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吸收能力问题研究【6859字】

时间:2023-07-13 22:01来源:毕业论文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吸收能力问题研究【6859字】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吸收能力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5;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吸收能力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5;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1-0226-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1。059

1新型农论文网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与引领

1。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其相关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形势下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与创新的结果,是在现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下,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农业现代化要求的驱使下,通过适度扩大经营规模而采取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式和组织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体应包括哪些类型或形式,目前学界还存在较大争议,但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是当前普遍认为的中国主要的或者说是发展最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些年来,正是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培育与发展,为中国农业经营方式与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为中国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及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平台与组织保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与发展也引起了国内广大学者的高度关注,近年来相关研究蓬勃开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为推动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网络与相关文献调研,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机理。组织形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1,2];②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培育。有效管理与体制机制创新;③包括市场。金融。土地等在内的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

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做到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立足现实与着眼长远的有机统一,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们任重而道远。

1。2技术支撑与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的必要性

有学者指出,在当前中国农地流转制度缺陷。农村金融资源瓶颈。农业专业化合作程度相对低下“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家应适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3]。对此笔者深有同感,认为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培育和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与引领。这样主要以下原因。

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保障,而技术应用与创新又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支撑与引领,一方面符合中国当前大力倡导并实施的科技驱动战略,另一方面也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现实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中国农业技术吸纳与应用的基本载体,农业技术要素的有效流动以及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及时有效推广,都取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支撑与引领程度。然而,据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统计,目前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百分号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百分号以上的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如此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支撑与引领的力度疲乏是重要原因之一。

是什么原因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支撑与引领的力度疲乏,对此人们并不否认当前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的技术吸收与转化能力低下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劳动力转移趋势。政策扶持力度等因素的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吸收能力尤为疲弱,其健康。持续发展问题令人忧虑。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吸收能力的提升是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成果及时有效转化的重要保障

2。1技术吸收能力及其相关研究

技术吸收能力“概念源于外商直接投资和发展经济学理论。Abramowit[4]于1986年提出的社会能力说“(Socialcapability)被国内学界认为是技术吸收能力“的理论雏形。该学说指出,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必须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等条件。需要指出的是,技术吸收能力“概念是由Cohen等[5]首次明确提出,其内涵被定义为组织对技术。知识的获得。消化和应用能力。此后诸多学者围绕技术吸收能力“的内涵。外延。本质特征等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Mowery[6]认为,技术吸收能力“是不同技能的有机组合,包括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和外部技术内部化的能力;Zahra等[7]认为,技术吸收能力“不仅是组织获取。消化。转换技术的能力,还是其利用外部知识和技术的系列组织惯例和过程。迄今为止,有关技术吸收能力“的大多研究是针对企业或外商直接投资(FDI)展开的,而把它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还比较少见,目前只发现宋艳平[1]把技术吸收能力“与中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放在一起做比较宏观的研究。

2。2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有赖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吸收能力的提升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国被定位为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除此之外,当前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是吸纳农业科技成果,从而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及时有效转化的主要载体。从目前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发展情况来看可谓速度惊人,但发展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中面临的效率与质量问题更加突出。有学者认为科技实力不强,农业技术的利用转化率较低“。带动力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是当前中国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培育与发展中面临的两大问题[8]。这两大问题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前中国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与发展的现状,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吸收能力低下是重要原因之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中国农业技术吸收与应用的主要载体,它们的技术获取能力。技术消化能力与技术利用能力将直接关系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的速度与效率[8]。众所周知,一方面是中国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是许多新型实用技术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导致巨大浪费,应该说这一现象在中国普遍存在,欠发达地区尤为严重。根据规划,十二五“末农业科技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要超过58百分号,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需要围绕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以及优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吸收能力,以此提高它们的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效率,也必须成为工作的重点。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是以下考虑。

1)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应用与转化优势的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着传统农业经营主体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尤其在农业技术综合与集成使用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然而由于受技术吸收能力多重因素影响,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促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吸纳农业技术成果的需要。目前,中国大部分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推广与服务还是被动展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其农户积极主动吸收并采纳新技术。新产品的现象还并非常态,究其原因还是受制于其低下的技术吸收能力。一个技术吸收能力相对低下的组织,往往对新技术。新产品缺乏应有的敏感性与主动性,其主动吸纳并应用新技术的行为就显得力不从心。

3)推动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与创新的需要。吸收与应用技术是技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农业科技成果及时有效的利用与转化,而且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在主动吸收并应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

3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吸收能力问题的实证调查

3。1调查内容与方法

受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资助,课题组选取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农业大省江西作为样本地区进行了调查。据江西省工商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江西有6。7hm2以上种粮大户1。25万余户,种植总面积达27。7万hm2;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13万家,合作社员数超20。3万户,带动农户超164万户,出资总额近315。6亿元;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0家,省级龙头企业472家。为了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此次调查涉及的对象仅限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就是说,课题组此次仅对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吸收能力问题进行专门调查。

农业部给6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授予了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其中江西顺发白鸭养殖专业合作社。江西富民生猪专业合作社“等22家江西农民专业合作社榜上有名。这肯定了江西多年来在培育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取得的成就。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等原因的影响,目前,江西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还比较低下,因此更有必要在调查基础上指出其在技术吸收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按照分类抽样方式在江西省分别选取了种养业,农机业。加工业。林业“各8个共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一个合作社选取10家农户分两个层次进行了调查。采取的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调查内容如图1。图2所示。

3。2问题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与访谈记录的整理与分析,发现样本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吸收能力相对低下,致使其合作的专业化程度与发展的持续性受到影响。归纳起来,当前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吸收能力方面存在以下3个突出问题。

3。1。1技术获取渠道单一,对乡村能人“依赖程度过高,技术获取能力低下样本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技术信息。新技术。新产品的获取能力低下,对乡村能人“的依赖程度高。调查表明,样本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劳动力中文盲占20。5百分号,小学文化程度占32。5百分号,初中文化程度占26。7百分号,高中文化程度占11。8百分号,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8。5百分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农户获取新信息。新技术。新产品的途径调查表明,有72。3百分号是通过合作社内部领导或能人“那里获得;有10。2百分号是通过政府部门。龙头企业。乡镇农技人员那里获得;有9。6百分号是通过技术中介。参加技术交流会或者从大学。科研院所那里获得;有7。9百分号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获得。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的农户在具体生产实践中遇到技术问题时,找组织领导和能人“解决的占80。1百分号;通过亲戚。朋友解决的占11。2百分号,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的占8。7百分号。调查表明,合作社及其农户的技术获取具有明显的能人“带动特征。乡村能人“主要有合作社理事长。创业能人。技术能人。村干部能人等。总体来看,这些乡村能人“比一般农民具有更丰富的经验与技能,但通过调查发现,乡村能人“中多数也属于传统农民,他们学历不高,只有大约15百分号的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凭,他们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还比较肤浅。

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发现样本地区大部分农民在使用新技术。新品种之前都有明显的观望心理,他们要等到乡村能人“使用并获得较大赢利之后,才意识到自己也应该使用某种新技术。新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乡村能人“其实是新技术与新产品在乡村的先行者,讨教与模仿乡村能人“,是欠发达地区乡村农民简单。实用。有效的学习机制,乡村能人“事实上就成了欠发达地区农户学习的标杆“以及获取新技术。新产品的主要渠道。总体来说,充分利用乡村能人“的带动与示范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乡村能人“的过分依赖也存在以下风险:①利益冲突风险。如果乡村能人“与合作社之间,农户与乡村能人“之间存在利益边界不明晰的情况,就会产生矛盾与纠纷,调查中发现有不同主体经常会因为利益问题而争得不可开交,而一旦发生利益冲突,乡村能人“的带动与示范作用就会大打折扣;②乡村能人“流失的风险。由于缺乏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许多农村出现一种堪忧的现象,那就是能人“外迁,弱者沉淀。有一定经验和技能的人大多进城发展了,而缺乏经验与技能的却留在农村。这样一来,以能人“支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技术获取方面更是困难重重。后继乏力。

3。1。2组织学习与交流不足,农业技术培训效果不佳,技术消化能力低下调查发现,样本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常举办技术学习与交流会的只有10。7百分号,在生产或销售中经常交流信息的农民仅有9。5百分号;与组织中的领导或能人“经常交流的农民占56。2百分号,与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经常交流的农民占20。5百分号,与亲戚朋友经常交流的农民占23。3百分号。总体来看,组织中的领导或能人“对普通会员的影响较大。与此同时,调查数据还显示这些交流60百分号以上为随意交流,参加合作社组织正式交流的只占20百分号左右,而其中主动交流获取信息和技术的比例更是只占15百分号左右。合作社中农民通过信息交流获取某种技术后,学习自然就成为其理解这一技术的主要途径。通过调查发现,65。1百分号的农民认为比较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合作社组织开展的技术培训交流,可是认为通过合作社组织的技术培训方式能收到良好效果的只占30百分号左右。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矛盾的回答呢?分析发现,样本地区有组织的技术培训次数并不多见,仅有的培训也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其对技术的消化与理解能力低下。归纳起来,目前样本地区合作社组织的技术培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层技术培训员知识更新不够,教学方式。手段单一。普通农技人员平时从事的都是农技推广实践工作,日常下乡进村进行一般性指导还可以,但由于他们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机会不多,如果要解决新技术。新产品使用与推广中的难题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另外,基层农技培训员从事教学的经验少,教学方式。手段单一,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表述方面难以做到通俗性与专业性的有机结合。

2)教材内容与先进适用技术的结合问题。农村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致使农业技能培训呈现一定的地域性。时效性。调查发现,一些农村从外地订购了许多实用技术教程,结果发现这些教材内容并不完全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实用性不强;尽管当地农技人员也编写了一些培训教材,可是大多存在知识面较窄,接触面不宽,操作不够系统,规范性不强等问题。

3)农民技能培训的理论教学与试验示范指导脱节问题。各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需要开展试验示范,试验示范基地是技术培训良好的教学实训基地,它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特点与优势。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地区由于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滞后,培训基本上采取的是从教室到教室,从书本到书本的形式,缺乏起码的实训教学与实践指导,致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3。1。3使用新技术。新产品的主动性不强,技术服务与推广滞后,技术应用能力低下通过对样本地区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新技术。新产品的情况调研发现,他们在引进新技术或新产品时,基本要先进行试种或试验。大约45百分号的合作社每年或每隔一年会使用新技术或新品种,绝大部分合作社及其农户是根据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某种新技术或新品种的效果,来判断其是否使用某种新技术或新产品。在调查影响合作社应用新技术或新产品的主要因素时发现,52。6百分号的合作社认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使用费用高,难以获得资金支持;30。5百分号的合作社最担心新技术或新产品不适应当地实际情况;还有16。9百分号的合作社认为新技术。新产品的赢利性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通过对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户应用技术情况的调查发现:占42。5百分号的农民使用某种技术或产品前,先要观望合作社内部管理者或能人“使用某种技术或产品的情况,如果合作社内部管理者或能人“对某项技术或产品用的效果好,农民就会采用;占35。8百分号的农民要观望亲戚或朋友使用某种新技术或新产品的情况;占10。5百分号的农民则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决定是否使用某种新技术或新产品;占7。2百分号的农民是在乡镇农技人员和经销商的推荐下使用某种新技术或新产品;还有大约4百分号的农民是在看了电视宣传后使用某种新技术或新产品。

通过对上述数据分析,发现样本地区合作社及其农户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积极性不高,他们考虑和参照的因素太多,以至于行动上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农业技术服务与推广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其水平与质量如何对合作社及其农户的技术应用能力也会产生相应影响。通过调查发现样本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还存在以下问题。

1)农技服务与推广的运行机制不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少。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调查发现,大多数地区的农技推广采用的还是政府主导“模式。这一方面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未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得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都无法发挥。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农技推广人员都集中在乡镇以上单位,致使基层一线人员缺乏,农技服务与推广的实效性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新技术。新产品的及时有效推广,也降低了农民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利用能力。

2)农技服务与农民的科技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技术转化与利用能力受到影响。从样本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技术需求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农民最希望得到的技术主要为优良品种信息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这自然与江西大部分地区为双季稻区,以及与农民的增收。致富愿望密切相关。然而现有的农技服务却五花八门,缺乏针对性,甚至一些人为了谋取商业利益,推广了一些不符合当地实际的技术与产品。农业技术服务一方面会影响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另一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技术应用能力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如何加强欠发达地区农业推广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是摆在当前农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上只是对样本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吸收能力存在问题的概述,目的是引起同行们的关注与讨论,至于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体技术吸收能力的状况如何,课题组将做进一步调查与分析。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吸收能力问题研究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吸收能力问题研究【6859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477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