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公民的心理层面。这与西方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消费主义盛行、社会竞争激烈等问题相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出现了抑郁、颓废等心理问题,难以融入社会,甚至出现了此起彼伏的自杀现象。一些学者认为,这是青年心理调节能力缺失的表现。因此,增权的任务就是通过个案工作,让他们恢复正常的心理调节能力。目前这方面的主要趋势是将精神分析法、心理学知识和社会工作的技巧相结合,帮助服务对象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国学者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增权的概念澄清、各种增权理论的比较研究、增权目的的确定、增权方法的探索,以及西方理论与我国现状相结合等方面。在这些研究中,既吸收了西方理论的元素,也进行了一些批判和发展,但主要还是沿用西方的理论。目前主要的趋势是:如何建立一套符合国情的、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增权理论。
此外,我国学者也立足于我国当前贫富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弱势群体(贫困、残疾、失业、空巢青年、失独父母等)较多的现状,认为增权事业有很大的实践空间,并且分门别类地提出了针对不同群体的增权方法。目前对于农村、养老机构、残疾人群体、青少年群体和城市社区等这些组织和人群,已经有学者做出了相关的实践探索,并得出了阶段性的成果。他们往往都是选择某个机构和组织为对象,进行一定时间的调查研究,从而形成了对对象的认识,提出了关于增权方法的针对性建议,有些还做了初步实践。目前的趋势是:继续扩大调查研究的试点范围,联系基层的党委、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探索增权在微观层面的实施方法。
学者们认为,在社会工作的视角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权者可以看作是社会工作介入的对象,获得权力是社会工作介入的目标,而增权则是社会工作的途径。社会工作中的权力是指人们所拥有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的条件、资源、福利,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即对权利的获得感。正是这种获得感可以增进人们的自信、自尊、进取心、荣誉感及主人翁意识。权力存在于服务对象的环境之中,而不是服务对象之上、之外。文献综述
无权是相对于有权而言的,国内外学者普遍指出,无权不仅是指社会权利及相关资源的缺乏,也是改善处境的介入工作的缺乏。具体的观点如下:
第一,增权理论是一种关于关系的理论,处理有权、无权以及它们造成个人、家庭或社区问题与影响助人关系的问题。
第二,增权的目标是改善自己的能力和环境,具体的说就是增加个人的一系列权利,使个人、家庭或社区可以采取行动改善他们的还境。
第三,增权是一个长期的活动,可以发生在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等层面。它由下列环节构成:群体意识的源起、自主性的提高、个人对未来目标的设定、自身能力的提升。
第四,增权往往通过一些介入的方法发生,包括把助人关系建立在彼此相信和分享权力的基础之上:利用小的组织、接受服务对象对问题的询问、确认和加强服务对象的已有优势;提升服务对象关于权利问题的意识;积极引导服务对象加入改变的过程;传授具体的方法;调动各类资源为服务对象进行帮助。
第五,有效的增权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被动的适应,而是服务对象或社区实际权力的增长,以便他们可以采取措施来面对自己的问题。由于无权的问题发生在许多的维度和层面,所以改变的努力必须多管齐下。总之,研究此问题的许多学者一致认为,增权的最终目标是增加服务对象的权利,而增加他们的权力要求改变的是包括家庭和社会在内的多个层面。 知情意三位一体的视角论社会工作增权的目的(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9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