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实践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268-03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新农村建设成为的重要国策,农业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十二五“开端时期,中国农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论文网传统农业的分散化向集中和规模产业化方向迅速发展;同时,农村经济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农业资源开始整合,农业产业链逐步延伸,农业生产走上科技生产的道路。黑龙江垦区始终积极探索和实践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坚持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注重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建设,覆盖了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部环节目前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特别是近年来,以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大合作为标志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突飞猛进,农业机械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了全过程。全面积。全作物的标准化,形成了持续稳产高产的粮食生产模式,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黑龙江省调结构。转方式,奋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当前农业生产与农村发展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那么人才培养的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为大力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黑龙江省教育厅徐梅厅长在全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省高校要积极通过培养落地人才。研发立落地项目。提供落地服务等三地“形式,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黑龙江垦区十二五“时期规划,垦区经济要实现两次倍增“。为实现两次倍增“目标,垦区要着力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加快构建三大绿色体系“,努力实现七项重点突破“。那么,在现代化农业奋力发展的时期,各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是一定要思考如何落地的。
本文就农业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最有效的落地方式―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高等农业教育更好的培养落实人才提供借鉴。
一。垦区现代化农业的先决条件是人才的现代化
于波(2011)通过调研指出:一方面,垦区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十一五“期间人才总量不断加大,各农场人才年平均增长率在8百分号左右。但是现代化大农业需要科技支撑,需要科技的不断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推广,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补充。垦区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外向型人才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人才资源行业分布不均,人才外流严重,人才积压和人才短缺的局面同时存在。胡锦涛总在黑龙江省视察时指示:黑龙江省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黑龙江垦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面对的突出挑战是人力资源规划问题。这也为拥有垦区黄埔“美名的以现代化大农业教育和研究为特色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又快又好地为垦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高级人才,提供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
黑龙江垦区作为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的示范窗口,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出了对新型农业人才的要求。实施人才强垦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垦区经济建设中,不仅需要优秀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高技能人才和农业实用人才。没有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现代化,就没有垦区大农业的现代化。随着垦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垦区高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努力造就数十万高素质劳动者,建设结构合理。所需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提升垦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是垦区经济腾飞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二。农业人才现代化主要取决于现代化的农业教育
农业高等院校是现代农业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科技研究开发集散中心。它在培养适应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同时,也产生一大批对农业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重大科研成果,并将其推向市场,服务于社会。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办学与社会需求存在着明显的错位“现象,如课程内容离实践要求太远。毕业生因不符合市场需要。而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地方农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错位“现象更加严重。
尽管,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浙江大学在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培养交叉复合型拔尖人才的多样化模式(吴晓谊,2010)。浙江大学涉农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结合涉农学科特点,在推进宽。专。交“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立了具有交叉复合培养特点的神农班“,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结合黑龙江垦区和学校人才培养实际,以共建实习基地建设为基本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推进了学校与黑龙江垦区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上的深度结合,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果(杨艳秋。李佐同)。
但是,这对于应以实践为主的农学行业来说,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而且,因为农事操作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有效的应变措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掌握。俗话说得好,三年学成木匠,十年学不会种庄稼“。只有不断实践,才会随机应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外,大部分同学仍未能进入主动接受知识和训练的状态,农业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和学的统一,尤其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更是十分欠缺。而且,现行课程中各项技能训练的强度。宽度和深度还不够,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仍较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多,以至于学生毕业后后熟期“过长,不能很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所以,农业生产实习实训对于以实践为主的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对于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来说,黑板上种地,纸上谈兵不可取。
三。实践创新和应用能力决定现代农业教育的水平
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这是实践教育的出发点,但以往的实践教育偏重于知识的验证和学生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而对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这一点认识不够;另一方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创新能力,形成和完善思想品德,最终达到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顾秉林等认为,学生只有在实践中追求创新并把创新构思付诸实践,才有可能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即在创新性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潘家耕指出,实践教育深化了理论课教学,是学生获得完全的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片面的知识的必要条件;实践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封闭的教育方式,它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必要途径。实践教育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育是学生了解理论和知识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途径。
陶采成和王鹤卿指出,农科大学生的学习,是以生物体为对象的,更多的是借助探索性的实践。学生在广泛了解他人经验(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思考,再亲自操作。试验。联想,才能寻求到活化的知识,尤其是掌握解难的方法。这种探索式实践的学习方法,比一般理解记忆式的学习方法,进了一大步,有本质的差别,更适合于农业教育。
四。现代化农业的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实践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一所以现代化大农业教育和研究为特色农业综合大学,一直为垦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高级人才,提供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目前实践经验少。实践能力弱已成为大学生就业最大的障碍。为加强实践教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专业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所以本课题重点在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方面加大投入和研究力度,建立四为四实“的实践培训培养模式。在实践课中采取四为“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元化教学为手段。以学生独立实践操作为前提。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为立足点,达到本科综合素质的基本教育。教学目标。
四实“实践教学体系,即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同时,大力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保障建设。这个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初步认识学习(如基础实践)。经进一步学习和检验(如综合实践)。继续针对性学习。再独立实践(如毕业实习)的过程,创新实践贯穿始终。将课程实习。过程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竞赛等与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借助我校,我院与农垦系统的合作共建关系,搭建学生与农垦系统交流的即时平台和实习。实践的舞台,以就业意愿为导向,投身到农场进行实践演练,创立打开高校与农垦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基础实践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和专业认识实习等。课程实验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延伸和应用,也是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在保证基本实验技能和仪器操作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精简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型实验比例,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主动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实习是通过实践对某一专业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过程,是对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积累过程,为将来进一步的综合实践奠定基础;专业认识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社会调研。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同时也是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
综合实践由综合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部分构成。综合实习和生产实习是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基础上,针对多门专业课程,安排学生分组奔赴垦区各农场开展实践;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到就业单位实习,部分学生已实现顶岗“实习,使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要,缩短后熟期“,突出综合实践与就业单位相结合的特色。其中综合实习和生产实习是该院最具特色的实习项目。实习时间按照作物生长季分阶段进行,囊括作物生产各个时期;实习组织形式是先设计实习目标和要求,下达实习任务,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实践,实践期间要求写实习日记,实践结束后要求撰写实习报告并组织生产实习总结汇报会“,分组汇报实习成果,以此来展现和检验实践成果,同时促进实践经验的交流;实习内容除传统的植物生产实践技能外,还包括大型农机使用。农资市场调查。农场新农村建设调查。了解农场的发展历程。文化和管理经营模式等内容,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对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创新实践主要是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得以落实。一方面,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另外,我院将学生进入教师科研课题组的时间提前至第四学期,直至第七或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和论文答辩,这样有效的缓解了学生繁重的课业学习与科研实践时间安排上的冲突,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教师科研研究的各环节,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在此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
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机会,以创业训练。社会调研。深入田间生产劳动。自筹资金经营蔬菜。农事帮扶等形式,从更宽泛的层面上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结合一定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增进对专业知识重要性认识,有效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现代农业实践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现代农业实践教育的思考与实践【4715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4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