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互动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一。环境税制改革趋势
环境税制是一个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目标,特别是环境保护目标,以税收手段调节纳税人环境保护行为,而采用的各种税收制度的总和。目前环境税制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设立针对性强的税种,环境保护税于20论文网16年12月2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正式颁布,将于2018年1月1日生效,这也是第一部专门针对环境保护而设立的税种。其征税范围还比较窄,仅限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实施效果还未突显。第二部分是设立一定程度上具有环境保护功能的税种,如资源税。消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随着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消费税征税范围的扩大。城镇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标准的提高等政策的实施,其环境保护功能在不断提高。第三部分是在特定税种中设置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如在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中设置了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政策,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减少企业成本,是最常用的手段。
环保法环境保护税法的相继颁布及相关税种不断深化改革,体现了政府绿色发展的理念,更体现了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以后环境治理的措施必将越来越严格,节能环保的目标导向也势必更加明确。
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互动发展现状
地方高校大多数由地方政府出资扶持,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以培养地方高素质人才为己任。随着经济及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地方高校人才需求的重要市场,校企互动发展模式的探索,是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全面合作。互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校企双方互动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方面国外发展较早,最早出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英国桑得兰德技术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比较典型的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DualSystem)。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和BTEC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北美国家的CBE模式。日本官产学合作“模式,等等,这些也为校企互动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的校企合作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真正发展起来,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引导及合作教育本身的潜在优势,使得高校与企业开始意识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模式在数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目前在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协调发展方面形成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顶岗实习模式。共建实验实训基地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模式。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等等。虽然校企合作教育的模式形式多样,但是目前实践比较多的还是处于比较浅层次的合作方式,如顶岗实习模式。共建实验实训基地模式等,其主要是以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主;而像订单式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模式这种深入合作模式,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其优势还未突显,校企结合的实践模式对于人才培养还未形成联动机制,即使是将学生送入企业进行实习也缺乏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和管理途径,实质性合作不多,特别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互动机制的构建仍需不断深入与优化。
三。环境税制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与企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地方高校
从目前地方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看,大部分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缺乏真正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实际实施的校企共育。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较少,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高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简单化的倾向。在地方高校各专业环境保护知识的培养上,除了环境保护专业几乎没有专门的课程涉及环境保护,即使有也很少有具体在企业中的操作,即环境保护实践课程。特别是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结合校企合作,在促进地方高校和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上更是欠缺。
(二)企业
中小企业往往只重视经济利益,认为人才培养与企业无关,企业只需选择人才即可;而且中小企业人才流动性大,出于谨慎性考虑,企业担心其核心机密或专有技术泄露,只让学生从事简单或边缘性的工作,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所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很少或不愿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中小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看重眼前利益,当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不能顾全大局,往往以侥幸心理或以罚款的形式解决问题。企业即使有意愿引进具有环保知识的专业人才,也通常迫于领导压力,无法实施,企业更重视短期经济利益。
(三)政府
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环境的治理及引导,目前对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有,但是监督。评价体系不配套,缺少完备的结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效果是一个长期显现的过程,地方经济往往与官员政绩挂钩,地方官员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动力不足,监管不到位,特别是环境保护与校企合作结合的手段缺失,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各级政府中未设置专门的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管理机构,参与合作的各方的激励及成本补偿措施都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和协调管理机制,保障力度不够。
四。环境税改革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互动机制的构建
(一)地方高校层面
1。构建地方高校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互动机制,探索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地方高校要时刻关注企业发展趋势,实时地了解当地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各专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有效的校企互动机制。同时,地方高校需要探索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实习学生及毕业生实行定向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社会认同度,评价高校人才输出的质量,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进而推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2。设置专门的环保课程,提高地方高校人才的环保技能。对于地方高校的环境保护专业人才,其就业范围及校企合作定位比?^明确,该专业大部分学生就职于环保部门,一般面对的都是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往往处于企业的对立面,该类专业需要结合当前最新环境保护知识,重新优化该专业的具体培养方案,以保证其专业知识的实效性。
而在非环境专业设置环保课程,则能更多地站在企业角度思考环保策略,人才能更易融入企业管理,也是构建该互动机制的关键。地方高校应在各专业中以公共课或者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可分成环保理论与实践两门课程,理论课程内容应包括环保重要性。环保技术。方法等基础内容;实践课程应以具体实际案例的形式,介绍其具体操作内容。流程,环保技术。方法的运用,对企业的影响及承担的法律后果,如何能做到节能减排及企业长远发展等实际问题,以确保地方高校在人才输出时就掌握了一定的环境保护技能。实践课程应该开设在大学倒数第二个学期,在学生顶岗实习开始的前一个学期开设,如果学生能在其实习企业有提出节能减排等环保措施且被企业采用,可以给该学生额外的奖励,在其实习报告中应该列举出实习单位使用的环保措施,或者企业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向,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关注企业的环保情况,同样在无形中将环保理念传输到企业。这样,地方高校为中小企业培养的无论是管理。技术。财务还是采购人员都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及能力。
3。加强地方高校环保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小企业协调互动发展方面,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决定地方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地方高校应加强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构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在专任教师方面,其理论知识较扎实,需要加强实践能力;所以,鼓励专任教师每年以各种方式到企业中去实践,了解企业最新及实际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与能力挂钩,最终体现在指导学生能力的提升上。同时,完善兼职教师政策,支持聘用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到学校兼职,特别是环保人才的培养,目前还未在非环保专业开设专门的环保实践课程,这方面的师资队伍更是缺乏,在企业或者环保部门引进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他们可以利用真实案例,生动地讲解环保知识,把他们扎实的实践技能,在承担课程或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过程中传授给学生。
(二)企业层面
1。结合环保教育,转变企业传统观念。中小企业需要结合环保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使企业明确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及法律后果,克服企业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心态,让环保成为一种自律的行动,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基础。首要转变观念的就是中小企业的领导层,领导层的环保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经营伦理,推动着企业的绿色化进程,这在中小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企业还需要尽快意识到,校企合作可以利用地方高校的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为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革新。人才储备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也能让地方高校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2。深化地方高校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推行企业绿色文化。随着环境制约成本的增加,中小企业必须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在管理。生产。技术。研发方面需要体现绿色理念,尽快推行企业绿色文化。但中小企业受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在绿色发展方面与大企业相比,成本较高,如果只利用自身的资源。能力,其难度很大。企业可以通过深化地方高校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将企业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在合作中传达给地方高校,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引进已经具备环保技能的人才,减少人才培训的成本,如中小企业可以与地方高校联合进行订单式“工学结合式“人才培养,实现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地方高校与中小企业通过拓宽企业绿色人才的培养途径,降低了企业的环保支出成本。同时,在地方高校与中小企业人才互动培养中,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互赢“。
(三)政府层面
1。加快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建设。环境保护税法环境法的颁布,加快了环境治理的步伐,但是其具体实施细则还不够明确。法律法规的完善是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环保的公共性,决定了环境治理必须需要政府牵头和引导,法律。税收杠杆只是手段,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环境税收制度,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在保证现有环境税制的顺利实施的前提下,加大其调整范围。同时,应将环保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法中,让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但能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还能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再次,政府要多鼓励中小企业多参与到地方高校的办学中,加快校企互动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实施,明确高校。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及利益分配,加快优惠政策及资金的落实,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文件,提高校企互动的积极性。
2。完善监督。评价体系。环境治理是否有效,并不是只看有无此方面的法律措施,而应注重其实施的效果。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对于地方财政影响比较大,地方政府需要和环境保护部门协调。共同监督,污染环境的行为必须改正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能只重视其财政收入。监督。评价体系必须明确。具体及具有可操作性,结合官员终生连带制,对其奖惩结合,在官员任职期间所造成的环保问题,必须承担责任。在校企合作方面,政府应重视企业参与地方教育,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协调。管理。监督校企合作的各方,使地方高校。企业与本地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3。加大宣传与交流,传播绿色消费理念。政府必须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扶持,通过各种媒体加大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力度,从消费者需求入手,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让环境保护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由供应链末端倒逼企业转型。在宣传过程中,不能让消费者简单地认为绿色消费就是便宜的或者贵的东西,可以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让消费者体会到绿色消费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政府还应联合地方高校。媒体加大校企互动优势的宣传,更新企业观念,激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
五。结语
对于地方高校与中小企业而言,探索有效的校企互动模式,是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共赢的基础。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地方高校在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等方面体现环境保护,中小企业在校企互动及人才引进时,无论是管理。技术。财务还是采购人员都已具备了一定的环保能力,减少了绿色投资的成本,拓宽了中小企业环境保护人才的培养途径,加快了中小企业绿色化进程。同时,政府要明确自身责任,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引导中小企业既要重视企业发展又要关注环境问题;并通过对中小企业。地方高校。消费者等关于校企互动优势。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及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绿色消费理念,从而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小企业健康。协调的互动发展。J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互动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互动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5051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6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