同地缘的老乡“出于生活关照。心理适应以及集体争取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都比较愿意靠近或居住在一起。对少数民族来说尤其如此,共同的民族身份。民族心理使他们在异乡更能够获得彼此的认同,更愿意居住在同一片区里,这种民族聚居在城市主流社会环境下形成了某种程度的二元社区“,让身处其中的少数民族居民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观念意识等方面延续了以往在家乡状态下的很多特征,获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就业选择,比如就业途径。职业范围等。三。促进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农牧民就业途径的政策建议
扩大各族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就业,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途径。对此,应当在政府宏观调控方面采取多方面措施。
首先,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途径。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职业的转移,前提是要提供大量的非农领域岗位。因此发展新疆第三产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第二。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在财政。金融。税收等多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促进其发展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特别是商贸服务行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经济的活力,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实现更多的灵活就业。
其次,提供就业服务,为劳动力转移搭建良好的平台。近年来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也为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机遇。政府部门应强化服务意识,一方面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摒弃那些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陈旧观念,倡导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就业理念,为转移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构建劳务输出平台,在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农民自己出去打工往往比较盲目,政府可以为农民提供必要的就业信息,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组织。有秩序地转移就业,提高其外出就业收益,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金钱。时间。信息等成本。
再次,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给予积极的保障。服务与管理。农村人口特别是少数民族劳动者转移到城市,在整体上来说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应当加强法制建设,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特别要加快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为他们的正当活动提供帮助,在就业。劳保。子女入学。宗教活动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以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也不能忽视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负面效应,要对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的管理,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极少数违法犯罪分子依法给予打击。
最后,提高农牧民的文化水平和能力素质,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个人能力偏低。缺乏就业竞争力是制约少数民族人口外出务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加强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的必备条件。从短期来看,政府应当根据社会实际和企业需求,开展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包括技术培训。语言培训。法律知识培训等,比如:加强汉语培训,增强少数民族农民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训必要的技能,使其能够在城市维持生计。通过针对性地短期培训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个人能力,同时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5]。从长期来看,政府应着力提升整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既要关注中小学义务教育,也要积极扩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继续教育和继续培训。提高现有劳动力和潜在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和就业技能,才能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转移就业时克服各种障碍。顺利实现就业。
扩大就业视野下的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探析
扩大就业视野下的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探析【3602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