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由人力资本看中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2251字】

时间:2023-07-08 08:45来源:毕业论文
由人力资本看中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2251字】

摘要:为了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规划,由此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劳动力素质成为制约转移的主要


摘要:为了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规划,由此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劳动力素质成为制约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试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分析劳动力素质对转移的影响,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字: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城镇化

论文网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口流动,而是实现工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劳动力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从1997_2000年调查农户中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由18。1百分号上升至23。64百分号,据此推算,同期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数由8315万增长到11340万,平均每年增长1008万,平均年增长率达10。9百分号。而按照联合国人口署的数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53。4百分号,到2030年为59。5百分号,这样,城镇人口将从目前的4。6亿上升到8。3亿,增加3。7亿。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聚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地点和职业角色随之发生变换。尽管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很多,诸如: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对富余劳动力的容纳有限,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劳动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等。但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转移人口的素质较低是其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因为劳动力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健康等直接决定着它能否在城镇找到较理想的工作,能否使生活得到明显改善,而这又是保证城镇化建设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

一。农村人力资本现状

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资本,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或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等。教育是人力资本中最大而且最容易理解的组成部分,所以教育是向人投资的合适代表“①。教育构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内容,它既可以使人们获得基本的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也能改善人们配置资源的效率,使物质资本的投资报酬率不下降。此外,教育还可以通过一些外部效应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如降低生育率。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所以,本文以下的许多部分都采用以受教育程度来表达人力资本存量。就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农村人口的受教育年限较低,人力资本存量的绝对值不高。大批低素质人口积淀在农村,特别是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农村。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的抽样调查,2001年农村劳动力为4。82亿人,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比重约为70百分号。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的比重为87。8百分号。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的具体结构分布是,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7。4百分号,小学文化程度占31。1百分号,初中程度占9。7百分号,中专程度占2百分号,大专及以上程度占0。5百分号。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6百分号。(见表一)

表一: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

单位(百分号)

年份

文化程度2000199919981997

文盲。半文盲7。058。218。649。37

小学32。8233。4534。6335。43

初中48。5446。6845。6744。75

高中9。379。659。268。96

中专1。781。631。471。19

大专以上0。440。390。330。29

资料来源:中国农调队农村住户劳动力抽样调查(转引自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本强国,第279页)

第二。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与城镇人力资本比起来的相对值更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每10万人口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数量,大学程度城市是农村的18倍,高中程度城市是农村的4倍,初中程度城乡基本接近,小学程度农村大于城市。城市人力资本积累目前基本上处于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尚处于初中和小学教育阶段。这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非常不利的,既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也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的提高。

第三。农民的技术素质匮乏。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育采用的是升学模式,很少学到实用技术和从业技能,即使他们具有一定文化程度,也不能立即适应岗位的需要,最终多陷入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门的窘境。

第四。法制观念淡薄,不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农村劳动力普遍偏低的文化素质影响了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法律的意识仅停留在法律就是惩治坏人“的水平上。调查中发现,有80百分号以上的农民不了解合同法。劳动法等重要法律的相关内容,进而影响到农民自身权益的维护,多数农民工不愿意进劳务市场等正规职介机构,宁愿相信马路招工“。

二。人力资本存量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十五“计划中,强调推动城镇化建设,加快劳动力转移,由此大量劳动力涌向城镇,但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第二。三产业部门对于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与农村劳动力拥有较低人力资本的现实形成巨大的落差。在充满竞争,人才相对充足的城镇,对于转移劳动力充满了诱惑,但更多的是挑战。

一方面,对于欲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而言,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到劳动力是否能够转移出去。根据中国农调队农村住户劳动力抽样调查整理的材料显示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留守农村的劳动力。(见表二)

表二:外出务工农民与全体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

单位(%)

年份

文化程度2000199919981997

全体迁移全体迁移全体迁移全体迁移

文盲。半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以上7。05

32。82

48。54

9。37

1。78

0。441。2

18。14

61。24

13。38

4。65

1。48。21

33。45

46。68

9。65

1。63

0。391。5

18。61

59。74

14。23

4。62

1。308。64

34。63

45。67

9。26

1。47

0。331。57

19。88

58。66

14。30

4。33

1。269。37

35。43

44。75

8。96

1。19

0。291。87

21。32

58。50

13。77

3。51

1。03

注:全体:指抽样的全部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迁移:指迁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素质(资料来源:

由中国农调队农村住户劳动力抽样调查整理转引自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本强国第55页。60页)

另一方面,对于已经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其就业形势也相当严重。与城镇居民相比,转移劳动力的相对受教育水平较低,学历水平。拥有的技能不能与城镇产业部门的要求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人力资本看中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2251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382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