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行为:误导还是主动
中图分类号:F091。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92(2013)06003505
TheEntrepreneurialBehavior:MisledorActive
――DiscussionontheEntrepre论文网neurialSpiritinAustrianTheory
LILing,LEILianghai
(BusinessSchool,UniversityofShanghaifor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200093,China)
Abstract:TheentrepreneurialspirittheoryinAustrianconsidersthatentrepreneursarethemostimportantparticipatorsinthemarket。ThestandardaccountofAustrianBusinessCycletheorypositsthatcentralbankmanipulationsofinterestratesfoolentrepreneursintobelievingthattherehasbeenanincreaseintherealsupplyoffunds。Thisinducestheliquidationandrecessionatlast。Weusetheprisoner’sdilemmaframeworktoreanalysetheprofitmaximizingbehaviorofentrepreneursunderthemaximincriteria。Weseethatprofitmaximizationbehavioronthepartofindividualentrepreneurscanexplainthestartoftheeconomicboomundercreditexpansion。
Keywords:Austriantheory;theentrepreneurialspirit;timepreference;prisoner’sdilemma
1引言
企业家精神和商业周期理论是奥地利学派的重要内容,但这两种理论之间又存在着某些内在的矛盾。商业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家受到信用扩张的误导“导致错误投资,直到错误投资被清算,经济进入萧条。企业家精神认为企业家是市场的领袖,认为正是他们努力追逐利润的行为推动市场趋向于出清,但对市场如何走向虚假“繁荣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默认了商业周期中企业家最初的被误导。同样是企业家,为何在市场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繁荣之初,企业家被误导了么?本文带着这样的疑问在回顾奥地利学派企业家精神和商业周期理论的基础上,从企业家追逐利润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企业家之间的相互竞争,从囚徒困境“博弈选择的角度,试图找出更接近于真相的解释。
2奥地利学派的企业家精神理论
奥地利学派创始人米塞斯(Mises)认为企业家是市场过程的驱动力量,企业家既创造了市场状况的变化,也对其做出反应,并通过他们追逐利润的活动推动市场趋向于出清[1]。发达的资本和金融市场不仅体现了企业家行为的巨大功用,而且也是企业家行为所依赖的有效市场工具。企业家既是风险承担者,又是决策作用的发挥者,更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从整体上看,企业家最终不会出现集体失误的可能(除非受到国家干预,例如信用扩张政策),
企业家始终是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良性“形象的角色出现的。在米塞斯的体系中,企业家是人类行为中时间事实的直接含义,即根据市场上一些变动而行动的人。按照米塞斯的阐述,从广义上来说,没有什么行为不是企业家行为,而狭义的企业家主要指的是那些推进者。带头人,而且往往指那些寻找一切机会追求利润的决定生产要素使用“的生产者。他特别强调企业家根据市场变化而行为的含义,认为他们推动了经济进步。
在继承并发展米塞斯和哈耶克思想的基础上,柯兹纳(Kirzner)构筑了企业家发现理论的基本框架,该理论已经成为奥地利学派市场过程理论的精髓,其内容之一即企业家的争胜竞争。柯兹纳认为,经济生活的手段与目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要受有创造性的人的行为的制约,它在本质上是发现新的然而是人们希望得到的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新资源。新技术或其他手段的能力[2]。柯兹纳的企业家概念非常重视其发现“市场机会的功能。柯兹纳强调,具有非凡胆识和警觉性的企业家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市场机会,这些机会的发现构成了市场过程,因此,可以说企业家的胆识和想象力驱动了市场过程。
奥地利学派着力强调市场过程的动态竞争特征[3]。企业家自由进入市场并发现利润机会使这一过程成为可能。企业家之间相互竞争,这种竞争是人们在日常的商业世界中所面对的一个争胜竞争过程,这里每个企业家都试图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或更优质的服务而超过他的竞争对手。3企业家精神在商业周期理论中的体现和矛盾之处
3。1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综述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是以其货币理论为基础,强调企业家精神发现“市场机会的功能,结合人的行为分析方法发展起来的一套理论体系。其论证逻辑是:大萧条的根源在于信贷市场的信用扩张,突然新增的货币供应量改变了原有的货币需求关系,导致市场利率不能准确反映人们的时间偏好和相应的风险成分,从而给出错误的信号以致所有的企业家都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了普遍性的不当投资(而不是过度投资)[4]。这种不当投资在信用扩张的初期表现为繁荣,这种繁荣的持续只能靠进一步的信用扩张才能维持,当信用扩张一旦停止甚至紧缩时,不当投资就会显露出来成为大萧条景象――沙滩上的繁荣“[5]。由于维持它的实际储蓄(资源)的短缺,这种虚假繁荣最终注定要失败。经济周期的最终制造者并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房地产市场,而是掌握货币发行权的政府所实行的扩张的货币政策。
按照奥地利学派的观点,我们平常所说的繁荣充斥了浪费和错误的投资,当消费者重新确立符合他们要求的消费投资比例时,危机“到来了。而正是这一萧条“的危机时期,经济对在繁荣时期的浪费和错误做出调整,并重新确立起能满足消费者要求的有效市场服务体系,这种调整包括清算导致浪费的投资(不当投资)――萧条是一个恢复的过程[6]。
3。2企业家精神在商业周期理论中的体现和矛盾之处
奥地利学派一方面强调市场过程的动态竞争特征――正是企业家自由进入市场并发现利润机会使这一过程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所有企业家受到错误信号的误导“而做出错误判断,产生了普遍的不当投资,未来这种不当投资将会得到清算并最终导致萧条。
如果扩张的结果总是萧条,为何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家会一而再地被误导?这与奥地利学派倡导的企业家精神是不相符的。加里森(Garrison)在1989年提到这一点,宏观经济的不理性并不意味着个人的不理性“[7]。奥地利学派告诉我们:成功的企业家擅长在浓雾中辨别方向。也许会有某些企业家在某些时候会被欺骗,但很难相信所有企业家(或者大部分)某些时候被欺骗,并且多次被愚弄。奥地利学派虽然从人类行为学的角度用行为人“代替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但同样认为追逐利润是企业家的天性,正是利润最大化的终极目标指引着企业家们在动态竞争中发现市场机会。
4信用扩张下商业银行行为的选择
商业银行在市场过程中也在追逐自身的利润,从这个角度说,商业银行也是企业家,通过向外贷款取得利润。中央银行信用扩张下,商业银行总会选择对外增加贷款而忽略市场上的风险。那么,商业银行增加贷款的行为是被误导“还是主动?
4。1商业周期理论的解释
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认为,中央银行扩张信用引起的繁荣,最初总会引起生产性资本的增加从而导致资本投资项目的利润增加。生产性资本的增加引致信用需求的增长,这种信用需求的增长又来源于商业银行增加的信用[8]。那么商业银行为什么会降低储备金来满足贷款企业的额外信用需求?商业周期理论提供的一个可能解释是:银行家被欺骗了,以至于相信信用的增加真实地反映了实际储蓄的增加。事实果真如此么?
4。2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天性,接下来我们将从银行追求利润的角度给出一个更令人满意的解释。
假设市场的均衡利率是由时间偏好决定的纯利率。在商业周期理论中,纯利率即消费―储蓄率[9]。只要消费者对现在和将来的消费预期不变,消费者将不会改变储蓄从而纯利率也不会改变。但市场利率却会随着信用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信用扩张下,市场利率降低。信用扩张时商业银行将面临以均衡利率对外贷款还是以更低的市场利率进行贷款的选择。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银行来说,只要预期边际收入超过预期边际成本就会对外贷款,即使他知道目前的储蓄水平不能够满足贷款需求。最重要的边际成本是不能满足流动性风险(即存款提取义务)。这种流动性风险我们可以用银行准备金率来衡量。当准备金率高时,流动性风险低,边际成本小;当准备金率低时,流动性风险高,边际成本大。但利润最大化行为假设让我们得出结论:银行将会只对盈利性的项目贷款,也就是,在预期边际收入超过预期边际成本时放贷。但商业银行总会有不良贷款。对于一个不确定的将来,不良贷款是全部贷款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理解的是为什么所有(或者许多)银行会一致倾向于做不盈利的贷款?
4。3囚徒困境“和最大最小化原则的解释
中央银行扩张信用下,每家商业银行都面临着货币供给量扩张时增加贷款还是不增加的选择。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只要贷款的预期边际收益超过边际成本,银行将会把额外的储备贷出去[10]。囚徒困境“对此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我们假设所有的银行都意识到信用需求的增加不是由于实际储蓄的增加。因此每家银行知道,总体来说最好“的策略不是以低于市场均衡利率的价格贷出。但是每家银行也知道,如果它不试图在这个利率下增加它的贷款,其他银行将增加贷款。即使在银行间有不贷款的协议,其他银行也会说谎。这就是囚徒困境。说谎符合每家银行的最大利益从而增加它的利润。如果每个银行家都知道其他人都将说谎(以低利率对外贷款),他将不得不说谎。这样,通过单家银行的利润最大化行为,繁荣开始了。
由于货币发行的垄断权,中央银行的信用扩张使得商业银行无需承担全部流动性风险。对外贷款的部分成本将传递给其他银行,从而单家商业银行成本的增加可以忽略不计[11]。由此我们看到,在货币垄断下,单家银行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将导致虚假繁荣。
我们以商业银行A举例说明。在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量扩张信用下,A银行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降低贷款利率从而增加新贷款;第二个选择是维持贷款利率不变。在第一种情况下,如果同时其他银行也这样做,银行将会保持利润(收益)同时增加流动性风险;但流动风险的增加不会比其它银行高;如果其他银行保持储备比率维持贷款不变,A银行将会增加收益同时通过将部分流动性风险转移给其他银行,从而自身只是增加了系统风险。在第二个选择下,A银行维持贷款利率不变,如果其他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从而增加贷款,A银行的相对收益将会减少(它的客户将会因为更低的利率而流失到其他银行那里),同时风险增加(因为它承担了其他银行转移过来的部分流动性风险);如果其他银行也维持贷款利率不变,A银行的风险和收益状态都不会改变。下面的框架图描述了A银行的选择及其他银行不同反应带来的A银行收益风险的变化。
图1A银行的选择框架
在这种不确定下,A银行会运用最大最小化标准达到最优选择。如果A银行选择降低利率增加贷款,最坏的情况是其他银行都与A银行的选择相同,从而A银行保持收益份额同时增加流动性风险;如果A银行选择维持利率水平,最坏的情况是其他银行都降低贷款利率增加贷款,这样A银行的收益份额将会减少,同时风险增加。这些最坏情况中的最好情况将是A银行做第一个选择:降低贷款利率扩大贷款额。因此,中央银行扩大信用下,商业银行选择增加贷款的原因不是被误导“,而是在考虑竞争对手反应下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的主动选择结果。A银行的选择矩阵见表1。其中△Return表示收益份额的相对变化。△Risk表示流动性风险的变化。囚徒困境“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占优策略均衡。表1的选择矩阵中列出的收益风险分析均是A银行的情况,进一步根据最大最小化原则得出A银行的最优选择。
从囚徒困境“的选择矩阵可以看出,A银行选择降低利率增加贷款的情况下,最坏的情况是其他银行也降低利率增加贷款;A银行选择保持利率水平不变维持贷款时,最坏的情况是其他银行增降低利率增加贷款。按照最大最小化原则,两种最坏情况中的最好情况是第一种,即A银行选择降低利率增加贷款是最优选择。
5企业家行为的选择
5。1商业周期理论的解释
奥地利商业周期理论认为,源于中央银行的信用扩张给出了错误的信号以致所有的企业家都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了普遍性的不当投资。如果时间偏好所隐含的纯利率能准确地被市场利率“反映,那么投资水平将会与消费―储蓄率匹配。消费者的消费计划将与企业家的投资计划相匹配。这种情况下,生产结构是稳定的。企业家最大化未来利润流的净现值,工人以商品边际价值的贴现被付工资,借贷资金的供给等于借贷资金的需求。
5。2囚徒困境“和最大最小化原则的解释
正如商业银行清楚地知道总有某些贷款将成为不良贷款一样,每个企业家都知道某些新投资项目将会是不盈利的。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没有企业家知道哪些项目将是不盈利的。如果每个企业家都是单独面对这样一项选择,他将承担与时间偏好利率不匹配的投资决策的全部成本。否则每个企业家将只承担部分增加的风险。我们以企业a为例从囚徒困境“和最大最小化原则的角度做出解释。
假设企业a知道市场利率比自然利率低。企业a将面临两个选择:或者增加投资或者维持目前的投资水平。假设企业a不知道其他企业将如何行动,同时希望相比较所有其他企业来说最大化它的收益。对企业a的相对收益的影响将取决于企业a的决定和外界的反应(即其他企业如何决定)。如果企业a增加投资而其他企业也增加投资,相比较其他企业来说企业a的收益份额将保持不变,也就是企业a的相对份额变化为0。如果企业a增加投资而其他企业维持目前的投资水平不变,企业a将发现它的收益份额增加了。如果企业a维持目前的投资水平而其他企业增加投资,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企业a的收益份额将下降。如果企业a和其他企业都维持目前的投资水平不变,收益份额将没有变化。最大最小化标准将是企业a的最优选择。如果企业a选择增加投资水平,最坏的情况是当所有其他企业都增加他们的投资水平时,企业a的收益份额变化为0;如果企业a选择维持目前的投资水平,最坏的情况是当所有其他企业增加他们的投资时,此时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企业a的收益份额将下降,而流动性风险将大幅上升。最坏情况中的最好情况就是企业a选择增加投资。因此,在最大最小化策略下,企业a将选择增加投资。
从单个企业家角度来说,是利润最大化行为而不是他们的愚蠢解释了繁荣的开始。a公司的选择矩阵见表2。其中△Return和△Risk分别代表a公司收益份额的相对变化和流动性风险的变化。表2的选择矩阵中列出的收益风险分析均是a公司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最大最小化原则得出a公司的最优选择。
从囚徒困境“的选择矩阵可以看出,a公司增加贷款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最坏的情况是其他企业也增加贷款来增加投资,a公司的相对利润变化为0;a公司维持贷款从而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最坏的情况是其他企业增加贷款增加投资,这种情况下a公司的收益份额下降而风险大幅上升。按照最大最小化原则,两种最坏情况中的最好情况是第一种,即a公司选择增加贷款增加投资的情况是最优选择。
6结论
企业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导致信贷扩张下的经济繁荣。经济自由化下,企业家不是被误导“,而是主动投资。囚徒困境“可以对此加以解释。结论表明奥地利学派的企业家精神理论与商业周期理论是不相矛盾的。原因之一是央行对货币的垄断权使得商业银行在扩张自身信用时不必承担全部成本。
从囚徒困境“的选择矩阵可以看出,中央银行信用扩张情况下,商业银行选择降低利率增加贷款是最优选择;企业选择增加贷款增加投资的情况是最优选择。
奥地利商业周期理论认为中央银行的信用扩张下企业家更倾向于固定资产投资。同样,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银行,也更倾向于将新增贷款给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如房地产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国家屡次出台房地产业调控政策却无法阻挡商业银行向房地产业贷款和企业房地产投资的热情。这里面既有银行。企业。市场间的博弈,也有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地方政府和央行政府间的博弈,需要我们做更深入的研究。
企业家行为:误导还是主动
企业家行为误导還湜主动【5762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9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