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高职院校學生企业意识”缺失与构建之分析【6024字】

时间:2023-07-24 22:28来源: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學生企业意识”缺失与构建之分析【6024字】

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意识“缺失与构建之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决定


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意识“缺失与构建之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决定着高职院校的生存大计。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归宿以各式中小企业为主,企业意识的引进已呈当务之急。学生若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职业技能,再辅以良好的企业论文网意识,定当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化解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招聘难的两难“境况。

一。高职院校企业意识构建的意义

企业意识是企业人对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共同的或比较一致的认识和反映。其内涵主要为团队协作。质量第一。市场营销。危机与竞争。创意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主体意识的强调。企业人必须具有明晰的企业意识,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企业意识业已从企业管理推广到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社会任何组织的有效管理。

1。企业意识是彰显高职教育内核的必然需求

培养面向企业一线所需应用型的专门技术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订单办学。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主要的办学模式。简言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上岗就业为归旨,其内涵就是强调职业性。学生从入学伊始到踏出校门,无论是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工学交替。顶岗实习,都无一例外地必须体现对将来工作的适应性,注重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对应性。因此,办学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方案拟定。教学模式建立。课程建设与改革等,无不要求与企业用工的衔接。这就必然要求在高职教育中引入企业意识,使高职院校在企业意识引领下办学,高职学生在企业意识影响下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潜在人才。

2。企业意识是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以销定产是企业根据不同市场需求设计。生产不同产品,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策划方略的重要依据,是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大潮中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是为企业输送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源源不断的到企业大显身手,市场化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顺应该趋势,高职教育就务必将自身纳入经济竞争环境中,并从中找准自身定位,以高品质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学生就是高职院校的产品“,其在校学习的过程是人才培养的过程,更是高职教育生产产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高职教育引入企业意识,本着面向每一个产品(学生),对每一个产品(学生)负责“的质量观,尽力为学生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势必有利于整体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3。企业意识是高职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创业的必要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率高低业已成为考生和家长选择就读高职院校和专业的主要指标,成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考核依据。毋庸讳言,高职院校要发展,学生要顺利就业创业,必须强调事业心。责任感。守纪律。讲协作。能奉献等观念的灌输,同时致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与企业,并按其法则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如是,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良好的企业意识。素质全面的实用型人才才可能应时而生。企业意识是企业的呼唤,也是学校求得发展的必需,更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由之路。

二。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意识缺失的具体表现

1。团队协作意识的淡然

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离不开企业核心团队的向心力和战略决策能力,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帮助,只有把个人的实力与团队的实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才具有价值意义,毕业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企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中国90后的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突出,加上不少独生子女独“的地位和待遇,容易形成自私。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特征,团队协作意识的淡然,导致学生在校时自我突出。意志脆弱。集体意识消解;应聘时一味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职场中缺乏与人沟通的基本知识和礼貌,缺乏合作协调,自我封闭,孤芳自赏,不愿意与人交往……

2。质量意识的淡薄

质量是我们维护顾客忠诚的最好保证,是我们对付竞争者的最有力的武器,是我们保持增长和赢利的唯一途径。“确保产品拥有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是企业品牌久盛不衰的秘诀。高职院校要实施名牌“战略,必须相信质量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保证学生从专业生产线“走向职场后,良好的产品质量“能获得用人单位青睐。高职学生多是带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高考失落心态走进高职院校,高考前的高期望值损毁,使得高职学生感到无边落木萧萧下“般的凄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可能带给他们的是逃避现状。封闭自我的心理,从而影响学业质量和身心成长。此外,不少高职院校实行单独招生政策,一定程度上确能招到一些对专业情有独钟的特长生,但大量优秀的中学生首先认定高考,奔着心中的名校而去,更多中下水平的中学生成了单招“主力军。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基础欠扎实,得过且过现象普遍,信奉六十分万岁“。加上中国高校严进宽出“的陈年弊端影响,学生的整体质量意识自然就会弱化。

3。市场营销意识的淡化

产品跳跃“理论云:商品生产出来后,必定要实现产品惊险的跳跃“,跳跃“不成功,摔死的绝非是商品,而一定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因此,企业运作必须实现市场营销意识的转变:从生产。产品观念向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市场的营销观念转变,从封闭和独立的单一市场向开放多元和合作的市场转变,从强调产品市场向注重服务市场转变等。此,高职教育必须以市场营销意识高屋建瓴地指导教学工作,善于自我拷问社会需要什么人才,自己培养的学生社会是否青睐;学生要善于自省经过三年专业流水线“生产下线后,能否成为受用人单位青睐的畅销品“。虽然市场营销学课程成为高职院校最热门的科目之一,但也多是传授些学科理论皮毛,在学生思想中尚难形成系统的意识及自觉行为,置身市场却难形成市场意识。学生不能全面了解人才市场所需,甚至不能真正明确自己所需;不能正确认知自己作为产品“的定位;不能放下身价,依旧端着大学生“架子对岗位价格“挑三拣四;不能广开渠道,借助社会。学校各方力量和促销手段把自己成功推向职场……市场营销意识的淡化,学生进入职场指望能实现惊险的跳跃“乃至优美的跳跃“成为市场翘楚的精品“只能是奢谈。4。危机与竞争意识的缺损

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优胜劣汰的关键,是掌握命运的企业管理者能否及时警觉身边已存在的危机,在危机四伏的市场环境中是否具有使得商业个体能够迅速适应变化环境的技术和生产技能“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高职院校在同质市场上不可回避大量的同层次。同类型。同专业的学校,在异质市场上又处于前有普通高校。后有中职学校。周围还有各类型的成人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多维地带。与狼共舞“的环境必须要求高职院校具备高度的危机意识和奋起竞争的意识,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应具有本专业学生共同拥有的知识和职业素质构成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自身不断学习。创新和积累,带有学生本人的鲜明烙印,能体现自身的特点和个性的竞争力。目前,一些学生由于生长在无忧无虑的大环境,家庭过分关注与宠爱,危机与竞争意识淡薄。舒适的环境消解了他们应有的人生愿景,心理和能力方面呈现低能化趋势,缺乏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为大众化转型带来的就业危机认知,更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竞争意识。危机未到时,将更多业余时间花在网络游戏。花前月下。娱乐场所;危机来临时,则是紧张失措,失去判断力,荒废学业与青春,甚至安心在家啃老“。

5。创意创新意识的缺失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经济在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之际,为迎接挑战,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制度重建。机制重塑。结构重组和与国际市场对接。由此,经济本位“的思维方式应运而生,企业务必进行全面创新。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不创新,就灭亡“业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共识。全面纳入市场经济框架的高职教育疾呼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意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定位高移“,规模求大。求全。求升本,办学类型化严重,设备。师资缺口大,程序化特点突出。日常教学疲于应付,课堂局限课本教室,教师创意创新教学成了无源之水“。学生从小到大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渐变成只会被动接受的读书机器“。在升学魔棒的引导下,从小自理能力差,很少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进校后又缺乏有目的的自我锻炼,遇到实践动手操作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多数大学生虽有创新之愿,但无创新之实,行动上习惯于模仿,缺乏强烈的创意激情,更少有创新实际行动。

6。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缺位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断的创新以保持自身活力和竞争优势,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持续增加盈利和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企业永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这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义的思想已由企业辐射到社会各组织,由组织延续影响到个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使每个人的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个受教育者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阵地,要改革以就业率为衡量标准的传统考核指标体系,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考量目标,注重大学生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并具有潜在的发展后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由于高职教育市场的无序竞争,社会急功近利现象严重,多把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学生素质的标准定位于学生职业技能如何,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低“层面,以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导向设计。评价教育教学过程的理念尚未完全确立,缺乏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谋划思想,片面理解和过分强调职业岗位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理论素质的养成。加上学生自身缺乏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意识,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理论素质偏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严重后果。不少学生走出校园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及学生家庭遭遇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意识“的建立路径

1。教学环境的企业化布局,凸显企业意识的物化

教学环境通常与校园的硬件。软件设施和布局密切相连,生活区。教学区。活动区的建筑格局。教学活动设施。场地陈设等外显的氛围往往能透示出一所学校可否适应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否融入企业意识。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已有的硬件布局,但却可以借助软件层面着力凸显企业意识色彩: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注入企业色彩――实行校中企。企中校“的办学理念,依托企业建构理论与实践。实训与生产。教学研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实训场所企业气息,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生产的真实性;通过校园绿化美化有意识融合企业元素――在宣传栏中展示学校创业校友偶像,教学楼悬挂社会著名企业家画像,实训楼张贴企业管理经典言论,赋予校园建筑墙体丰富的企业文化含义;通过建立学生创业园区和仿真实训基地移植企业意识――园区和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经营方式,设置不同岗位,打破以往单纯灌输的模式,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等等,从而形成一种具有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背景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让学生置身于企业工作。产品。设备。管理及人文氛围中。在进入企业之前就能受到企业意识的浸染和熏陶,逐渐形成对职业选定认同,树立起职业奋斗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道德的求知欲望。

2。专业课程建设的强化,形成企业意识的思维养成

高职教育课程集中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和课程活动观,并在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涵及特点。在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上,要致力于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诸方面反映出企业和社会需求的脉搏。学校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应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突出实训环节,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教学环境尽可能与企业环境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始终以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和更新专业和课程结构,使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与企业实际零距离配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适时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以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为支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实现企业意识的自然渗透

高职教育非学术型“的校园文化更天然地贴近企业文化。突显市场性要求设置专业,是高职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依据;突显就业性要求确定培养目标,是高职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定位;突显开放性要求确定资源结合方式,是高职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途径;突显务实性要求建设课程,是高职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内核;突显综合性要求评估专业,是高职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就必须以寻求校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口,将职业元素视为主要的文化元素,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集,既重视校园文化应具有的科技品位和价值追求,更应注重适应企业。融入社会,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后备人力资源创设有利的校院环境。为此,就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共同探讨,建立长期稳定的对接关系,借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等手段,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切入口,以企业意识精髓为重点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让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等企业意识内核借助各种活动形式耳濡目染地渗透于学生的思想并内化为自觉行为。

4。参观。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的实施,推进企业意识的自觉迁移

学生要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蜕变,需历经从接受教育。储备知识。形成能力到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长期过程。要顺利完成这一过程,高职院校必须通过走出去“的方式,重视参观。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并与企业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共同探讨。相互渗透,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对接关系,建设一流的实习。实训生产环境,主动吸纳企业意识元素。同时,强化师资队伍的职业素养,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分批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安排文化基础课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使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从而方便教师在教学中,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促使学生在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熏陶中,实现企业意识的自觉迁移。

四。结语

高职教育是一种市场导向的教育,只有研究企业意识,注重学生企业意识的养成与提高,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完成学校意识到企业意识的迁移,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做好充分的职前储备。

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意识“缺失与构建之分析

高职院校學生企业意识”缺失与构建之分析【6024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812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