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是技工院校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成为一体化教师的必然选择。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文件精神,要增加技工院校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安排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论文网生产实践活动,积累教师的实践工作经历,提高其技能操作水平。如何对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整体状态。工作进展及实际效果进行有效的考评和管理,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1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的意义
技工院校。企业和教师作为顶岗实践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各方在顶岗实践活动中就推动力度。施行质量和执行效果如何考评和管理是落实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关键环,科学。合理的考评管理体系反过来又会成为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活动的指挥棒。为此,做好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工作,能有效的保证技工院校教师到企业。行业实践锻炼的实效性。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是推进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要求技工院校积极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技工院校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实践,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和教材,使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将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的内容,必将进一步促进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
1。2是推动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技工院校的改革发展,必然要求技工院校教师具有一体化教师的素质水平,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是根据客观的考评管理体系,运用全面。系统。规范的技术手段,对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情况和成果作出公正。合理。科学的考核和评判。因此,积极落实技工院校教师到相关企业。行业参与生产。服务。管理活动,并对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进行有效考评,是推动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1。3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有力推手
技工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是校企合作的纽带,是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更是提升技工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技工元宵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实践,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改造。专业知识培训。科技攻关。产品研发,能有效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平台。技工院校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最新动态,大大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通过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能有效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2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的现状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是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技工院校培养一体化教师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多数的技工院校都能按照人社部文件精神要求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但是,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监管却不太规范,顶岗实践的过程管理和成效评估还存在很大漏洞,譬如,前往企业。工厂的教师,是迫于形式下去挂职,还是真正地顶岗实践;顶岗实践的效果如何,对于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是否有提高,对于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研水平的提升是否有帮助等等。由于大多数的技工院校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全面的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使得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反馈,顶岗实践的效果不太理想,很多流于形式,一些仅简单地以实践日记。单位评价等来验收,其中的水分可想而知。
为了防止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活动这一工作流于形式,规范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整个过程,有必要构建一套针对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实施性强的顶岗实践评价机制,对顶岗实践教师进行跟踪管理评价,并对后续的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工作起到很好的督促导向作用,真正实现以企业顶岗实践来提高教师理论教学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尽可能地提升技工院校的师资水平。
3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的制定和构建
3。1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应当公平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教师顶岗实践情况,应当真实的反映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效果及成果。为此,考评管理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3。1。1科学性原则
技工院校在制定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时主要依据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标准建立考评管理体系,要保证考评管理体系能够准确。全面的反映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真实情况,考评管理指标要客观公正,要排除个人因素和个人情感对指标的影响。一套公正和科学的考评管理指标,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考评管理体系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3。1。2激励性原则
一套公正。科学的考评管理体系,能够对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活动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通过考评管理,使教师在顶岗实践时明确考评管理标准。奖惩标准,最大程度的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完成顶岗实践,充分发挥考评管理体系的激励功能,提高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效果和质量。3。1。3导向性原则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要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要能够切实引导教师真正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将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现场最新的生产经营动态信息,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标准的应用,真实体验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的实际过程,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以点带面,影响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顶岗实践活动。
3。1。4可行性原则
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指标在制定时,要清晰明确,层次简明,评价标准易于教师把握和度量。对于能反映评价对象本质,但又难以量化的指标,可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3。2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构建的步骤
技工院校教师顶岗实践过程时间跨度较长。涉及的范围面较广,因而对其成效的考评管理要依据不同的环节建立不同的指标,并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在构建考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召集相关人员开会讨论并征集考评管理指标内容,在讨论征集时应尽可能的考虑到教师顶岗实践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指标内容应尽量广泛。全面。其次,依据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对所征集的指标内容进行必要的归类和筛选,以保证评价指标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经过这两个阶段得到的评价指标内容,必须经过必要的实践检验,以确定考评管理体系的合理性。
3。3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的内容与指标
根据人社部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要求,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设三级。二级。一级,最高级为一级,三个级别的标准依次递进。三级一体化教师,主要通过考察观摩。岗位操作。技术演练,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方式。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企业顶岗实践后能完成中。高级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教学班级管理和一体化教学场所设备维护与管理等典型任务。二级一体化教师,主要开展规划设计。技术革新。技术服务和企业员工培训等工作,并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企业顶岗实践后能完成一体化课程教学活动策划。预备技师一体化课程教学和企业学员中。高级工培训等任务。一级一体化教师,主要担任企业顾问,参与企业管理决策。产品技术研发。科研项目攻关。企业技术咨询指导等工作,并参与企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及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开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课程体系。企业顶岗实践后能完成学习任务设计。三级及二级一体化教师指导和一体化课程教学综合评价等任务。
考评管理体系的内容与指标根据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后的能力要求,主要指标内容包括:
1)教师自我评价:教师本人对顶岗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自我考核评价。每一位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结束后,都要按时上交顶岗实践工作日志,撰写顶岗实践总结。调研报告,开展专题报告会汇报实践心得,同时填写顶岗实践总结表。
2)顶岗实践单位评价:在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期间,由企业负责教师顶岗实践期间的具体工作,协助教师制定并完善顶岗实践工作计划,对教师顶岗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并对其顶岗实践过程进行考评管理。主要包括教师顶岗考勤。顶岗态度。生产任务考核。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实践技能提升情况等方面。
3)同行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否引入企业一线案例。教研活动中是否提出建设性意见。实训教学中的动手能力是否提高和是否能带动教学团队共同提高等方面进行评价。
4)学生评价: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效果如何,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学生评价主要从顶岗实践后的教学水平是否提高。课堂教学中是否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实训教学中技能水平的高低等方面进行评价。
5)校内督导组评价:主要包括顶岗考勤。顶岗实践总结。顶岗实践专题报告会。教学中是否引入企业一线案例。企业调研报告等方面。
6)动态跟踪评价:由于教师顶岗实践的时间跨度较长,应对教师的顶岗成效进行跟踪评价,主要包括:顶岗实践期间是否建立了校企合作实习与就业基地。是否公开发表了与顶岗实践内容相关的论文或著作。是否对专业教学改革作出贡献。是否参与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否开发了新的实训教学平台或实训教学项目。是否成功申报了相关的教改或科研课题等方面。
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对以上6项评价指标按相应的加权系数进行汇总,得到其评价总分,并按总分高低,给予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考核结果应计入教师的个人档案袋。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研究
技工院校教師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研究【3967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9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