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阅读的需求贫困与不发展“原则探析
中图分类号:G252。0文献标识码:A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5139
AnalysisofDemandPovertyofRuralReadingandthePrincipleofNon-De论文网velopment
AbstractDemandpovertyofruralreadingisthescarcityoftheeffectivenessofthedemand,soitoftenformsthetrapofreadingdemand,whichhasmaderuralreadingconstruction,serviceandresearchintoamisunderstanding,andhascausedthejudgmentandassistancecontrarytoreality,suchastheshortageofruralreadingresources,deficiencyofconstructioninputandpoorservice,etc。Thisisalsothereasonwhyruralreadingcareerhasbeendevelopingunsatisfactorilyandhascausedthewasteofsocialresources。Persistingintheprincipleofnon-developmentcanhandletherulesandcharacteristicsofruralreadingdemandaccurately,identifythetypesandformsofthefarmersreadingdemandscorrectly,andfullyknowtheconditionalityandcomplexityofreading。Therebylibrariescanwellplaytheroleofruralreadingservice,overcometheblindpsychologicalcomparisons,andsolvetheproblemsofruralreadingdifficultgroupstargeted。
Keywordsruralreadingdifficultgroups;farmersinminorityregions;farmerbookhouse;readingcarefromlibrary
一直以来,农村阅读问题都受到学界的重点关注,人们从阅读建设。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有个重要问题始终未能引起足够的注意,即探讨农村阅读内部因由的不多,更少有探寻农民自身因素的研究。笔者于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陆续在齐齐哈尔市的富拉尔基区。梅里斯区。龙江县。富裕县。讷河市。泰来县等6个地区调研了29个少数民族村的阅读状况,对村长(支书)进行了专题采访,对农家书屋做了实地考察,还对达斡尔族。朝鲜族。满族。鄂温克族和柯尔克孜族670名农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家访,结果发现,农村阅读的需求贫困问题是导致一些地区农村阅读建设和服务徘徊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就农村阅读需求贫困的某些现象与农村阅读建设。服务和研究的认识误区进行分析,并对解决农村阅读需求陷阱问题应坚持的不发展“原则进行探索,希望能为进一步提高农村阅读推广成效,以及扩大全民阅读成果的服务路径提供新的借鉴和思考。
1农村阅读的需求贫困
阅读的需求贫困,即阅读需求的有效性不足,具体是指现实生活中看似服务对象对阅读有需求,而在提供阅读资源和服务时,服务对象却又不能有效利用,甚至仍不阅读的一种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需要并非有效需求,不具有真实性和指向性,是一种佯需求。伪需求[1]。农村阅读的需求贫困主要表现在农民对阅读认知与阅读行动的脱节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阅读需求贫困的问题比较突出,且带有一定普遍性。
一是对阅读意义认识高,但阅读行动实施率低。阅读对于集体和个人的重要作用,绝大多数农民都能说出几条,在我们采访中,573人认为看书非常有用“和有用“,占85。5百分号。但是,近十年来,从未看过书报刊的则有515人,达76。9百分号。在阅读人群中,看过1~2本书的有40人,为6。0百分号;看过3~4本书的为19人,占2。8百分号;看过5本书以上的只有6人,为0。9百分号;有78人(占11。6百分号)看的仅是报刊(含数字阅读)。而每天看书包括看报刊10分钟至1个小时的有58人,占8。7百分号;看1至2个小时的有36人,为5。4百分号;看2个小时以上的不过12人,占1。8百分号;间隔很长时间才偶尔看一看的有49人,占7。3百分号。说起来有用“,行动中不用“的现象,目前在农村阅读中仍然很常见。二是了解阅读设施的很多,利用阅读条件的却很少。调研发现,知道图书馆的有447人,为66。7百分号,而去过各类型图书馆的为138人,占20。6百分号,有些人仅是进屋转转,看过书和借过书的分别为63人和60人,占9。4百分号和9。0百分号;知道书店的为495人,在书店买过书的有172人,分别占73。9百分号和25。7百分号,其中多是给孩子买教辅资料;向亲朋好友或邻居和同学借过书刊的有24人,占3。6百分号。如果把买过。借过和看过书的人都单算,总人次才有47。7百分号。家里有藏书的72人,占10。7百分号;有报刊的95人,为14。2百分号。实际藏书报刊者是105人,占15。7百分号,而其中自己花钱买书买报刊的为89人,其余都是上级领导机构下发或亲友赠送,而且党建类。政治类。经济类和教学参考书的数量较多。有书不到10册的为47人,有11~20册的为16人,有21~50册的为9人,50册以上的没有。藏书最多的9人中多数是退休返乡的教师。
三是能要求别人阅读,却不能管理自己。在我们的调查中,村干部都认为村民是应该看点书的,但自己很少看:29个村长(支书)没有一个人去图书馆看过书;自己花钱买书的也不多,家里有藏书的只有1人,而且不足10册。学生家长也大都愿意孩子看些课外书,共有443人,占66。1百分号,但是,其中328人希望看的是教辅资料,为74。0百分号;能陪孩子看书的家长有228人,占51。5百分号,但绝大多数是边干家务活边看孩子写家庭作业。而能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或指导孩子阅读,包括能辅导小学生做作业的只有58人,其余48。5百分号的家长都是放任自流。
四是热切盼望阅读援助,却消极对待阅读资源。从1950年开始,农村阅读设施建设几次掀起高潮,如文化部等组织了农村图书室网“建设,各部委陆续开展了万村书库“。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工程“。希望工程图书室“。知识工程“建设,各种基金会等在农村援建了很多读书活动室,各地区公共图书馆还在农村设立了各种形式的流通站“。分馆“等,可是到头来,能得到利用的阅读设施还是不多。譬如,农家书屋工程“于2007年启动后,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投入180多亿元,各地区轰轰烈烈地建设了5年多,在全国64万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在我们走访的29个调研点里,每个村的农家书屋藏书都有1千多册。可是,在接受我们采访的农民中,6~7年来去过农家书屋的总共只有284人,年/屋均1。63人,其中看过书的有76人,借过书的为89人,年/屋均0。44人和0。51人。如果把进过书屋的人都算在内,每年对各书屋的总利用率仅有2百分号。
2农村阅读需求贫困的负效应
农村阅读的需求贫困,即不能形成有效需求的最大负效应,它使人们形成片面化思维,进入认识误区,从而跌进阅读需求陷阱。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则是对农民在看书少原因上存在认识误区:
一是认为农村阅读资源短缺。以为农民对阅读意义认知高,阅读需求必然多,而由于农村书少,所以农民才看书少[2-3],并以此为据呼吁或实施加大农村阅读建设。服务和研究的力度[4-5]。这种观点的偏执,是把农民的阅读认知与阅读需求硬性等同起来,却又只看到了农民对阅读的浅层认识,而人的阅读认知与其阅读需求则是两回事。一般来说,有效阅读需求的形成,既要对阅读有充分的认知,还要有一定的阅读偏好和阅读动机,三个环节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现实中,对阅读有一般的认识,并非必然有阅读偏好和阅读动机,因而,很多人不见得能产生有效阅读需求,也未见得会实施阅读行为,尤其在阅读环境和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所以,对农村阅读的贫困需求付出的再多,也难免事与愿违。
二是以为农村阅读的社会保障不够。把农村书少痼疾的根源归咎为社会阅读资源分配不公[6-7],认为城乡存在的阅读差别,是农民的阅读权益没有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保障的结果[8],强烈地表示了对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关切[9],也常常为此而批评农村阅读建设投入不足[2,10]。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公正与否的判断具有角度性,不同角度的人对公正问题的感受和态度并不一样。在农村阅读上,学界认为不公正的,农民则不一定有同感和抱怨。因为,很多农民没有阅读兴趣,无法产生应有的阅读需求。显而易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向农村投放与城市等量的阅读资源,并不能改变农民看书少的现状,也不可能实现所谓的社会公正。
三是认定农村阅读服务不对路。很多学者以为农民不愿意走进阅读和阅读成效少,主要是由于图书馆员服务精神缺失造成的[2-3,10]。这种认识实际是一种线性思维:农民对阅读认知很高而阅读很少,其原因自然就在提供阅读服务的人身上。这种粗率的指责明显失之偏颇。一则,混淆了阅读服务及其效果中主客体的作用。农村阅读服务的主体是馆员,而利用阅读的主体则是农民,农民在利用服务成效上起着主导作用。不难想象,在农民不想阅读或没有阅读能力的情况下,即使传统服务再热情,提供的阅读资源再多,又能有多少人阅读?他们又会阅读多少书?何来阅读的成效?二则,只注意了农民没买书和不看书的消极性,却未了解农民参加其它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如很多乡村调查都表明,农民首选的文化生活方式是看电视。农村电视机普及率高,家有两台电视机的很常见,而且电视节目应有尽有又喜闻乐见,其美感和乐趣无疑超过孤独的一个人阅读。三则,目前农村生产生活还需要互相帮衬,相互间仍有很大的依存性和依赖性,人际关系占有重要位置。因而,人们更看重面对面的往来活动,对独立看书的安静并不买账。
这些认识误区,也导致农村阅读援助策略中出现了资源配置公平论“。服务精英论“和夸大图书馆作用的倾向。有的人以为,只要农村有了阅读服务,尤其多建图书馆[11],农民就会有阅读热潮,农村的贫困状态也能因此而得到改变[5]。其实,这些策略也跌进了农村阅读需求陷阱。如在实现普遍均等“建设和服务上,图书馆人所做的很多努力和尝试都没能扭转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依然停留在几近为零的水平上“[12]的尴尬,而为了转变年年送书下乡。年年还闹书荒“的状况,新闻出版部门等启动了农家书屋工程“。这一工程旨在一并解决农村买书难。借书难和看书难“的问题,从根本上帮助农民摆脱贫困“[13]。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宣传声势和实施力度史无前例,在全国行政村所实现的全覆盖比以往任何一次农村阅读设施建设都更具普遍性和均等性。但是,时至今日,在我们调研的29个村里,农家书屋没有一家是开门的,全覆盖后的阅读设施又都全瘫痪,处于过剩闲置和空耗浪费状态。各书屋的发展经历如出一辙,即头几天有人来,多是孩子,大都是看看热闹,也有的随便翻翻,借书回家看的很少,但都从来没卖出过一本书。我们要参观农家书屋时,有9个村甚至是村长(支书)也没找到门钥匙。这也并非齐齐哈尔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个案。全国的农家书屋不仅迄今没有关于卖书的报道和工作总结[14],借书工作也相当不理想,即便在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地区,于农家书屋覆盖后的2010年,就已经有三分之一不能正常开放,三分之一不开放了[15]。为什么无论哪个机构,采取怎样的策略,农村阅读的起色都不大?其根源就在于,农民阅读需求的内因起着主导作用。而农村阅读援助和研究主体并没有真正在农民买书。借书和看书的因果关系上理清楚对农村阅读需求的认识,为一些假象所迷惑,仅仅停留在农村书少问题的表面上。3对农村阅读需求认识偏差的原因
应当说,农村发生阅读需求贫困以至有需求陷阱不足为怪。任何群体的需求,无论在范围还是程度上都参差不齐,而且人们的阅读实践往往滞后于阅读认知,这也是农村的真实存在。所以,必须看到,当前人们是忽略了农村阅读需求贫困的问题,从而产生错觉,致使阅读建设。服务和研究出现偏差。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阅读援助和研究主体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没有认清农村阅读需求构成的真实性;二是对农村阅读需求的认识角度尚有局限性。
人的阅读需求不以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要有一定的动因。主观能动性和必要条件才能形成,而目前农村阅读需求结构中就缺少一些要件,阅读援助和研究主体等则恰恰疏忽了这些问题。
其一,农民阅读需求形成的外部动力微乎其微:农业生产需要很少。如今种植和养殖等农业劳动除了靠天气还要拼力气,还常有农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农民个人必须通过阅读学知识。技术的迫切性不大;农民生活需要的不多。党的富民政策大幅度向农村倾斜,尤其少数民族农民的幸福生活更有可靠的保障,读书与不读书的生活水平在农村没有明显差别;农村阅读氛围不足。无论干部还是农民,大都愿意参加各种应酬。娱乐和聚会,在绝大多数人都不阅读的环境里,不看书自然成为正常的事,而看书则会被一些人认为不正常。
其二,促进农民产生有效阅读需求的主观能动性较弱。一来大多农民缺乏主动阅读的劲头和自觉性;二则大都对阅读的兴趣和感情淡薄,更缺少阅读的习惯,能想到阅读的人也很少;三是缺失应有的阅读意志和毅力。这些问题不仅使一些有效阅读需求难以产生,也使一些有效阅读需求很难维持下去。所以,农民有明确阅读目的的极少,大多人的阅读目标模糊,有的则说不清楚,甚至还有认为阅读没啥用的。如在我们采访的农民中,20年没买书和没借书的分别有143人和175人,各占21。3百分号和26。1百分号,30年没买书和没借书的则有65人和85人,分别为9。7百分号和12。7百分号,有231人从来没想过看书的事,占34。5百分号。
其三,农民产生有效阅读需求的条件有限。一是不具有基本的识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现代阅读技术。我们的调研中,有29人是文盲,占4。3百分号;上过小学的有108人,为16。1百分号;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为412人,占61。5百分号;读过高中的仅115人,占17。2百分号。其中不少是辍学或肄业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一个也没有,可阅读的内容和范围相当狭窄;二是缺乏实施阅读的基本条件。农民中不仅有由于家庭环境。空间和光线等问题而不便实施阅读的,也有受经济条件制约,买书和借书都有些力不从心的;三是很多人的精力不够。既有因劳动强度大而没精力阅读的,也有没时间看书的。如在我们调研的村民中,天天看电视节目的为629人,占93。9百分号,其中看电视不足1小时的有32人,为4。8百分号,看1~3小时的为346人,占51。6百分号,看3小时以上的达292人,为43。6百分号。比阅读更吸引人的,除了电视外还有很多文体活动。在我们调研中,农民喜欢唱歌。跳舞和体育活动的,分别有228人。236人和102人,占34。0百分号。35。2百分号和15。2百分号,还有占9。1百分号的61人喜欢喝点小酒和打打小牌。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农民阅读需求的程度。
农村阅读援助和研究主体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的局限主要由五个因素所致:一是工作心态浮躁。有的研究者不深入实际调研分析,只看现象不问实质,不认真发现现实问题和切实解决具体问题,靠主观决策凭感觉办事。单纯将城乡标准一致化是很长时间以来一些农村阅读建设。服务和研究中的误判;二是追求表面文章。受社会上形式主义风气的干扰,一些部门和机构忙于农村阅读建设的数量和规模,强调外在形式和社会声势,很少在建设质量和服务实效上下功夫;三是过于本位主义。在援助农村阅读的干什么和怎样干的筹划中,有的机构好大喜功,缺少大局观和全局意识,突出的是个体形象,看重的是部门业绩,却很少考虑国家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这些问题在阅读建设和服务中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四是缺乏自我约束力和敬畏心理。目前对农村阅读的建设。服务尚未提出科学的评估标准,也缺失监管的长效机制,更没有严格的问责制度,致使农村阅读建设和服务多以上级领导评价为标准,有失公允。重视起点。强调过程。不管结果,是目前一些虎头蛇尾文化活动的通病;五是急功近利思想冒进。对于农村阅读现象,个别研究者为了晋升职称而写论文,为了发表论文而研究,赶时髦。跟风头,很少下乡关注农村的实际问题。研究中也常常缺少认真的独立思考,往往人云亦云,以至出现误读。例如,有一些研究是把农家书屋与农村图书馆混为一谈的[3,16-18]。而农家书屋与农村图书馆不仅有建设主体和主权上的不同,还有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权威文件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于2007年就明确指出:农家书屋要完成卖书“和借书“两项任务,首要实现发行网络进村“和培养农村图书市场“的目标[19]。农家书屋与图书馆是农村阅读服务两股道上跑的车,两种性质服务不可能同日而语。诚然,在服务农民阅读上,图书馆可以与农家书屋联手合作,但不能混为一谈。
4针对农村阅读需求贫困的不发展“原则
面对当前农村阅读需求贫困的问题,无疑需要对以往工作和研究进行深刻反思,也应该对农村阅读反复投入建设和服务的任性说不“。不发展“是魏建琳对农村阅读建设问题提出的一个命题[20],即正视在大力发展中的不发展问题,不能一味地追求快速发展。笔者也赞同不发展“的观点,是因为它符合农村阅读设施建设发展的艰难困顿实际。坚持不发展“原则,可充分重视影响农村阅读发展的障碍,深入剖解不发展问题的成因,准确把握农村阅读需求的规律,为图书馆服务农村找准位置,在农村阅读设施建设上既有所坚守,也有所放弃,以控制盲目扩张而落入阅读需求陷阱。针对阅读需求贫困问题,当前亟待做好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理性地对待以往的农村阅读建设意识和服务目标,从而树立正确的理念和策略。
4。1关于普遍均等服务“理念普遍均等服务“是针对农村书少问题提出的策略,旨在保障城乡拥有均等的阅读资源和服务,从而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12]。这一主张在业界和学界得到广泛共识,已成为农村阅读建设。服务研究中的热点与主导思想。人们多以为文化基础设施的覆盖是普遍均等服务“的基础“[21],即有了文化基础设施,就能解决群众看书少的问题。虽然这是图书馆人的理想和追求,这种意识对于城市阅读建设和服务的意义也毋庸置疑,但是,对于农村却并非这么简单。而且这一理念最容易使人们进入阅读建设和服务误区,以至跌进阅读需求陷阱。
从我们调研的结果看,农民看书少的主要原因,是农民阅读的有效需求少。这个问题特别值得关注,是因为农村有其固化甚至发展的现实基础。首先,是想看书的人不多,而且不断在分化和复杂化。农民阅读至少可分为三种类型[1]:一类是自由性阅读人群,即有强烈需求而且能随心所欲地坚持阅读;第二类是有限性阅读人群,即有一定需求但偶尔实施阅读行动。遗憾的是,目前农村不仅自由性阅读人群的数量不多,有限性阅读人群的数量也很少,而且不看书的人有增加的趋势。调查显示,近十年来经常看书和偶尔看书的,总共才有155人,仅占23。1百分号;第三类是无阅读行为人群,包括对阅读有能力但没需求,以及有需求而没能力和没需求也没能力的。其次,农民看书需求少,还与农村文化的发展繁荣相关。也就是,农民的文化活动和文化需求日趋多元化和多样化,分流了阅读活动。图书馆等阅读设施虽然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但并非不可替代。即便农村没书没报可读,农民的文化生活也不会枯燥和单调。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深入,影视广播以及网络等的文化。文艺节目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人们欣赏文学艺术和学习知识。技术的途径和条件更加广泛。便捷,农民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也非常活跃,日益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生活不仅使一些农民想不起来或顾不上阅读,也使他们对阅读设施和阅读资源不以为然。所以,农村即使有了足够的阅读设施和资源,很多人也不见得能有效利用。以往的很多农村阅读建设。服务和研究,忽略了农民阅读的复杂性和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及其对农村阅读需求的重要影响,因而投入越多,浪费和损失也越大。
因此,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普遍均等服务“的内涵,不可根据理想中的普遍均等服务“概念去研究和判断,以至对农村阅读进行概念建设和概念服务。农村阅读建设的历程已经证明,阅读设施形式对于农民看书多少的作用并不明显,阅读建设和服务所针对的对象没有有效需求,其成效就事与愿违,造成过剩和浪费。所以,我们要充分注意到,阅读服务的效益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有效阅读需求决定的。农村阅读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有效阅读需求。没有有效阅读需求,就没有有效阅读,也就没有有效阅读服务,阅读事业也不会有效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普遍均等服务“的前提是需求。只有产生普遍均等的有效需求“,才能实现普遍均等的服务“。否则,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普遍均等“,空耗社会资源。不言而喻,要切实提高阅读建设和发展成效,真正实现普遍均等服务“,也就必须积极扩大人们的有效阅读需求。由此也可以得出结论,普遍均等服务“不单单包括应有阅读设施和资源,当前更要重视的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有效服务活动。理想的普遍均等服务“目标虽然是农村阅读发展的努力方向,但应当列为中长期发展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较长的历史时期,而现阶段各乡村则不一定必须都有自己的阅读设施,要自己掌控阅读资源的所有权,而必须享有的则是持续而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活动。简言之,当务之急是努力在农民中激发和培养普遍均等“的有效阅读需求。其重点是应采取怎样的阅读服务方式,如何能让各类型群体农民都能想阅读和实施阅读。坚持不发展“原则,就是既要透彻剖析不发展方面的各种因素,避免片面追求普遍均等“,摒弃概念建设和概念服务,更多地关注和顾及农民阅读的最小努力原则需求[14],更要深入实地考察具体区域阅读问题的性质和原因,全面了解农民个人兴趣的倾向性。差异性,个体实施阅读的便利性。适宜性,以及把握其有效阅读需求的真实性和可能性,从而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地建设。服务和发展农村阅读。辨识阅读需求真伪和分出轻重缓急,发现和培养有效阅读需求,坚持条件性和规范性,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建设和提供服务,努力吸引和引导不想阅读的人走进阅读。喜欢阅读,才是现阶段扎扎实实地把农村阅读事业发展起来的重要基础。
4。2关于精英性服务目标
精英性服务目标,是以培养农村人才,改善农民处境和状态为目的而开展的阅读活动计划。长期以来,人们常用成功人士的读书实例来激励农民读书[22-23],图书馆也始终在阅读改变命运“理念的指导下,竭心尽力地为解决农村知识贫困问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而开展农村阅读建设。服务和研究活动[5,7,11,24]。但是,这一奋斗目标虽然很鼓舞人。感动人,却也很容易让人失望。因为这种理念贯穿始终的是功利化意识,并未关注和了解农村个人的实际需求和能力,也未有针对相应问题的具体应对措施。尽管人们踌躇满志,做了大量工作,耗费诸多资源,但无论在激发和激励农民阅读的积极性上,还是在为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目标做贡献等方面,都未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和重视。而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实现这一目标的现状,必然使广大农民阅读的积极性受挫。究其深层原因,就是在农村阅读实践中还有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事实,即并非阅读服务决定阅读效果,阅读的作用和效果主要是由阅读者的内在素养决定的,至关重要的是个人的素质。能力和条件,而且也影响着他们的阅读需求状态。一般说来,不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人也难能有强烈。迫切的阅读需求。况且,目前农民个人获得。吸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极其有限,更遑论依靠阅读和阅读服务就可以使农民改变命运“。精英性服务目标之所以成为阅读建设者。服务者以及研究者的一厢情愿,是因为这些主体只考虑了自己的理想,并未注意到农村的客观现实。当今农村知识贫困绝非仅仅因为农村书少,除了有农民有效需求不足因素所限外,还受到个人素质。能力和条件问题的制约。换言之,农村不仅有为数不少的不想读型“人群,而且有众多不识读型“和读不懂型“等人群[25]。社会现实中不是无论谁想阅读就能实施阅读,也不是谁想阅读受益就能遂心如意的,而且,农民并非不实施阅读就一定会发生知识贫困,在社会发展中有诸多渠道。途径和形式的知识。信息服务可以利用。同时,阅读也不能直接改变人的命运。知识只是改变命运的基础,阅读则是获得知识的基础,因而,阅读不过是人改变命运基础的基础。这些特点使得农民阅读和阅读服务作用的效果有很大局限性。所以,精英性目标虽然也可以作为激励农村阅读需求的一种策略,但不是唯一或主要的措施和手段,而且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副作用更大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里还应特别指出的是,以精英为目标的急功近利服务倾向,不仅脱离了农村实际,而且不符合世界读书日的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读书日主旨宣言中提出的是:希望所有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倡导全民阅读的根本意义是让更多的人读到书,享受阅读的乐趣。所以,我们的农村阅读建设和服务目标不能好高骛远,应给锦上添花“的工作降降温,虽然要有鲜明。热情的服务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态度,但实践中应实事求是地开展农村阅读扶贫工作“,要把更多功夫下在雪中送炭“的服务上,重视提高农民基础素质的服务,脚踏实地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接受阅读和阅读服务做些具体。细致的工作。4。3关于把图书馆作用理想化的倾向
学界以往热情宣传和坚持弘扬图书馆精神,认为图书馆是一种维护社会公正的制度/机构“[26],而且在领导“和领跑“全民阅读[27],把图书馆的作用提升到一种理想中的高起点。大作为。站排头“的新境界。但实践证明,这种高大上“倾向,更多反映的是图书馆人欲展示自身价值和对改善其所处地位的一种渴望。人们所强调的仅仅是图书馆的应然性功能,图书馆还有实然性的效能。图书馆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在于读者的需求和个人素养,另一方面还有个体图书馆的阅读资源与服务能力。水平的局限,而目前图书馆尤其公共图书馆的阅读资源和服务仍有缺位甚至空位。据统计,还有19。3百分号的地市没有图书馆,12。2百分号的县没有图书馆[28],占27。1百分号的675个县级图书馆一年没有一分钱购书费[29]。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足0。5册[28],其藏书保障率也非常低:若把2015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公布的平均数4。56册作为图书保障率的话,那全国公共图书馆所拥有的近7亿册藏书也只能满足1。54亿人的需要。如果去掉各图书馆保存的基藏和古籍文献等不流通的图书资料,图书馆可以服务的人就更少。这样的效能怎能保障社会公正?何以领导和领跑全民阅读?图书馆理想中的高大上“形象又会有多少社会影响度?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图书馆地位与作用的有限性,即图书馆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阅读需求或人们的一部分阅读需要。把图书馆作用完美化。理想化,很容易影响图书馆威望以至使其失去吸引力。坚持不发展“原则,就是要积极面对图书馆服务作用的有限性,从而对阅读需求辩伪存真,根据本馆实际,有效规避农村阅读需求陷阱。
多年来,学界经常用落后于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问题说事,以促进政府等加大城乡阅读建设和服务投入[30-32]。见贤思齐无可非议,但不能仅仅强调这一点,也不能单单得出一种结论,更不可盲目攀比。农村以至城市一些图书馆的规模和服务能力,的确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但是,也有其必然性。各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基础不同,社会发展背景不同,现有的经济条件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图书馆发展状况不可能相提并论。尤其一些发达国家较早地进入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素质要求较高,人们对知识和文化也有更多强烈的需求,而且在特定历史时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和途径较少。因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向高标准努力,这是发展图书馆事业应有的态度,然而,如何达标。怎样发展,既不能脱离国情,也不可拔苗助长。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应当透过外表看其内里,掌握其精髓实质。阅读发展问题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国家。地区在图书馆建设的实力上有一定距离;二是阅读困难群体尤其在农村规模较大,阅读需求贫困方面的问题较多。国民阅读素养以及在阅读兴趣和习惯上与国外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有效需求上的弱势就更突出,而国民的阅读兴趣和需求状态则是阅读实施以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问题却始终没有被重视起来,其中很多问题迄今在一些重要研究领域里仍被边缘化。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图书馆理想太高。追求过度而思维片面有关,是图书馆建设。服务和研究中经常落入农村阅读需求陷阱的一个内在因素。应当说,忽视国情。乡情客观实际的决定性作用和图书馆本身作用的局限性问题,都是农村阅读反复投入建设和服务,以至造成社会发展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服务设施的社会形象和魅力不在于称赞得有多高多大,而在于能解决什么问题尤其是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在这个角度上,国家和地区图书馆服务大众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阅读困难群体的处境,阅读困难群体的状况也应当决定图书馆的阅读服务策略。
5结语
目前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情况错综复杂,不仅有阅读需求不足和阅读素养不济的,还有缺乏阅读意志。毅力,没有阅读习惯和不具备阅读条件的等等,而且在层次。区域和阶段上也存在很大差别。我们还要看到,阅读需求欠缺人群中不仅有认知不够的。没意愿的,也有没偏好。没动机的,而素养有缺憾群体中既有低识读与不识读的差异,还有对知识。信息理解。吸收和运用能力上的差距,这些状态也无疑束缚着他们的阅读需求,致使发生阅读需求的贫困。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多年来,其中仅遭遇阅读资源缺乏。行为或视力受困,以及有地理屏障等的人得到过重点服务,其他人士占大多数,是农村阅读困难群体中的重要构成,则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坚持不发展“原则,就是要找到农村阅读问题的要害,抓住农村阅读服务的关键,认清图书馆服务的条件性。有限性,既要知己知彼,也要扬长避短地组织农村阅读活动。
农村阅读的需求贫困与不发展“原则探析
农村阅读的需求贫困与不发展”原则探析【10814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2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