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推进新课改的困难与出路
中图分类号:G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167-02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至今,新课改已在推行十余年,虽摸着石头过河,但有些学校在新课改中取得的成绩我们有目共睹。但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城乡二论文网元分化。地区和个人贫富差距大问题,农村中学在推行新课改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纵观整个农村地区,新课改仍然步履维艰。
一。农村中学推进新课改的困难原因
(一)农村经济不发达,教育经费不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对教育的发展具有支撑作用。但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无法为新课改进行必要的经济支持。经费不足,直接导致农村中学教学设施不完善,优秀教师。优质生源流失等诸多问题,如此农村教育的不良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极有可能完全边缘化。据研究者在国家级试验区的调查结果显示:78。3百分号的教师认为教学设施等物质条件不能满足需求,93百分号的教师认为使用新教材的难点在于缺乏课程资源。新的课程改革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硬件设施,如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等。笔者对衡阳市周边农村中学调查也发现,多校没有多媒体教室,即使有也数量有限,基本不对学生开放。校图书馆的书籍也是东拼西凑组建起来的,没有专门的管理;教具和音体美器材更是少之又少。农村中学硬件设施的匮乏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一块绊脚石。农村有限的经济也使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得不到基本的保障。教师们还常常要为温饱问题而发愁,于是,一些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或主动离职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或在其他待遇较好的学校抛出橄榄枝时调任他校,留下来的老师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由于现实条件不足也没有热情和动力来进行新课改了。
(二)农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对新课改教育理念理解不够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起引导。组织作用。在新课改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但有调查显示:农村高中学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占12。5百分号,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32。3百分号,农村初中学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34百分号,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占52。6百分号,还有25。7百分号的农村教师仅具有中专学历。师资力量不足,农村教师的低水平。低学历,导致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不仅如此,教师结构鱼龙混杂,有公办,有代课,教师年龄结构也普遍老化,这使得农村教师难以把握和接受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思维。
新课改,强调的就是一个改“字。反对只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以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个性,允许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持不同的见解等等以促进学生多样化。多元化发展。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农村仍然根深蒂固,特别是年纪大的老师,思想和教学方式难以转变,往往是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以填鸭子的方式来灌输知识,忽略学生的感受和课堂反应,一味的追求繁。难。偏“而不注重与现代生活。科技相联系。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下,无论地区,教师们都是一切以高分为本而忽视学生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中也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从事着应试教育的活动。
(三)农村中学生源流失,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首先,农村优秀生源的严重流失。随着外出务工大军的发展,在外工作的父母把孩子接到身边在城市就读,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家庭也纷纷把孩子送往城镇学校学习。并且由于各学校对升学率的竞争,农村一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也被经费充裕。教育设施完备的民办学校买断。长期如此农村中学生源必定整体偏差,并有越来越差的趋势。其次,留守学生未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据调查,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属留守儿童,长期独自在家或跟家中老人居住,缺乏父母关爱,更谈不上良好的家庭教育。大多缺乏自信,心理脆弱,因而在新课改中很难积极勇敢的参与其中,不敢也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老师进行互动。再次,农村学生的眼界不够开阔。近年来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经济水平有所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但农村生活与现代化的社会还是存在不少差距。许多农村学生连省城都未去过,更别提一些现代化设施的操作等等。这也导致在新课改中一些综合实践课无法正常完成,只是走过场由老师讲讲完事,并没有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四)教材侧重城镇地区,偏离农村实际
课程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媒介,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新教材的编写主要集中在教育较发达的几个省市,编写专家也来自大学及中心城市的中学特级教师,他们对农村教育现实,致使编写的教材内容不能很好地反映农村社会实际与农村教育现实,甚至将农村素材改变为城市素材。“这种情况的局限性在课程教学中比比皆是,如历史。政治科目中,常有实践活动为上网查阅资料,向有关专家了解情况并讨论,参观博物馆等等,这些都是在农村无法操作的活动;英语教材的编写,也是针对已开设过英语课程的城镇小学学生的基础而言的,对农村中学来说,由于初一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英语,使用新课改的教材就感觉偏难。如此新课改的教材对农村地区的教师和学生而言则偏离了实际。
(五)教育评价体系单一,以高分为本
就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而言,它的改革并没有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新课改倡导人性化的。动态的。发展的评价理念,倡导评价体系更加侧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现行评价体系下,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好不好,老师是否有能力,学生是否优秀,仍然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的。目前选拔人才的方式及其单一,考分成为唯一的录取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新课改的课程目标只不过是一厢情愿,新课改的实施也是一纸空文,顶多是挂羊头卖狗肉,换汤不换药。学校的名声。教师的职称和业务水平。家长的满意度全都是与学生的考分挂钩。因此,只要传统的评价标准不加以改变,应试教育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新课改的实施也只能是空口号。二。农村中学新课改的出路
(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教育投入
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一是靠农村社会本身的财政支出,二是靠中央财政和社会的支持。解决农村中学的办学经费问题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提高农村经济实力;农村地区财政部门要以教育为本,拓宽教育投入的渠道,建立规范的。责任分明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财政建立农村课改的教育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村教学设施和教师的待遇,并将教育经费向贫困和偏远地区倾斜,优先满足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就学权益,为农村的新课改提供物质保障和经济支撑,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加强农村中学教师培训,提升师资力量
加强骨干教师培训。选拔农村青年和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化的新课改学习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和对新课改理念认识的最直接的方式。近年来,已经实施了国培“计划,着力为新课改培养了一批优质教师,其中的成效已经显现。在培训中,我们不仅要让农村中学教师充分的学习。模仿新课改教学模式,还要其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使其在日后的教学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摸索和探究出一条能适应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道路。
扩大校际交流。组织农村中学教师到一线的课改学校进行学习和观摩。这不仅仅只是让农村教师走出去,还包括请课改专家走进农村,给广大农村中学教师宣讲和传播新课改理念和教学经验,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模式,给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思维来一个全新的洗礼,推动农村中学新课改的全面实施。
吸引优秀师资到农村中学任教。农村教师学历偏低的现状,政府应帮助农村学校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学历师范生到基层任教,如近年的特岗教师招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学校教师低学历的问题,给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除了国家政策外,农村学校自身也要利用和挖掘各方面的有利条件来改善教师待遇,如提高工资水平,改善食宿条件。
(三)切实落实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中学学生素质的培养
提高农村学校的竞争力,留住优秀生源。要想解决农村优秀生源的流失,农村学校要利用各界提供的资金引进优秀教师,添增新的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食宿状况,努力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来吸引和稳住优秀生源;针对农村学生缺乏关爱和家庭教育缺失而导致自信不足,心理失衡等弊端,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节,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危机;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感觉到班级这个家庭的温暖;加强学校图书馆和多媒体室的建设,开阔和培养学生的见识。
(四)提高农村中学师生适应以城市为本的教材的能力
针对目前农村师生不适应以城市为本的教材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他们的适应和理解能力。
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见识和对教材内容。课程环节的掌握能力;定期举办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组织学生到各大城市参观了解现代化生活;校与校可开展手拉手活动,城镇名校一对多的帮助农村学校,给他们提供所需的资源,如教学资料。优秀教师等。各校可根据本地区环境。学校条件。学生知识水平和教师知识结构,制定一套适合教学的教材即校本教材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在实现国家教育基本要求的同时改变具体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校本教材可充分利用农村的环境,结合农村生活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周边事物,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目前以学生分数。升学率为本的教育评价标准严重限制和阻碍了新课改的推行,改革旧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尤为必要。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应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从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和结果并重转变,从单一的分数标准到多元指标转变,综合考察学生素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在升学选拔中,采取比例制,打破考试分数定一切的局面;也可以考虑多次高考,综合多次考试的成绩,避免一考定终生的弊端;更科学合理的选拔和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输送建设者和接班人。
农村中学推进新课改的困难与出路
农村中學推进新課改的困难与出路【4210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2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