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分析【4681字】

时间:2023-07-04 13:35来源:毕业论文
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分析【4681字】

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分析

贫困代际传递的概念由阶层继承和地位获得“的研究范式中发展而来,是指在一定的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


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分析

贫困代际传递的概念由阶层继承和地位获得“的研究范式中发展而来,是指在一定的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代际之间延续,使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①。显而易见,贫困代际传递的产生一定的相关因素和现实条件,而这些因素和现实条件能否造成论文网贫困代际传递也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的。本研究2014年7月―9月对陕西省西乡县某贫困镇20户低保家庭追踪研究发现,造成这些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是多样化,但造成贫困的发展路径大致归为两种:纵向性贫困户,即持续性贫困的家庭,家庭的贫困史较长,短期无法摆脱贫困,基本依靠低保和种地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横向性贫困户,即在某一阶段因突发状况致贫,出现暂时性贫困的家庭,往往短期内可以摆脱贫困。

对于农村贫困户的研究,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今后这些农村贫困家庭的成员是否有一定的能力去摆脱目前的贫困现状,也无法预测是否会将贫困再次传递给下一代,但是对二十户贫困户的实地调研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与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相关性高的因素。本文将社会排斥理论来分析探讨农村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

农村贫困家庭的贫苦状况的改善与摆脱,既可以看做是农村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割裂,也可以说是新的场域与惯习再生重构的过程。对贫困问题的认识,其实质是部分社会成员因缺乏资源而导致的社会剥夺②。农村的发展受到阻碍,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基础设施缺乏,因此80?的③农村人口长期摆脱不了贫困。显然,社会剥夺和社会排斥对中国农村贫困的产生有着十分深远的负面影响。从社会排斥内涵来看,社会排斥理论强调贫困是被剥夺了经济机会所导致的,而造成被剥夺的因素在社会下层和穷人中不断再生产出来,贫困也因此发生代际传递④。因此,从社会排斥视角研究农村贫困代际能够从问题的根源入手,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研究探讨,有助于更全面的认识农村贫困代际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排斥的经济维度与贫困代际传递

从社会排斥的概念来看,社会排斥既是是一种被边缘化的机制与过程,由于各种原因,在国家。社会组织和社会利益集团等施动者的作用下,致使个人。群体等受动者不能公平地享受到应该而且能够享受的公民权益与国民待遇,导致他们能力削弱与机会丧失,以致处于边缘化困境的一种社会机制⑤。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一座座高楼耸起,越来越富裕,而农村却一直处于贫穷状态。城乡贫富差距的持续加大现象,追其深层原因,不得不分析社会排斥的经济维度对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在工业化过程中,国家一方面对农民实行高积累政策,另一方面不断压缩农业的投资比例⑥,从而导致农业收益下降,农村发展严重受阻。这些政策措施给农村造成的经济排斥带来直接后果就是农村的长期贫困落后,城乡差距逐渐扩大,社会贫富悬殊急剧扩张。当前时期,现代化程度迅速发展,大量农民开始选择进程务工,但是户籍制度的限制再次剥夺了农民非农的就业机会,他们只能从事一些最底层的工作,微薄的收入和户籍制度的限制,致使其子女依旧无法拥有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甚至被留守在农村,缺失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心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们在调查中也有所发现。比如,M家,这是一个三代大家庭,奶奶今年78岁,独自一人在农村照看8岁的孙子小华,小华的父母全都在西安打工。据小华的奶奶说,孙子今年上一年级,其父母在他三岁的时候就一直在外打工,一年也就回来一两次,本来想等孙子上了小学接去西安读书,但是高额的借读费和严格的户籍限制,最终还是让这个家庭放弃了这个想法,只能让小华继续在镇上的小学读书。由于小华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小华的关心很少,致使小华性格孤僻,很少和同学老师交流,学习成绩也不好。

对M一家而言,虽然夫妻两个人都进程务工,但是微薄的收入根本没有明显改善这个家庭的贫困状况,儿子小华依旧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甚至还成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最基本的心理需求都被剥夺。这对于一个孩子的未来成长,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二。社会排斥的福利制度与贫困代际传递

一直以来,国家和社会都认为,农民可以依靠土地和家庭保障实现自身的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的低保比不上城市低保重要和紧迫。国家长期实行一系列政策优先发展城市,忽视了农村的具体制度如户籍制度。养老制度。住宅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等的建设,把全国80?以上的农民因户籍原因排斥在了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之外⑦。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圈地热随之而来,大量农地被征用为建设用地,失地农民数量急剧增加。在农转非的过程中农民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本身,还丧失了一系列的权益和权利。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当不了农民,也无法与市民一样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因此,失地农民面临着极大的社会风险,尤其是那些贫困地区的农民。

除了无法实现对农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外,当前针对贫困农民家庭的扶贫政策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中央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把传统的分散救济式扶贫方式彻底改变为开发式扶贫方式⑧。事实上,这种扶贫方式虽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受益的却不是向贫困农民,而是地方的强势群体和地方政府的各部门。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除了对20户贫困家庭进行调查访谈,我们还对享受扶贫政策的非贫困户“进行了调研。如B家,经济条件在村里算中上等家庭,夫妻俩之前一直在打工,后来通过哥哥(本村的支书)帮忙得到了地方政府扶持养猪政策的项目名额,于是决定回村创业,办了养猪场,目前这个养猪场固定资产大约在100万左右,流动资产在70-80万左右,当时创业投入资金大约在15万。据了解,村里真正贫困的家庭每年的平均收入大约在3500元左右,勉强可以维持家里的日常生活,即使得到了这个扶贫项目的名额也根本没有能力和资金创办养猪场。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扶贫政策过度弱化了救济式扶贫的作用,忽视了真正贫困群体的实际利益。扶贫资源被有关系的能人“用来发家致富,导致越富裕的家庭资本积累越多,越是真正贫困的家庭越没有能力摆脱贫困。三。社会排斥的社会资源与贫困代际传递

对于每一个农村贫困家庭来说,贫困不仅仅指物质贫困,更是一种持续的生活困境,靠贫困农民个人或家庭的努力,在短时期内难以摆脱。据统计,有6000多万残疾人,其中80?生活在农村,30?为农村贫困残疾人⑨。这一特殊群体而言,获取社会资源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亲属。邻居和农村社区。这里的社会资源主要包括物质。精神以及其他多方面的支持。

通过调研这20户农村贫困家庭发现,这些家庭获得的社会资源十分有限,物质方面仅仅是从政府获得的低保金,只能暂缓温饱问题。而且他们获知的就业信息也较少,调查发现,村里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是通过亲戚。老乡介绍,才有机会出去打工的,但是对于一些贫困家庭的年轻人仍然在家务农,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家庭的社会资源少,社会关系单一,外加贫困家庭的子女一般受教育程度低,因此获取进程务工的途径少,机会少。例如W家庭,共有三口人,夫妻两人现已经60多岁,由于无法生育,收养了一个女儿,今年刚满16周岁。据了解,W家基本上算是村里最穷的人家,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差,女儿成绩也不好,所以女儿未上完小学就已经辍学在家。W家没有什么亲戚,在村里很少与人们来往,甚至与邻居也不怎么交往,而且w家的父亲担心女儿一人外出打工不安全,也不愿意让女儿去城里找工作,所以现在一家三口目前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种地和低保金。由此可以看出,贫困家庭由于没有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换的社会资源,担心给别人添麻烦或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心理原因导致他们有意识疏远了社会关系,从而制约了他们与外界的沟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因此也降低了他们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

四。社会排斥的文化教育与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历来是促进社会阶层间合理流动的进阶,同时也是贫困家庭打破贫困代际链最直接且最有效的途径。知识的能力对一个人或家庭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而农村居民历来在教育上所遭遇的社会排斥尤为显著,导致了他们知识的能力的欠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是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深层次原因和根源所在。在知识改变命运的今天,对于农村居民尤其是贫困农民来说,接受高等教育是他们摆脱贫困,提高社会地位最直接的办法。然而农村孩子在受教育方面大多数时候是受社会排斥的。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孩子因家庭贫困无法支付高额的学习而早早辍学,难以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或因不合理的高校招生制度而与大学无缘;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高额学费让考上了大学的孩子家庭陷入选择性贫困当中,这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排斥。这种排斥阻碍了农村居民自身文化素质和知识能力的提高,致使贫困代际延续问题尤为突出。

在调研的二十户农村贫困家庭中,不乏存在由于贫困使子女无法接受完整义务教育的现象。其中,最为普遍的现象是,这些贫困家庭的子女都在镇上的中学读书而且大部分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在读初中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就基本上都在老师的劝说下去读技校了。在这个大学教育普及扩张的时代里,学历低的人很难谋取一份稳定的工作,更不要说初中文凭都没有的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他们没有资本投入和高水平的职业技能,不得不进入地段就业成为新一代低收入群体,面对他们的无疑是持续贫困的生活。因此,教育的不公平时最大的群体歧视和影响最深远的社会不公平,最终会影响到社会的均衡发展和持续发展⑩。

五。结论与思考

农村贫困代际穿的发生并非必然,社会排斥理论视角的研究发现,影响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网络资源贫乏。社会排斥的经济纬度。福利制度以及文化教育这几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强化了农村贫困代际的传递。针对这些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对农村贫困家庭社会排斥带来的不利因素,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链条,对农村反贫困工作具有深刻的意义。

然而,切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链条并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往往一项体制的改革需要很长的时期才能完成。因此,针对此问题,找准切入点是关键,循环渐进,从致使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源出发,解决各种对农村贫困家庭,尤其是其子女的不公平对待问题。首先,在影响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因素中,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政策不公平是当务之急。将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子女受教育权利公平化作为切入点,把义务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地方,尤其是经济较为贫困较为不发达的地区,实现教育的公平化。通过政策鼓励来宏观调控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其次,国家应该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助学信贷制度,让寒门学子无障碍的接受高等教育,而不会因高额的学费错失上大学的机会。除此之外,国家和社会还应该给予农村贫困家庭更广泛的政策性支持,从而为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在强有力的社会资源的形成形成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尽快打破代际贫困的链条。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注解:

①李晓明。贫困代际传递理论评述[j]。广西青年干部学报,2006,16(2):75。

②关信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78。

③康涛陈斐:“关于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载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6。

④许小玲,魏荣:“社会排斥与弱势群体:一个中国情境下的分析框架“,载前沿,2012(11)。

⑤银平均: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13。

⑥杨涛,施国:“庆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综述“,社会学研究,2006(7)。

⑦同⑤。

⑧银平均: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13。

⑨刘启栋:“关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力“,载社会福利,2002,(6):33。

⑩马新,“教育公平对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载现代教育管理,2009(1)。

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分析【4681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232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