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土地流转前后鲁北农村养老问题调查研究【3950字】

时间:2023-07-07 20:58来源:毕业论文
土地流转前后鲁北农村养老问题调查研究【3950字】

土地流转前后鲁北农村养老问题调查研究

Abstract:Sinceenteringthe21stcentury,thepension


土地流转前后鲁北农村养老问题调查研究

Abstract:Sinceenteringthe21stcentury,thepension,healthcareandcareserviceoftheelderlybecomethehottopicsintodayssociety。Inth论文网iscontext,somelocalgovernmentexploratestheruralcommunitypensionmodelonthebasisoftheurbancommunitypension。ThecurrentproblemsofthepensionmodelinChinaarethecurrentpensionmodelcannotmeetrequirementsofthecurrentrur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andtheruralelderlypensionissuesafterthelandcirculation。Thenewtyperuralendowmentmodelisconducivetoprovideavarietyofpensionoptionsfortheelderly,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elderlywelfareindustryinChina,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theelderlyandreducethepensionburdenofchildren。Therefore,itisimperativetoestablishanewmodelofruralold-age。

Keywords:theageofaging;landaccordingtolawafterthetransfer;pensionmodel

中图分类号:F323。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100-03

1相关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老年人的养老。医疗以及照料护理服务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是一大难题。这关系到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国内关于农村居民土地流转养老问题的研究普遍从描述现象及反映问题方面进行,张文斌[2]在关于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中以武威市凉州区清水乡张清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描述了该类现象的一种表现,即在经济负担与心理感受上农民普遍不愿意出让土地,失地后无法维持生存状况包括养老等问题。桑军[3]的调查报告指出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高文书[4]。石绍宾[5]等就该问题深入的分析了原因。但现今研究均未能就此类问题提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本课题组就山东省滨州市吕艺镇养老公寓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究土地流转农村养老的一种新模式,填补了国内未能找到成功案例的这一空白,为农村土地养老提供了新思路。

滨州市当地多个村镇正进行土地流转。旧村改造。合村并居,如何解决土地流转后老年人生活安置及养老,博兴县吕艺镇老年社区作为试点建设,吕艺镇以土地流转为载体,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求,对马家。寨韩。正寨。寨王。夹河。寨李6个村近2万亩土地进行统一流转,建设博兴县益丰生态林场,博华佳苑和益仁花园两个社区分别安置上述6个村的村民,建设安置楼198栋,4864户。修建的美好时光“老年公寓在博华佳苑以南,项目占地约4。75公顷,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分2期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1。35亿元。5层设计,设有大小2部电梯,方便老人正常上下楼和病床出入;养老公寓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种养老方式是否获得村民支持并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是否对其他进行土地流转的村镇具有借鉴性。

2研究方法

针对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新型养老模式的出现,此次针对农村养老模式的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辅助使用访谈法。直接观察法。文献调查法,选定的目标对象为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美好时光敬老服务中心老年公寓的部分住户。考虑到来鲁北新型农村社区养老模式的先进性和知识文化层次,调查问卷问题的设计以封闭型问题为主,辅以半封闭型问题。课题组的调查人员同时以聊天谈心的方式与老人交流以获取先设问题的答案。问题的设计遵循了客观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自愿性原则。

调查问题的结构按照类别排列。第一模块为个人信息主要调查吕艺镇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情况。身体状况。退休前从事工作等。第二个模块的调查问题主要从日常生活状况和起居活动。家庭心理方面。社会保障方面。衡量生活质量的因素。本次调查共发问卷213份,回收问卷213份,回收率100百分号,有效问卷213份。

3主要调查结论

3。1老年公寓住户群体特征分析

3。1。1男女比例平衡,年龄结构分布均匀,文化程度偏低调查样本统计分析显示,男性与女性数量大致均衡,男性占比55。87百分号,女性占比44。13百分号,老年公寓住户的平均年龄分布在70-89岁之间,从拟合的正态曲线来看基本服从正态分布。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初中文化及以下者占总样本的89。2百分号

3。1。2婚姻状态比例均衡,儿女较多,老人身体状况良好

本次调查结果中已婚并且配偶健在者占比50。2百分号,近似于丧偶的老人占比49。8百分号。由于年代关系,有3个子女的老人占比高达64。32百分号,大多身体良好,但患有不同层次的疾病(包括重大疾病)。

3。1。3退休前从事职业大多以农业为主

受访老人普遍以小学文化为主,因此相比于物质生活方面。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相对单一化。被调查者的子女生育情况多以3个以上为主,因此除养老公寓所提供的软硬设施之外,老人们普遍能受到来自于家人的照顾与关怀。被调查者的职业多以务农为主。经商。等,其他职业所占比重较小,因此相比较于全国不同区域内农村地区情况,同时具备一定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1。4社区老人多数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高达67。1百分号的老人都具备生活自理能力,这为他们入住老年公寓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3。2生活调查情况的描述

3。2。1居住条件普遍改善

通过本次调查,课题组发现老年人对居住条件与过去相比有不同的看法,分别体现在了:不如以前。稍差于之前。无差异。稍好于之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特征。调查样本统计分析显示,稍好于之前“的比重偏多;调查样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小的是不如之前“;而其中无差异“。稍差于之前“的比重频率中,无差异“的比重要高于稍差于之前“。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对老年人公寓的居住条件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大部分的老年人都认为现居住的条件要稍好于之前“,而无差异“的比率要小很多,在总频率中不如之前“的频率是最低的。

3。2。2社区服务多元化

从该社区提供的优待老人的服务来看,社区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包括节日登门问候。发放慰问金。特殊老人特殊帮助以及其他多种方式,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社区提供的比较周到的服务。

3。2。3健康服务有待改善

调查样本统计分析显示,老年人在生活的照料中饮食照料占23百分号。起居照料占12百分号。散步。休闲等娱乐活动占22百分号。看病陪护占比重的18百分号。代购物品占数据的比重为17百分号。而其它占8百分号。

从调查分析的结果看,有39百分号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上门医疗,希望提供量血压。体检的占35百分号,希望提供健康讲座与咨询的占15百分号,希望提供护理的占9百分号,希望提供其他服务的占极少数比例为2百分号。社区内的老人日常的就诊方式主要为小病去社区医院,大病去大医院就诊的方式。可以看出社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能够满足老人们日常医疗情需要。

3。2。4公寓的日常服务良好。公寓设施配套完善。锻炼及休闲方式多样化

通过调查老年人的休闲方式上的数据显示:老年人在日常中生活中主要以听广播。看电视和串门聊天为主。也有部分老人靠做家务打发时间,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老年公寓中配备的设施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娱乐休闲。

数据显示在休闲娱乐地点上老年人更加喜欢社区内的广场。及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活动室),其次是公园自己一个人或邻居家里。因数据显示为:社区内的广场占数据的34百分号。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活动室)占32百分号。公园自己或邻居家里占24百分号。老年大学占2百分号。高级健身会所占3百分号。其它占5百分号。

本次社会调查通过对老年公寓内的老年住户访问,从文化生活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数据调查显示,在老年公寓文化生活与之前的比没有什么区别并没有很好地吸引到老年人,在之前的生活中,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是比较繁多的,因为与我们老年公寓相比无差异“的频率较高,而老年人公寓所提供的文化生活与老年人之前居住的文化生活相比优于之前“的频率较低,因此可见老年人所住的环境中对文化生活是很看重的。

3。2。5老年人对住老年公寓的心理感受普遍良好

调查样本统计分析显示,可以看出在213个调查者中大部分老年人入住新型农村心理生活条件与之前相比差异不大,有少部分入住新型农村心理生活条件与之前相比还是产生孤独感,极少数的没有产生孤独感;所以从心理需求这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新型农村建设应该多注重心理生活条件的建设。

通过样本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是喜欢住老年公寓。子女定期来看望的。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自己生活上的事情能自己做决定。而且大多数老人有心事或者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喜欢向子女或邻居倾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还是有部分老年时常感到孤独寂寞,觉的自己越老越不中用。有心事的时候藏在心里不提。所以老人最需要的还是子女的陪伴和安慰。

3。2。6社区老人经济条件普遍得到改善

调查样本统计分析显示,可以看出在213位被调查的老人中。有104位老人表示现在的经济条件要优于从前20百分号以上,有97位老人表示现在的经济条件优于从前但不足20百分号,表示不如从前和无差异的老人仅有12人,从经济生活条件这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新模式的产生也带动了区域内老人的经济条件得到改善。

3。3老年人生活质量衡量分析

为了衡量土地流转后新型依托企业的养老社区的优势,课题组根据经济条件。居住条件。设施条件。文化生活条件。心理生活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得分X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通过问询受访者个人的意见计算各部分所占的权重,其依据的频数分布如表1所示。

在标准得分的基础上乘以对应权数再求和即得到了综合衡量分数。从统计学角度来说,因为子得分已经经过标准化处理,因此综合得分有正负号区分,得分取值为负值说明新型养老社区相比于从前没有存在价值,分值大小说明其程度,反之亦然。通过计算综合得分,我们得到本次调查受访老人对目前生活状况满意程度的综合得分的描述统计量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得分均值为3。2992,反映出受访老人普遍对现有生活以及新型养老模式较满意,标准差为0。32,离散程度不是很大,即平均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极小值和极大值的差距也不是特别明显,全距仅为1。45,也反映出结论的一致性。为了验证此次得分是否为随机抽样误差所造成的结果,我们对得分样本进行了单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检验T统计量为150。198,P值也远远小于0。01的显著性水平,据此可知综合得分是显著高于零的,也因此看出新型养老模式对受访老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4结论与建议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的市场调查问卷了解到新型农村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仅要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也要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实现老年人的价值尊严需求。

通过本次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组认为吕艺镇依托企业的土地流转新型养老模式值得很多地方借鉴,这种新模式能够更好的解决就业,增加收入,保障养老。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又有利于很好地操作实施。

政府应稳定新型养老服务队伍,对那些没有再就业优惠证但从事新型养老服务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社保补贴,以减轻新型养老的用工成本。职业教育中开设新型养老服务相关课程或专业,加快养老护理专业服务人员的培养。

土地流转前后鲁北农村养老问题调查研究

土地流转前后鲁北农村养老问题调查研究【3950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304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