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社會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养老问题【4095字】

时间:2023-07-07 21:10来源:毕业论文
社會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养老问题【4095字】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养老问题

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时期家庭结构的改变,中国人口老龄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养老问题

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时期家庭结构的改变,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披露的结果显示,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论文网平达到14。8百分号,其中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已近5000万。最近四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均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乡村高于城市。

长久以来,农村都奉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即由子女承担起照顾家中老人的基本责任。但是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移,从农村流向城市,动摇了家庭养老的根基,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冲击。作为农村老人首要赡养责任人的缺位,使农村留守老人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尤以精神慰藉不足最为突出。在论语?为政篇子游问孝,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女对老年人的赡养,应是包含敬仰之情的体力与情感的双重付出。在奉行孝道的农村,精神养老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而现在农村传统的代际关系出现了变动,代际之间均衡交换的关系被打破,传统的孝道观念也无法继续强化。因此,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关怀现状值得深思,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进行介入,通过缓解留守老人的心理压力,恢复老年人正常的社会功能。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的A村为例,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赡养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一。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关怀的相关研究

乡城迁移成为了一把斩断儿女对父母进行精神慰藉的利刃。杜鹏等的研究发现,子女的外出务工让电话成为子女与老人联系的主要方式。这虽然被很多老年人所接受,但是外出的子女很少与父母沟通,即使打电话,话题的中心仍旧是被老人照顾的留守儿童。一些学者就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支持网络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存在单调性和被动型。自发性和低质性的问题,需要社会和家人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在影响农村来年人身心状况的因素里,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和网络变化发挥重要影响,其中失去网络成员的负面影响超过其他所有变量。

自计划生育政策在普及以来,农村的家庭结构也逐渐趋于核心化,较小的家庭结构使得老人独居成为普遍现象。即使在一些物质生活相对富庶的留守老人中,也依然存在着精神上面临老无所养的境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综合研究中心的研究,目前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自杀率约为29/10万,在东亚,老年人自杀率为34。5/10万,是年轻人的2。7倍。家庭中子女人数减少,如果出现丧偶情况,老人的思想就会变的消沉难耐,当出现严重的抑郁情况时,他们就会选择自杀。

二。被调查村的基本情况与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的必要性

笔者随机抽样调查的W村共有农村住户480户,总人口数1620,60岁以上的人口有460人,占总人口数的28百分号;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有26户,共计48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10百分号。从调查情况来看,该村的留守老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村留守老人对精神养老的期望值和社会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

首先,农村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无人照料。例如村里的李大爷今年80岁,丧偶,唯一的儿子在外地打工,一年也不见的回来一次。老人患有高血压和风湿关节病,由于周围没有亲人在身边,洗衣做饭都要老人亲自动手,提起自己的处境老人就泪流不止,甚至觉得日子难熬无法释然。随着老年人身体的逐渐衰弱,对医疗卫生和照料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更是陷入了心灵上孤苦无依的境地。由于精神需求的满足比物质供养上的满足更为困难,因为精神需求的量化本身就是无章可循,没有合适的最低标准进行衡量,造成了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关怀上的空缺现象。从客观方面来看,农村社区养老在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许多老年人医疗服务。老年人生活料理服务。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等都没有建立起来,再加上社会养老基金供给不足,农村留守老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从留守老人主观方面来看,由于老年人自身的认知能力的下降和社会角色适应缓慢,再加上自体机能的衰退,使得老年人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满足精神上的追求。

(二)农村代际关系反转动摇了传统孝文化的根基

对一个家族而言,在家庭中的老人具有德高望重的地位,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领袖,不仅在家庭中具有很强的精神号召力,在社会上年长的老人也具有非常高的威信。这是由于自古以来就有爱老敬老的传统,孝文化历史悠久,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土壤中。但是随着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加,代际关系开始变的不平衡,子女的不孝行为越来越公开化,孝文化的缺失濒临跌破底线。村里的刘大娘今年65岁,由于婆媳关系不好,孙子被送到外县的舅舅家抚养,老人一人守着一个空房子。老人说儿子已经半年多没有回来看过自己了,有时候一天都没人说句话,也不知道他们在外面过得如何。“子女的外出给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带来了消极影响,老人的文化水平比较低,通讯方式也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要。特别是针对已经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而言,因为只能依靠子女为自己提供资费赡养,这部分老人连最起码的尊严和体面都有可能不保,甚至会出现屈辱和无奈的情绪,要看儿女们的脸色生活。

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的可行性

(一)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工作者队伍逐渐壮大

当前社会上爱老敬老活动兴起,表明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在现行的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模式的基础上,社区养老在逐步开展并得以完善。但由于地域辽阔,各地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核设施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较为贫困的地区,专业的养老机构寥寥无几,甚至可能只有一两个养老院,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设施和提供医疗卫生保障的诊所也屈指可数,根本无法满足农村老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因此对于如何让农村留守老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老年社会工作正是架构在以帮助老年弱势群体解决困难,助其实现其夕阳价值“的学科,专业的服务可以减缓老人因为孤独而带来的焦虑恐惧,可以减轻老人的心理障碍。在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需求和生活现状的了解过程中,能够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专业的服务技巧运用其中,灵活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调试模式等模式,使用个案。小组等介入方法,从而缓解农村留守老人所面临的困境。(二)社会工作者具有专业的服务能力

社会工作中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老年社会工作,对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根据个体制定专业的服务计划。例如通过心理辅导,让老人发泄心中的苦闷情绪,给老人以精神上的支持。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对留守老人周围可以进行日常照料的亲属进行沟通联系,帮助老人寻找养老支持的资源。针对目前的社区养老广泛普及农村,社会工作者也可以促进开展爱老敬老“的宣传活动,增强农村居民对于帮助留守老人的责任感,组织农村留守老人结成帮扶小组,通过团体活动让老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晚年生活。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当缺失性需求满足后,生长性需求才能够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就是说,心理上需求的满足有赖于物质照料上的支持保障。因此,推动相关部门制定为农村留守老人谋福利的社会保障政策也是社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养老的对策建议

自计划生育政策施行以来,不仅是城市,农村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独生子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大增多了,所谓的四二一“家庭结构成为当前家庭结构的主流,相应的就造成了空巢老人现象加剧,老人能从家庭获得的精神支持也就越来越少。现在社会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供养要远远超出精神赡养,因此重视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关注。关怀老人的精神世界,亟待相关部门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路线,真正做到老有所养“,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一)完善基层组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社区养老已经在城市地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下一步应发挥农村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强农村社区的养老服务功能。在社区内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文化娱乐设施,拓展老年兴趣小组活动;可以在社区内成立老年人活动室。老年人图书阅览室等,方便在家独居的留守老人多出去走动,并与其他的老人们进行交流沟通,并定期组织社区人员上门慰问照顾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二)发挥老年人主动性,推进社区积极养老

农村留守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这并不是否定他们从事劳务的能力。有数据显示,当前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仍在从事农业生产的有48百分号,实际上农村老年人在他们生活的地域内都存在一定的资本存量,例如作为长者,调解村庄内部出现的纠纷或者矛盾;依靠自己多年的农务经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等等。在传统居家养老模式服务理念里,农村老年人应该只是被提供帮助的受惠方,社区服务需要提供满足农村老人生活照料。经济供养。精神慰藉上的全部资源,而忽略了老人自身的资本存量。因此社会工作者应倡导积极养老理念,引导老年人主动参与到社区建设的氛围中,让老年人发挥余热,帮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三)加强社会工作各项相关制度建设,提高社工队伍的规范性

目前的社区养老暂时停留在初级阶段,专业化的社工服务还没有完全普及,很多在基层社区工作的人员都不是社会工作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在实际的工作中无法从社工的角度出发感受案主的需求,助人自助的理念难以体现。因此政府应鼓励引导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到农村社区,让他们对基层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引导社区服务人员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当前社区养老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应建立健全规范法制以保障社会工作更好的服务农村老年人。

(四)完善社工帮扶机制,鼓励发展民间服务机构

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开展养老助老的社区宣传活动,在社区内树立尊老爱老的风尚,联结社区内外资源,动员并组织社区内的老人与服务工作开展者结成帮扶小组,对农村留守老人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服务,给予农村留守老人以心灵温暖,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同时应鼓励民间社工机构的发展,促进非政府组织的NGO社会工作机构落户农村,实现服务职能向着小政府,大社会“方向转变,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养老问题

社會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养老问题【4095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333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