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社交网络中不同类型信息线索对人际印象形成的影响新浪微博为例(2)

时间:2023-10-01 16:11来源:毕业论文
Wye 和Scull(1992),分析了不同的信息类型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当人们对模糊的目标信息进行编码时,大脑中最容易利用的信息有时会作为解释

Wye 和Scull(1992),分析了不同的信息类型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当人们对模糊的目标信息进行编码时,大脑中最容易利用的信息有时会作为解释框架产生影响,有时也可以在判断阶段作为参照标准影响印象形成的过程。当信息是由特质概念组成时,它们更可能起到解释框架的作用;信息是行为者特质的联结时,它们更可能起一种比较标准的作用。所以信息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则可能取决于激活信息的种类。由此提出“交际线索”对印象形成的影响。论文网

交际线索(social clue),是被特定信息的通道承载的,能够为交际过程提供判断依据的特定信息。早期的网络印象形成研究提出,网络媒介环境会消除大量在传统印象形成研究中被认为有利于印象形成的交际线索,如视觉线索、听觉线索、触觉线索等,由此形成了线索消除论(cues filtered-out approach)。然而,之后出现的线索补偿论则认为,网络媒介对线索的消除和交际在场感的削弱,并不意味着人际印象形成的阻碍,而是与面对面情形下的印象形成机制不同。探究社交网络中印象形成机制的实验得出了“双因素三段式模型”,该模型指出,网络媒介下的印象形成主要取决于交际线索和认知图式两个因素。张放(2014)的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人际传播中尽管表达风格和个人资料均对印象形成提供了有用信息,但仍然存在与面对面传播不同的内容线索主导效应。Harriet等人(2015)研究了自我生成的信息和他人生成的信息对目标人物形象形成的影响。负性的自我生成信息对目标人物的印象形成有负性影响和正性的他人生成信息对目标人物的印象形成有积极影响。Juliane等人(2014)研究了大五人格和自尊对网络印象形成的准确性的影响。这项研究提出一个“综合透镜模型框架”,网络印象形成由三个因素调节:印象准确地判断别人的个性(精度),成功沟通的期望的印象(印象管理)和了解他人对自己在线上社会关系网络的印象(元精确性)。

1。2 问题提出

虽然之前的研究者们通过实验提出了在网络人际印象形成中的“综合透镜模型框架”、“双因素三段式模型”,但对社交网络中人际交往所特有的、基于文本的各类交际线索是如何影响印象形成的这一问题,并没有权威的答案。比如:观看微博时,人们对博主作出判断的判断主要来源于哪类线索?哪类线索能够为判断博主人格特征提供最为可靠的信息?为这一问题寻找答案,不仅能够为网络印象形成的“双因素三段式模型”做理论补充, 还能为大家使用社交网站时的印象管理(如政府干部、企业管理者和娱乐明星的个人微博形象塑造)提供科学的管理策略。

2 研究假设

社交网络中不能获取被网络媒介所排除的非语言信息(如肢体语言)和情境信息,因此,印象形成基于语言信息中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线索,两者都以文本的方式呈现。本研究将社交网络中的交际线索归为三类: 

第一,个人资料。包括昵称、头像、个性签名和个人资料。这类线索能够直接给出博主的基本信息,也是一个用户在对博主形成印象时首先看到的内容。在通常的情况下,资料线索很少发生改变,是一个博主特定的身份标识。

第二,语言风格。包括博主特定的发言风格和符号表情。这一线索与个人资料不同,通过网络中的交流和沟通表达出来,而不是明确地展示出来,另外,由于网络媒介下博主选择性地展示自我,导致这一线索的不确定性增高。即使这样,在网络人际交往中,语言风格也是对目标形成印象的重要信息。 社交网络中不同类型信息线索对人际印象形成的影响新浪微博为例(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9654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