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对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037-02
2015年是中国经济发生巨大转变的起?c,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逐步显现,增速总体下行,传统产业在产能过剩背景下的日子日趋艰难。特别是产能严论文网重过剩。竞争严重同质化的建筑业,需要加快调整心态,从过去依赖国家投资拉动政策产生的高增长惯性中走出来,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姿态迎接新常态带来的挑战。
一。供给侧改革给建筑业带来的主要变化
(一)由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新常态
建筑业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属于十分典型的需求侧“依赖型产业。根据统计,2005年以来,工程建设行业完成产值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2010年为近年来全行业总产值增幅最高点,同比增幅达到25。5百分号;2011年起,增速呈现大幅下滑趋势,这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密切相关。2015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较2014年回落2。9个百分点,即便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PPP示范项目纷纷落地的情况下,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同比还是仅增长2。3百分号,比上年同期减少7。9个百分点,是近30年来增速最低的一年。特别是新签合同额指标,增速最高时超过29百分号,但2014年开始严重下滑,增速下降至11。7百分号,2015年增速断崖式回落到个位数,可以说进入了负增长时代。这些说明,建筑业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已经显露疲态,笔者所在的水运行业近两年新签合同额呈现断崖式下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由产融分离进入产融结合甚至产融一体的新常态
在现汇项目为主的时期,产业与资本的主体基本上是分离的,施工企业一旦中标,更多需要考虑的是按期交付合格产品,融资的事情基本上依赖于建设方。在现汇项目投资化的形势下,尤其是PPP模式推广落实阶段,产业主体与资本主体均为施工企业,资本运作能力成为施工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依托,产融结合。产融一体成为基本特征。
(三)由客户单一进入到客户多元的新常态
以国内某疏浚企业为例,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疏浚企业,传统客户基本上都是环渤海港口的港务局,无论从客户还是市场区域,都有所限制和固化。然而,随着业务结构的调整和投资手段的丰富,客户从单一的港务局扩展到各区域政府。大型企业甚至民营企业,市场由环渤海区域快速扩展到全国。这一变化十分明显,同时也给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能力带来巨大挑战,特别是客户需求的变化使各类施工企业的专业。区域边界越来越模糊,各类建企纷纷涌入的环保市场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证。
(四)由单一施工能力进入到一体化服务能力的新常态
在招投标模式下,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项目管理能力;而在当前形势下,则需要具备强大的金融等多业态资源整合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和一体化的服务,这对施工企业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特别是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步规范,原由政府管控的一些事务将逐步回归市场管理,可以断言,建筑业正逐渐从关系竞争时代进入能力竞争时代,提升核心竞争力将是最为关键的任务。
二。牢固树立供给侧“思维
针对上述4种变化,笔者认为,建筑施工企业要适应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变化,必须牢固树立三种供给侧“思维。
(一)自我变革的思维
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供需错配“的问题,从而释放潜在的发展能力和活力,其精神实质就是一种自我变革甚至自我GM。沉湎于过去高增长的迷梦,依赖和等待新一轮的需求侧“拉动,是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要存活并且赢得发展先机,就必须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推进自我适应性变革。应从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内部运营管理。母子公司治理体系等全方位着手,加快建立起适应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的全新发展责任和管理责任体系。
(二)价值创造的思维
企业必须创造价值,这虽是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但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铁律,是任何时候都要专注并解决好的问题。对企业而言,尤其要区分赚钱和创造价值的不同。企业创造了价值,才能持续地赚钱;如果没有创造价值,今天赚了钱,明天可能就不赚钱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可持续性。笔者认为,国内某世界500强建筑央企提出的新经营理念就充分体现了价值创造的思维,即致力于成为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急所的责任分担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有针对性地补链“。强链“,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方案。一体化服务,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同时,价值创造思维还提示我们,必须要反思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行为,努力降低制度。决策等各项管理成本,减少和消灭管理假动作“,真正通过有效的管理创造价值。
(三)合作竞争的思维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客户对施工企业的一体化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掌握并运用好所有资源,而竞争的根本就在于资源的掌握。因此,企业必须由过去单纯的竞争“走向竞合“,改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充分发挥政府。市场。资本和企业各自优势,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在共赢中走向发展新高度。特别是,要从观念中打破国。民“界限,充分结合国企和民企的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新的市场和机遇;同时也要打破产业界限,不画地为牢,敢于结合主业进行跨界经营。三。传统施工企业推进供给侧“适应性改革的思考
结合对供给侧改革的理解和笔者所在疏浚企业及行业的认识,就推进供给侧“适应性改革谈几点思考。
(一)以经营为导向的品牌建设亟待推进
众所周知,企业品牌从根本上来讲是做出来的,但对外宣传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笔者所在疏浚企业的主业是疏浚吹填,辩证的看,在新市场环境下,优势可能恰恰成为最大的劣势。除了疏浚吹填,疏浚企业还能做什么业务,并不为人熟知,这于新市场的拓展。新形象的建立是十分不利的。为此,加快建立以经营为导向的企业品牌建设和推广机制,宜尽快提上日程,学会讲好自己的故事“。同时,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宜整合利用好母集团大品牌与自身小品牌的资源价值,从而放大市场品牌价值。
(二)母子公司协同一体化的治理体系有待强化
对于一个集团型企业来讲,每一个子企业都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在大区域。大市场。大业主的背景下,母子公司的战略与经营协同显得愈发重要,如何进一步优化母子公司治理和价值引导体系,如何建立更有利于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的绩效考核机制,如何强化事业部。子分公司之间的经营协同,这都是需要持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只有建立起强大的发展责任和管理责任体系,才可能支撑企业实现跨区域。跨业态。跨模式的转型升级。
(三)全球资源配置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供给侧改革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去产能“,笔者所在疏浚企业也面临这一繁重的任务,主要的解决方式有两种:一是将过剩产能转移海外,二是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两者中前者是最主要的解决办法,因此,大海外“战略显得异常紧迫。在此种背景下,客观来说,传统施工企业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普遍不足,无论从人才等资源总量看,还是从资源配置体制机制看,都有较大的改进提升空间。
(四)企业文化属性亟待改良和重塑
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最核心的管理内容,但目前总体来看普遍粗放,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工匠精神“的沦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获得过鲁班奖“不代表延续了以鲁班为代表的工匠精神“。一种没有精神支撑的内容,只能徒有形式。同时,产融结合。产商结合必然要求传统施工企业在继承原有工程师“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吸收商业文化“。因此,重塑工匠精神,融合商业文明,成为传统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
(五)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亟待加强
在传统招投标模式下,项目履约能力是关键;但在PPP为主的运营模式下,项目履约和长期运营能力都变得十分重要。以PPP模式为例,目前并不是完成社会资本中标就可以,还要努力?A控施工招投标风险,也就是PPP项目的二次招标,这就大不同于以往的单纯项目招投标。同时,PPP项目往往运营和回收期长,短的也在10年左右,运营期的管理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一旦运营能力不足,很容易导致预期的收益无法实现。因此,PPP项目不是一场盛大的婚礼“,而是一场需要持久经营的婚姻“,必须要树立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打造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能力,否则以现汇项目的思维运作PPP项目,只会给企业带来更大风险。
总之,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行动,不是去找别的新机会,而是在自己熟悉的老业务中挖掘出潜力和发展空间,相信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
供给侧改革对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供给侧改革對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3323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